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压榨企业家,才是一种常态
原创
古原
古老板
古老板
微信号
gh_0ffa780ff3e6
功能介绍
用逻辑解构世界,用文字透析真相
大家好,我是老古。
今天的标题,压榨二字,没有打引号。
一直有人要定义压榨,如果要定义,就一定是某一方侵犯了另一方的利益,即某一方的利益来源于另一方的损失。这一行动,导致二者形成了零和博弈。
今天这个题目,有人要说我标新立异,故意扯蛋了。
不,我说的是事实。
要搞清这个问题,需要将劳动者与企业家的身份进行清晰的说明:
劳动者是出售劳动力的商人,企业家是劳动力的消费者。
我有一天请了一个阿姨做了三个小时的清洁,我中午有午休的习惯,而她刚好中午过来,一个电话把我吵醒了,再加上家里有个外人干活,我睡得不踏实,我就从房间走出来,结果发现阿姨在厨房打一个很长的电话,起码有二十多分钟。
我没有说什么,回去睡觉了,最后,她结帐按三小时结算的,她没有提打电话没干活的事,我也算了,几十块钱的事,扯得有点没劲。
但下次不会请她了。
这时,我是老板,是企业家,雇佣了一个三小时的临时工,但是,对方压榨我了,因为她利用我在午睡,没有盯着她干活,偷懒了,你看,她是不是压榨我了呀?
她的利益(享受了更多的闲暇、减少了劳动负效用),是不是来源于我的损失(花了三小时的钱,只享受到两个半小时的清洁效用)。
这是个案吗?不是。
在很多领域,劳动者想要欺负企业家不容易,比如,计件制的企业中,企业老板,按你的工作结果进行工资支付。
在生产线上,企业老板按工作时长支付也没问题,因为只要生产线在保持了这么多时间的运转,那么,就说明每一个生产线上的员工都交付了他们的工作。
你去买一包烟,也能有确定的交付,那就是不拿到烟,就不给钱。
这时,你作为企业家,你购买的劳动力或烟,都是有确定性的结果的。
然而,越来越多的服务业中,交付就不这么清晰了。
比如我请保姆保洁,如果是说清楚结果,那么,不管她干多久,我就付这么多钱,但保洁说不清楚结果是什么。
相反,我请一个力工,搬一个东西上楼,这很容易评估结果,搬上去一百块,管你搬多久。
企业家花了一万块钱购买一个劳动力的时间,在某一些岗位中,要拿到确定性的结果其实不太容易。
比如,你请了一个程序员,但是,你无法给他一个清晰的交付结果要求,他只是要求他,配合前端、配合产品经理,完成任务。
那么,这一个月的工作时间里,他是否在努力工作,其实老板是不清楚的,也是很难评估的。
美国大厂曾经出过这样的事,一个项目小组的成员,相互掩护,一半人员在外面轮流兼职上班,或出去游玩,另一半人在工作,这么搞了一年时间,居然公司没有发现。
越大的企业这种情况越是普遍。
你到小红书网站看一下,教职场人如何摸鱼,变成了一门显学。
再比如,你请了一个文案工作人员,那么,就更难以评估结果了。
即使HR在之前详细看过他所有的工作结果,也不能保证,他能做出一样的结果出来,一个文案,完全可以轻松应付交差,也可以认真努力地写出好东西出来。
我公司请过文案工作人员,工作一个月后,他所有的文案,一篇没有用上,也即,我没有拿到任何产出,但八千块工资,一样在付给他。
这个过程,当然有对他能力考核的问题,后来了解一个关键原因是,这个小伙子刚好失恋了,这个月没有心思工作,这是他离职时告诉我的。
可见,你仅仅通过购买对方的劳动力时间,是不一定能拿到结果的。
对于劳动者,一样存在这个问题。
你让美团小哥们,减少劳动时间,他们清楚地认知到,这就是在减少收入。但在一些其他工种中,增加劳动时间,并不一定产生新的收入。
比如,客户不满意一个图,要你反复修改,但你怎么修改,你都不会产生新的收入,因为这就是你的职责,所以对工作时间加长,就会不爽。
你知道公司为什么要有管理吗?
公司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防止劳动力压榨公司。
比如,为什么要设定KPI,就是要求员工不仅仅是出售劳动时间,还要交付结果,否则光是支付一大批人的劳动时间的费用,结果却拿不到,那企业就一定破产倒闭。
在写字楼里的很多工种,为什么往往需要加班?
