以下文章来源于一本正经的华仔 ,作者一本正经的华仔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通常,人们过多的关注物质利益的作用,而忽视理念的力量。
休谟说,尽管人是由利益支配的,但利益本身以及人类的所有事务,都受理念的支配。
利益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不仅仅是指物质利益。
人是追求自己的利益的,但人们所理解的利益本身是由理念构造的,就是说,什么是我们的利益,依赖于我们拥有什么样的思想、什么样的信念。
用经济学术语来说,利益(价值)是主观的,每个人对利益的理解是不同的。
废奴运动主要是由白人发起的,最早反对黑奴制的是天主教会,因为按照基督教精神,上帝对所有人一视同仁。
1775年,在费城成立了美国第一个反黑奴制协会。1781年起,本杰明·富兰克林一直担任该协会的名誉主席直到去世。
英国是反黑奴的一个重要力量,从18世纪开始,英国国教内部的福音派、贵格会都在推动废除奴隶制。
1783年,贵格会向议会请愿废除奴隶制,之后工人阶级也参与进来。1807年,英国议会废除了大英帝国的贩奴贸易。
1833年,英国政府终止了殖民地的贩奴贸易,并派遣军舰在海上拦截贩奴船只。1838年,英国政府废止《黑奴学徒制度》。
最终英国解放了70万奴隶,为废奴花费了2000万英镑。
类似的,20世纪早期中国妇女的放脚运动,并不是妇女努力的结果,而是男人努力的结果。
康有为、梁启超这些人当时起了很大作用,因为对他们来说,缠脚是一种国耻,有损于中华民族的国际形象。
很显然,上面这些例子,仅仅用物质利益是难以解释和理解的。唯一可以的解释是理念在支配着这些人的行动,这就是理念的力量。
2
当然,理念有错误和正确之分。
当社会普遍流行错误的理念,给人类带来的将是灾难;当社会普遍流行正确的理念时,那么人类将进步更快,生活得更好,社会变得更和谐。
上世纪,当计划经济普遍流行的时候,给地球上三分之一的人口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红色高棉、古拉格劳改营这些人间惨剧,真心希望这些历史不再重演。
在美国,由于干预主义的流行,造成了始于1929年的长达十年的大萧条,大萧条期间约有200—400万中学生中途辍学;许多人忍受不了生理和心理的痛苦而自杀;社会治安日益恶化。
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失业。在美国,失业人口总数达到了830万,在美国各城巿,排队领救济食品的穷人长达几个街区。
上世纪,虽然计划经济、干预主义处于上风,但仍然有少数思想家、经济学家们为自由市场辩护,米塞斯、罗斯巴德、哈耶克、弗里德曼就是这些经济学家中杰出的代表。
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的里根总统、英国的撒切尔夫人的政治经济改革,让衰微的自由市场重新焕发出往日的荣光。
中国很幸运,在打开国门的时候,看到的是里根、撒切尔夫人这样的政治家,看到的哈耶克、弗里德曼、科斯这些偏向自由市场的经济学家,中国也因此开启了长达三十多年的快速增长时期。
但从整个二十世纪来说,自由市场的理念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下风,也就是说,在思想理念市场中,自由市场理念在竞争中是失败的。
自由市场的支持者们为自由市场辩护,但「自由市场」这一理念却在竞争中,大部分时间处于下风,这是一种莫大的悲哀。
张维迎教授说,任何社会变革,从短期来讲,政治领导人的理念可能更重要。但长期来讲,普通人的理念也许更重要,因为任何一个政治领导人,不可能长期违抗大多数人的理念而行事。
诚然,在改革开放初期,老一辈的政治领导人,利用超凡的魄力和政治手腕推动着中国的转型。
但长久的繁荣必定依赖于民众普遍正确的观念,如果民众普遍持有错误的观念,那么即使得到的繁荣,也很快就会失去。
这里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阿根廷,19世纪的阿根廷是当时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主义之一,但到了20世纪四五十年代庇隆实行的一些列计划经济的改革措施,至此以后,阿根廷一落千丈,沦为发展中国家。
在中国,现在民众的富裕程度远超改革开放前,但他们却不知道富起来的原因,还经常要求2F管管这,管管那,典型吃着自由市场的饭,砸自由市场的碗。
寄希望于政治领导人所带来的繁荣,终究是不长久的,长久的繁荣必定是有赖于民众普遍正确的观念。
3
有些读者,经常指责我们批评美国的经济政策,说自己家的事不管,操起了美国人民的心。
这些读者的心情我能理解,之所以批评美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来,美国作为人类的天花板,代表着人类的希望,总是希望这块天花板不要越来越低。
十九世纪的美国,可以说是自由市场的灯塔。
那时没有美联储,人们通常用金币完成买卖;没有农产品补贴、价格支持、土地控制;没有反垄断法,没有州际贸易委员会;没有机会均等机会委员会,没有卫生和福利部门;没有销售税、没有社会保障税,没有所得税。
尽管那时官员像现在一样腐败,也许更腐败,但可供他们贪污的少的可怜。公民私人消费超过2F所有消费的15倍之多。
而到了20世纪以来,特别是罗斯福之后,美国的干预主义,福利主义、国家主义、政治正确横行,自由市场早没有了往日的荣光。
二来,我们注重的是理念的传播,理念都是相通的,只要理解其中的逻辑,它同样适用于国内的情况。
这是也一种无奈的策略选择,毕竟,在国内,写点东西要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大家都懂的。
哈耶克说,只有观念才能战胜观念,人类未来的命运,由多数人的观念决定。
是文明、和谐、繁荣、富裕,还是野蛮、冲突、萧条、贫穷,这取决于我们每一个人的理念,取决于每一个你和我。
在所有的竞争中,最重要、最根本的竞争是思想理念的竞争。
在过去的那个世纪,计划经济、干预主义理念基本上处在上风,希望在本世纪的百年里,自由市场理念能最终胜出,给人类带来持续的繁荣。
END
延伸阅读:
欢迎扫码关注
请把我「设置星标」,以便第一时间收到推送
前往“发现”-“看一看”浏览“朋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