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科书插图事件中人们普遍的关注点是,这是怎么审查的?鲜有人去思考问题的根源是公立教育体制,以及出版行业的绝对垄断。同志们,把审查大权交给某些人手里,他们简直求之不得。权力都是大众赋予他们的。审查还不简单吗?好像审查得还少一样,还不够严一样,还嫌人家权不够大?审查成这样你满意了?——因为这个事情而攻击插图作者,是毫无道理的。他就是个画家,就是接了个活儿而已。验收的审核的才要负责任。盖一栋大楼,建筑公司把装玻璃的活儿分包出去了,出了问题甲方肯定找的是建筑公司。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再说了,就几幅插图而已,事情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严重。我们的孩子也没有那么敏感和脆弱,当年我们在学校整天被教着说谎,现在不也好好的?学校只是灌输,让孩子学会服从,真正的教育,在家庭中。本来也不应当对学校教育抱太大希望,也不应该逃避为人父母的责任,或者对自己太没有信心。所以,真正应当关注的是学校在教给孩子什么样的价值观,那是比插画严重得多的事情。至于说,境外势力渗透,或者是洗牌之类的,不评论。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不过这事情已经很多年了,现在突然爆出来,是有点蹊跷。当只有一两种教科书,并且在公办教育之下,由国家来选定的时候,消费者主权就被篡夺了,丧失了,你又怎么指望能出什么好的教科书?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就解决什么问题。解决的难度大不大,是另一个问题。切不可错误归因,为了解决问题而求助于更高层级的权力,要求其实施更严的监管。那只会使权力更加集中和扩张,其结果就是更大范围、更深程度的整齐划一,且问题更加难以得到纠正。首先是缺乏基本的历史认知。孔子孟子庄子韩非子以及各种子,不就是私人办学吗?古代中国,不一直有私塾吗?怎么滴,你要数典忘祖?再看北美殖民地和20世纪以前的美国,那是自由的高地。到一个地方建立殖民地,那些人首先想的就是建学校。这些学校,大部分都是私立的,各个教育阶段都有。看看耶鲁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一看学校名字,就知道创始人是谁和它的所有制性质。哈佛大学虽然是马萨诸塞殖民地议会创建的,并且接受财政支持,但是约翰·哈佛牧师把当时的一笔巨款720英镑捐给了学校,学校校董对校务有独立的决策权。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托马斯·杰斐逊创办了北美第一所与宗教无涉的大学——弗吉尼亚大学。他的墓志铭是这样写的——《独立宣言》的起草人,《弗吉尼亚宗教法案》的起草人,弗吉尼亚大学的创建人埋葬于此。
可见,他并不把当总统当做什么值得炫耀的事,而是把创办了一所大学作为他的最高荣誉之一。
这种市场化教育传统一直延续到后世。南北战争后,慈善家朱丽斯·罗泽沃德创办基金会专门资助南方黑人教育,建立了50000多所黑人学校。1932年他离世时,超过1/4的黑人儿童在他资助的学校里读书。而与此同期,南部各州的政府所建立的公立学校对黑人教育的投资还不及白人教育的零头。所以,不论是中国还是美国,私人竞争性办学才是传统。国家主义的兴盛,才将教育这个至关重要的领域收入囊中,让学校变成了高度政治化的机构。因此,那些反对教育市场化的人,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其次,他生活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却缺乏市场经济的基本常识。公办教育,就必然服从公家的目标,每一个人的目标是无关紧要的。公共的东西,必然用一个武断的标准让所有人服从,必然是一刀切的,不会顾及每个人的个性化需求。它没有利润机制的约束,靠税金的支持存活,你没得选,所以必然倾向于提供越来越差的服务,收取越来越高的价格。你也不要觉得义务教育是免费的,这世界上没有免费的事情,那不过是有人在替你支付代价。然而最终的结果同样会损害你,因为看不见的是,资本被从生产过程抽走,所有人的生活水平下降。