第一,就是公司管理不善
管理不善,导致效率低下,做很多重复或无效的工作,最后老板要结果,那要怎么办,加班完成;
第二,就是员工无法交付合格的结果
比如,设计师这种职位,他的作品是否达标,是非常主观的,是否合格,往往有其他部门决定,或由客户决定,客户认为不达标时,怎么办,加班。
因为在老板看来,雇佣一个设计师的目的是给客户交出满意的结果,而不是你出了多少张图,既然不满意,那你前面所有的工作时间做的事,就全部是无用功。
包括程序员也是如此,你做的程序,出现了BUG,你不处理,谁来处理呢?不马上处理,就要带来巨大的损失,当然要加班。
我们只需要将设计师当作设计公司,将程序员当作软件外包公司,就可以了。
我花钱给一个设计公司一万块,要他为我出一张满意的品牌宣传海报,我一周后要用,五天了,出的所有图,我都不满意 ,那么,周末,这个设计公司不加班才是奇怪的。
我花了一百万外包了我的网站,结果晚上出了问题,对方的程序员,半夜也得起来给我修好,否则我就要扣钱,要对方赔偿损失。
为什么这类的岗位加班多,主要原因就在于此了。
有一些工作反而根本不需要考虑什么加班的问题,那就是销售。
销售工作,往往是低底薪高提成,甚至不坐班,那么,你卖了多少拿多少钱,老板根据结果付费,非常容易拿到结果,那么,你要不要加班,根本是无所谓的事。
但现在招一个销售,也要支付底薪,哪怕这个销售业绩为零,你一样要付钱,不支付底薪,没人愿意干。业务人员,往往是职场需求最大的职业,但绝大多数劳动者不愿意从事,因为,完全靠结果,太难了。
只有少数精英打工人,能干好这份工作。
一个保险公司的业务人员,想长期要沾公司的便宜,是几乎不可能的,他最多前期混几个月的底薪,一旦被发现能力不行,没有产出,就一定离开。
但是一个办公室行政、设计、文案、人力资源、运营等工种,上班摸鱼,沾老板便宜、压榨公司老板,太正常不过了。
各种微信群里,上班时间,大量有人在看微信公号,刷抖音,看网站,干私事,与同事聊天,干什么的都有。
你看看各个微信群里,什么时候最活跃,周一至周五上班时最活跃,晚上和周末最不活跃,因为要陪家人。
当然,这种情况越来严重的公司,效率越低,员工产能也就越低,说明管理不善,说明老板没有找到好的方法评估员工的边际生产力。
但是,管理上的经验和现实告诉我们,只要老板放松一点管理,或管理水平不行,那么,这一类岗位多的企业,员工摸鱼就会成为常态,带来巨大的人力资源的浪费。
中国的企业老板,管理水平低下的多的是,企业里摸鱼的现象太普遍了。
阿里这样的企业,对于相当多的岗位来说,八小时工作制,能有四小时在真正工作,就算不错了。
我混迹企业界二十多年,见过非常多这种情况了。
有些岗位,我自己都干过,我当然知道他的正常产能应该是什么样的,但没有干过这些岗位的老板,就不清楚了。专业人员要糊弄不懂的老板,不要太简单。
当然,这并不是在批评普通员工,我往往和老板说,这是你的责任。因为这是人性,只要给员工机会,人人都会对抗劳动负效用,都会摸鱼。
有的老板看到了这一点,但却是盲目给员工加活,加压力,结果是,这些工作大多不能促进利润,就形成了企业内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最后员工不爽,企业效率也没有得到提高。
比如,大量的各种会议,占据了非常多的时间。不少员工拿个笔记本在那记,你以为在认真听吗?画乌龟的一大堆,因为他认为没用。
越大的企业,组织结构越复杂的企业,这样的现象往往越严重。
一些企业,为了减少这种问题,采取的是采购服务的方式,这样就能直接交付结果了。
比如,企业需要自媒体运营,你是要雇佣几个自媒体人员,还是请一家公司来代运营呢?如果自己没有管理能力,那就直接外包吧,做到多少粉,阅读量多少,就支付多少费用,这样企业家可以直接付钱拿到结果。
我认知的一个企业家,请了一堆程序员来做网站,一年在上面投入了近百万,结果搞得一团糟,甚至其他部门要请吃饭,求着一群程序员大爷改BUG,最后一狠心,部门都不要了,二十万外包,效果杠杠的,运行稳定得很。
碰到问题,半夜都爬起来给你解决,根本不要请夜宵,说好话。
劳动力问题之所以复杂,就是因为往往雇佣劳动力是一个购买劳动时间还得加上管理方式,才能拿到老板要的结果的一种合作方式。
他相对于直接购买一个结果,对消费者(老板)来说,很复杂。
如果所有的工作,都是清晰地可以看到结果的,那么劳资双方的关系会简单的多,你给你钱,你给我结果,你给多少钱,我给多少结果,那就清清爽爽。
我用经济学理论,解释了一些企业管理的问题,写过一篇付费文章,企业老板可以读一读,或许对你管理上有启发。
《
经济计算,是企业管理的核心
》
但企业又需要在购买劳动力时,把员工叫到企业来,因为
