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之战还要死多少人?人类的愚昧难以想象!
原创
古原
古老板
古老板
微信号
gh_0ffa780ff3e6
功能介绍
用逻辑解构世界,用文字透析真相
大家好,我是古老板。
在政治宣传战中,俄乌之战中的伤亡人数成为了军事秘密。
但以双方投入的军队人数来说,持续一年的大规模战争,伤亡数超过20万,是一个完全可以相信的数据。
因为双方政府军直接投入战场的人数在二百万左右。
二战后,除了朝鲜战争,这应该是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战争了。
双方抓壮丁的视频都在网上流传,对敌对阵营作为某一方坚持不下去的证据。那么本文就来讨论一下,双方还有多少战争潜力?
现代战争的诡异之处
大家想过没有,一战为什么会叫作第一次世界大战?
原因有二:
第一是,在一战前,全球化程度没有那么高,虽然有很多战争,但能够让几大洲上建立的各种国家都参与的战争,一战是第一次。
参与的国家多,所以叫作世界大战。
第二个原因是,战争的死亡人数超乎想象。
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如下:
协约国总士兵阵亡: 5,497,600
同盟国总士兵阵亡: 3,382,500
交战双方受伤总数:2000万左右
平民死亡总数:6,493,000
总伤亡数接近四千万!
而欧洲当时的总人口也就是4亿左右,参战人员就达到了六千万,超过总人口的10%参与了战争。
这种伤亡,在欧洲战争史上,前所未见。
打了12年的拿破仑战争,总死亡人数只有65万。
不管哪一个地方的古代战争,与一战相比,都是小儿科。历史统计的人口数往往是当地总人口的损失,而不是战争损失。无数人并不是直接死于战乱,而是死于秩序崩塌后的各种灾难。
从未有过哪一个古代政府,能动员起6500万人参与战争。
不少史学家,将一战死人多解释为战争方式发生变化,机枪的大规模使用,战术的变化等等因素,但很快,他们的结论就被打脸了。
因为不久后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让所有的技术原因都无法解释了。
在二战中,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死亡7000余万人,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
这里说的数据不包括受伤人员,统计的是直接因战争而死亡的人数。
参与的军队人数高达1.1亿人。
如果加上伤者,那总伤亡达到了9000万。
在二战时,已经不再是排队冲锋了而是采用散兵冲锋的方式,步炮协同,坦步协同已经成为减少伤亡的重要手段,但是,战争技术的进步,并没有使得战死人口下降,相反,他的死亡人数依然远超一战。
那么,真正造成了这么庞大伤亡的原因是什么呢?
是武器的升级吗?不是。
而是战争模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大家回想一下二战结束的场景。
德国战败是因为首都被直接攻占,希特勒无处可逃被迫自杀。在他自杀之前,德国的军队已经伤亡殆尽了。
二战时德国有八千万人左右,动员了总人口数量的20%——1600万人加入军队,总死亡人数超过了500万,总伤亡数超过了一千万。
希特勒如果不自杀,继续组织反抗的话,估计还得死个几百万。
你再看看日本 。
在精锐尽失的情况下,日本也坚持不投降,并作好了本土作战的准备,总动员军队超过了1200万,如果加上动员的民间力量参与军工生产、后勤准备等工作的话,总动员人数超过了2000万。
总死亡人数超过了200万。
如果没有原子弹这种威慑性的武器,日本再死个一千万人,都是不奇怪的。
而日本当时的人口与德国相当,也就是,如果他把战争机器开到最大,征集人口的20%也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一二战之所以伤亡人数高,是现代国家的战争动员能力远超古代国家,有能力将一国人口的20%投入战场。
而古代政府做不到。
二战中俄乌两地的战争动员能力
我们再来看一下,二战中,乌克兰有多少人参与战争。
乌克兰当时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
苏联在二战中死人最多,据不完整统计,苏军伤亡2960万,其中死亡及失踪915万、被俘446万,另外还有约1740万苏联平民死于此次战役中,当真是惨烈至极。
而二战时苏联总人口也才1.7亿,损失的人口高达总人口的15%。
而苏联动员的总人数也是总人口的20%左右,共有3400万军队。
乌克兰的战损在苏联这个总数据中,但也非常惊人。
光是乌克兰,总动员军队人数就达到了718万人。
当时乌克兰的总人口才3000万,动员的人数超过了20%。
而战后统计,乌克兰3000万总人口中,军民死亡人口超过了一千万。
苏联在二战中的动员能力超过了希特勒的想象,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在1939年爆发的,那时候的苏军数量也就仅仅只有100来万,但是,到了1941年苏德战争正式爆发之后,苏军数量已激增到了500多万人,在此后的四年中,苏联动员的总军队达到3400万人。
这种大规模的动员能力,必然导致战争的人命损失越来越大。
哪怕是失去了所有的热兵器,仅凭着冷兵器,只要动员能力在,死亡人数也一样会呈指数级增加。
20%的人口数字这一比例,基本上代表着现代国家的战争潜力了。
战争迷们也许会欢欣鼓舞这种动员能力,他们会赞叹不已。但如果你细想一想,这个数字或许代表着现代国家的恐怖之处。
强大的动员能力代表着什么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劳动人口占比大约就是55%-70%之间。
如果男性劳动力(18-60)占比,一般就是27-30%之间。
动员兵是90%以上是男性,如果全力动员,就代表着一个国家的七八成的成年男性(除老人)都要上战场。
二战后,苏联国内的女性比例是男性的2.7倍,原因很简单,男人死得太多了。
如果俄乌之战打到二战这种动员状态,双方能动员的军队人数是多少呢?
