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汽车业务,其实处在失败的边缘
原创
古原
古老板
古老板
微信号
gh_0ffa780ff3e6
功能介绍
用逻辑解构世界,用文字透析真相
大家好,我是老古。
华为进军汽车产业,是2019年定下的战略。
从市场的反响来看,声音很大,余大嘴的声音天天飘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界,并且多次引发争议。
但实际产出,却是非常有限的。
2023年年末,华为算是等来了第一个大爆品,就是问界M9,这个大爆品也只是相对于华为过往的成绩而言的,因为这款爆品订单量也仅仅是大定超过4万台,而一哥特斯拉一个季度交付的订单量就高达四十多万辆。
如果计算投入产出,那华为进军汽车行业可以说是业绩毫无亮点。
数据显示,自华为BU成立以来,华为累计投入约206亿元。2022年,华为在汽车业务相关的研发支出超103亿元,几乎是理想、小鹏的 2 倍,但换来的收入不到21亿元,仅占总营收的0.3%。
作为一个新领域,投入产出比,现在就评估,的确太早。但重要的问题并不在此,而是华为至今没有将其商业模式清晰化。
很明显,华为内部存在两条路线之争,第一条路线是成为汽车领域的博世,也就是主要为车企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做硬件及软件系统供应商,第二条路线,则是自已造车。
虽然华为不造车是任正非提出的口号,但余大嘴显然不认同。
问界M9这款车,虽然出品方不是华为,但其实从整个操作上来说,就是华为造的车。
是谁在发布产品?余承东啊。
这款车,从设计到制造到营销,甚至包括渠道,都是华为在一手包办,虽然挂着是合作厂商的生产名义,但本质就是华为自已造的车。
而华为成为博世的梦,已经失败了。华为正在将其旗下汽车BU业务分拆,并向合作方开放股权。
表面上,这是一种拉客户形成长期捆绑业务的手段,但如果其供应商能力强大的话,根本不需要这种手段。
说白一点,就是华为投入数百亿开发汽车业务,想做成另一个博世,但客户们不买帐,于是开放股权,获取融资,以便这一业务能持续下去。否则几百亿的投入,才二十多亿的收入,再不融资,这个业务就玩不下去了。
任正非可不是研发狂人,而是商业狂人,不打粮食的业务,不赚钱的业务,他绝不会坚持下去。
在汽车业务上,任正非最新的意见明确说明,
要减少研发投入,完成商业闭环。
任总说的是,到底怎么赚钱都没搞明白的话,就不能再投钱搞研发了。
华为在信息产业领域累积的优势,的确是智能汽车的基础能力,但为什么中国那么多车企们不买帐呢?因为,智能汽车系统可是产品的灵魂,谁会轻易将产品的灵魂交给另一家企业呢?
华为的这种合作模式,也没有带来惊艳的市场表现。
第一批与华为合作供应链的北极狐,在市场上并没有看到什么好的业绩,相反一直处于巨额亏损中,这也让合作者也看不到商业上的确定性。
相反,问界M9的模式证明了,华为深度参与,而不仅是做零部件供应,才是有可能出爆品的模式。
但这种模式,大企业也很难与华为合作,大车企会接受自已的产品由余承东来发布吗?市场上只会认为,这车是华为的,而汽车作为消费品,品牌价值是第一位的。
华为虽然承诺不造车,但是这种承诺是不可靠的,当年华为也承诺不做手机。如果最终华为还是自已造车,那自已与华为的合作,不过是为华为自已造车提供了前期的支持,帮助了竞争对手。
华为在做供应商和做品牌之间的商业路线的摇摆,让所有的厂商都看不懂华为了。
不可否认,华为有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这种实力是让他有可能实现在智能汽车产业中后发先至的。但华为200亿的投入,就想实现高产出,恐怕也是困难的。
要知道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光投入就是500亿,还是在上海政府给其几乎不要钱的地皮的前提下。
华为声明不造车,在很多竞争对手看来,他只是想降低前期投入成本,先做核心产品,有了商业确定性后再来投资生产。
哪怕是小米也宣布要投资100亿美元来进军新能源汽车。200亿的总投资,在这一领域,根本不算什么大投资。
蔚来成立以来总亏损已经超过了920亿元。
华为进军汽车产业的谨慎程度是超过了大多数人的预计的,虽然他比大多数新势力有钱得多。200亿的投资,对于华为来说,虽然不小,但依然算是一种试错性的投资。
要知道百度光是无人驾驶就投了一千五百亿。
但你发现没,余大嘴才是华为的灵魂之一,他夸张的营销手法,让华为区区200亿的投资,却在市场中不断成为热点。
最不会营销,最不懂商业的恐怕是百度的李彦宏了,投了这么多年的无人驾驶,智能汽车领域基本上听不到声音。
你看余承东,春节开着车回老家,都要秀一波营销,真是刻到骨子里的营销基因。
我觉得余承东最后会赢得路线之争,也就是华为最终还是要走向造车之路。
很多人认为中国这些优秀的企业,是赢在研发上,其实不然。中国最优秀的企业,首先是赢在了营销上。
华为的狼性销售文化 、阿里的销售铁军,美团从百团大战中赢下市场正是靠直营的销售,而滴滴起步则是靠上街一个司机一个司机推销。
苹果的乔布斯难道不是营销大师么?
研发是积累资金后持续投入满足消费者的过程 ,没有营销作为桥梁,根本就无法积累资金,也就不可能持续有钱去干研发。
当下华为汽车业务的现状是,200亿的投入没有看到产出,任正非就要求减少投入了。没有余大嘴的话,华为的车企业务死掉都不奇怪。
多种商业模式并行,从长远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丰田不可能一边为其他工厂定制系统 ,同时用这套系统来为自已的品牌打天下。
二者必然是二选一。只不过现在中国还有不少传统车企特别是一些国企,会病急乱投医,既然自已没有能力研发,试试与华为合作也是不错的。
但是,迟早有一天,华为会将所有的合作客户甩掉,卖自已的车。
因为智能汽车领域,供应商不是零部件的生产者,而是系统的集成方,你用上全套的软件系统,你就是华为的车,再说是自已的品牌,消费者也不信你。
未来的很多年,余大嘴会天天吹大牛卖车,遥遥领先还会一直叫,而这是华为汽车业务最为关键的竞争力,而不是什么研发。
如果华为真的只做什么智能汽车供应商业务,坚持不自已造车,那才是死路一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华为的汽车业务,其实处在失败的边缘
原创
古原
古老板
轻触阅读原文
古老板
赞
分享
在看
写留言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知道了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取消
允许
取消
允许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分享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