市场化的教育会让优质的教育脱颖而出,会满足各层次消费者的需求,而且价格会逐步降低,因为供给方在利润机制的激励下,有最大的动力以最低成本生产、最低价格供给,最有效的竞争策略就是“简单粗暴”地降价。这跟过去的国营饭店与现在满大街的餐馆之间的对比是一模一样的。是市场,让最好的餐馆盈利,让难吃的餐馆倒闭。是市场,让不同收入阶层的人都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福利增进,富人去五星级酒店,穷人到小面馆,但是都吃得比过去好得多。担心市场化了,穷人上不起学?你怎么不担心穷人吃不起饭?街上是五星级酒店多,还是小餐馆多?不用担心的。穷人永远是大多数,想要赚大钱,恰恰是用最优质的服务打动人群中的大多数。世界级的企业巨头,都是服务穷人的企业,而且是把价格降到最低的企业。因为穷人的钱边际效用很高,你提供的服务要是不能让他感到“买到就是赚到”,他不会给你花一分钱的。可以想见,只要市场化,一大批面向穷人的学校会如雨后春笋一样蓬勃发展,给穷人提供性价比超高的教育服务。还记得当初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吗?要是能正常发展,一二十年过去,会造就一大批优质的教育产品。教育,并不特殊,它就是一项服务,是服务就必然合乎经济学定律。一方面认为市场是好的,创造了层出不穷的商品,让自己的生活大幅改善,另一方面说教育不能市场化。这就是精神分裂。正是这些反市场化的人的存在,是教育和教科书变差的观念基础。他们自己不想花一分钱,却想要好的教育和教科书。这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然后一旦有问题了,就哭哭啼啼喊打喊杀,说政府有义务怎么怎么。政府没义务的好不好,自家孩子自家养。明明自己能做主的事情,却拱手让一个父权国家做主,出了问题了又怪人家。只能说,巨婴思维深入人心,求锤得锤。教育,以及其它所有东西,总是生长在整个社会环境的土壤之中。什么样的社会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几代人都生活在一个天皇有了神性,为了他可以赴汤蹈火的日本,岛国学校就是培养军国主义分子的狼窝,稍微出一个主张和平的首相,不但不会视为进步,反而会遭到刺杀。同样地,在社民主义观念席卷全球的今天,全世界的多数学校里,教授给学生的,也都是福利主义、环保邪教、平等主义的政治正确。看看现在的美国,大学校园里左派妖风劲吹,政治正确已经窒息了学术,伟大的汉斯-赫尔曼·霍普教授,就因为很学术地说了一句同性恋时间偏好高,都能被学生举报!当整个社会的河流都被污染了,要从这河里面舀一碗清澈的教育之水,是不可能的。当整个社会观念败坏,抛弃自由市场,信奉抢劫有理,又怎么指望孩子们尊重财产权,尊重人性?在这个时候,在国家主义的总体框架下的教育领域,就变成了那些所谓知识分子争夺的阵地。他们会展开竞争。可悲的是几帮人都是社民主义者,只看程度深浅,竞争的结果是不论谁胜利,都是社民主义的胜利。就像现在既定的国家框架下选美国总统,无非就是从两个候选人当中选一个不那么坏的,甚至不幸地选一个巧舌如簧更会隐藏罪恶的。不论如何,离真正的好,还有很长的距离。市场领域的竞争是好的,它能为我们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而且谁都能来提供商品,人们有的选。政治领域的竞争却不一定好,毕竟,我们并不需要几个盗贼之间的竞争,看谁更能从人们的腰包里更加隐秘地掏走更多的财富。所以,我们必须尽可能地打造一个私产社会,只有在这样的观念环境中,才会有更好的教育和更好的教科书在竞争中胜出。在这样的社会里,一个人创办的私立学校,是不允许兜售平等主义福利主义观点的,你没有这样的“言论自由”,就像你没有在我的剧场里无中生有地大喊“着火了”的自由一样。因为,产权人不会允许自己培养出一帮将来要打他土豪分他田地的小将,那就是自掘坟墓。![]()
诚挚推荐张是之老师的视频精读课,精读伟大的经济学家米塞斯的经典著作《人的行动》。这是一个值得每个人去读的课程,搞懂经济,让你能够拨云见日地看清当今世界的真相。
我为大家争取了优惠,赶快扫描下方二维码享受优惠、加入课程训练营吧。
![]()
你也可以添加张老师的微信,注明“漫天霾”,就说是我介绍来的,他也可以给你打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