乌克兰有4379万人口,动员20%是875万。现在乌克兰动员的军队总数大约是100万。
俄罗斯总人口是1.43亿,如果动员20%,那就是2860万。
如果战争一定要在战场分个输赢,那双方至少要死伤二分之一的士兵总数,才有可能迎来战争的结果。
那就是乌克兰死伤440万,俄罗斯死伤1430万。
若不通过谈判解决战争,且俄乌两国军民如二战时一样忍受战争的痛苦,那这一数字就会成为可能。
这是由战争的管理方式决定的。
假若你是一方的军队统帅,只要还有这么多数量的士兵,那就会想办法进行整编,发放武器,发动进攻或进行防守。
军队的伤亡数只要不达到很高的比例,这套组织系统就可以持续运转。
我还在打,我还能组织军队,你怎么能说我输了呢?
不谈政治,只谈战争的话,只有士兵失去了有组织的战斗能力,那才能叫作战败。
德军在二战末期,哪怕苏军攻入柏林,依然有大量的反抗,只要军官不下令放下武器,那战争就得持续。
而战争指挥系统只要没有被摧毁,各级军官组织尚存,战争是可以打到只剩下一兵一卒的。
现代国家怎么做到的?
在古代战争中,大部分战争往往是击溃战。
一旦战场形势不利,士兵们往往四散而逃,很难持续进行组织。
而动员军队也是无比困难的事,战事一起,大部分普通人是有多远跑多远,你甚至很难抓到这么多兵。
之所以叫动员,而不是抓兵,是因为动员是需要一种观念来支持的。
这就叫现代国家观念。
在第一次普法战争中失败的普鲁士发明了义务兵役制度。如果说中央集权的大规模收 税能力是解决战争经费的问题 ,那义务兵役制解决的就是人的问题。
而义务兵役制不是简单的一套制度,而是制度与观念系统相匹配的一套国家工 具。
大家都读过《最后一课》。《最后一课》是都德于 1873 年发表的一篇作品,写于普法战争结束的第二年, 以 沦 陷 了 的 法 国 阿 尔 萨 斯 省 的 一 所 小 学 校 被 迫 改 学 德 语 的 事 为 题 材 ,描 写 了 最 后 一堂法语课的情景,常被看作是表现法国人爱国主义精神的文章。
法国将军斐迪南·福煦曾这么说: “确实,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开始了。这是一个民族战争的时代。这种战争具有令 人疯狂的步调,因为它注定着要把国家的一切资源都投入到战斗之中。
人们在战争中将追求一个目标,这不是王朝的利益,也不是想征服或占领某一个省 区 ,而 是 为 了 防 卫 现代国家的基本观念。,
最早的战争宣传歌曲《马赛曲》就成为法国战争机器中的重要宣传工具 ,在所有的战争歌曲中,这是最能振奋人心的一首。
它鼓起了大批人员的情绪。政客们还采取了一切手段,来激发战士们的勇气,培养 他们憎恨敌人的感情。
乔治·西尔威斯特维里克写道: “没有恨,也就不可能有宣传。只要给我某种仇恨的东西,我保证于 24 小时之内, 可以在任何地方组织一个强有力的宣传战役。”
士兵动员力量,来自于一个叫国家主义的东西。也就当兵,是为国家而战,而不是象古代,当兵是为讨口饭吃。国家就是一种身份认同 ,种族也是一种身份认同 ,只有政府有能力将这些身份认同置入民众观念之中时,他才能具备更大规模的战争兵员动员能力。
理念系统才有强大的兵员动员能力,这就让现代战争变的无比可怕。
他让现代国家具备有了更强大的兵员动员能力和军队执行力,从而可以发动更大规模的战争。
第二次普法战争,普鲁士可以动员的军力高达一百万以上, 轻松干掉法国,让法国皇帝在色当带着十万军队投降。
现代政府的战争潜力到底有多大呢?
通过法币系统,可以将一国民众所有的财产用于战争,通过动员系统,可以让一国七八成的成年男子走上战场,甚至可以让没有上战场的人节衣缩食,让所有的企业生产军品,甚至让儿童都参与战争。
直到一国战争潜力耗光,才能结束。
最后,政客们握手言和,军火商赚得盆满钵满,只有母亲们和孩子们余生都生活在痛苦之中。
到了二十一世纪了,人类的愚昧,依然如此地清晰可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轻触阅读原文
古老板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知道了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取消
允许
取消
允许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分享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