沟通更为高效,
协作更为便利,
如果管理得当,可以产生
1+1
大于2的协作效果。
其实最早的”血汗工厂“指控,来自于美国,是一种直接交付结果的交易模式。
“血汗工厂”(sweatshop)一词最早于1867年出现于美国,最初指美国制衣厂商实行的 “给料收活在家加工”之制,后来又指由包工头自行找人干活的包工制。
而在这两种做法中,工人获得的日工资都不是最少的。但由于回避了在正规工厂中集体工作工人可能有的集体博弈行为,其单位产品工资(计件工资)可被压到最低,因而被称为“血汗制度”(sweatingsystem)。
其实这种方式,是企业与员工最为理想的合作模式,双方其实等同于企业之间的合作,企业将工作分包给供应商,你生产了多少,我采购多少就行了。这汽车企业采购供应商的零部件是一模一样的。
但是,人们总认为,只要自己只是一个人,那么面对企业老板就是弱势群体,就是被欺压的对象,这种心理是非常奇怪的。
无数人都认为,员工面对企业是弱势群体,企业会利用员工的弱点压榨他们,其实企业表面看起来是一个组织,其实只是一个个人,那就是他就是老板本人。
你请一个保姆上门来保洁,保姆不会认为他是弱势。但如果公司请一个保姆,那保姆就认为自己弱势了,这是什么道理?其实二者是一样的。
甚至保姆更愿意去公司上班,因为去公司上班,可以偷的懒更多,要求更低,工资更高,大多数保姆,对家庭雇佣者的挑剔,心里极度不爽。
当然,还有一种解决方案,那就是人人注册公司,从来不存在什么雇佣关系,所有的合作,都是公司与公司之间的合作。
你承诺一个结果,我承诺一个金额,双方协议解决,根本不存在什么996问题,劳动赔偿问题。
比如,你是设计师,你就成立一家设计公司,我可以按时间与你签协议,也可以按效果与你签协议,这样,劳动法就会变得非常奇怪了。
两家公司的协议是受《合同法》管辖的,只要双方按协议执行,那就没有纠纷,但是很多劳动者不接受自己本质上也是老板的身份,他们自我弱者化,将自己打扮成一个受人欺凌的弱者。
他们不认为自己与老板是平等合作,交易互赢的双方,是两个独立的市场主体,各种劳动法中的规定,都在否认这一点。
比如,如果是两家公司合作,A公司老板去为B公司老板服务的路上摔了一跤,怎么办?自己负责嘛 ,你公司自己的事,与B公司何关?
但如果是劳动者,这叫工伤,如果没有工伤保险,那么B公司要负责赔偿。
在劳动法中,这类的例子数不胜数。
这个趋势,现在在慢慢出现了,在互联网越来越发达以后,人们的工作结果评估,可以通过更加先进的互联网方式进行计算,这时,很多职业的劳动关系就会变成老板购买消费品一样简单了。
你看,美团的小哥,就不会认为自己是被雇佣者,开出租车的司机,开货拉拉的司机,开大货的司机们,他们都认为自己是独立的老板,就是自雇者。
其实所有人都是自雇,都是老板,都是商人,都在向他人销售产品。
没有谁比谁更高一级,众生在市场中,是平等的。
但凡认为自己比老板低人一等,是一个弱势群体,在交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天天要求政府给予自己交易特权的,我们一般叫这种人为巨婴。
一个巨婴遍地的国度,那么就会出现严苛的劳动法,出现各种特权保护,最后的结果是,交易对象跑了,无人敢创业了,于是所有劳动者的收入下降了。
阿根廷有工会,印度有工会,也有各种严格的劳动保护法,但收入远低于中国人的工资。
反对政府干预劳动力市场,并不是站在企业家的立场,而是站在所有人的长久利益角度出发。
这个世界上,关于劳工保护问题,是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基本可以说,但凡走向了越来越严格的劳动保护,其经济发展,都会掉头向下,逐步贫困(相对于过往),无一例外。
点击下方链接,即可开始学习:
奥派六堂课,震惊南美!
已更新书籍:米塞斯《奥派六课》,米塞斯《民族、国家与经济》,米塞斯《自由与繁荣的国度》,正在更新,图洛克《官僚体制的政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轻触阅读原文
古老板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知道了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取消
允许
取消
允许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分享
留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