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编招聘,明示处长之子,伤害了谁?
古原
古老板
古老板
微信号
gh_0ffa780ff3e6
功能介绍
用逻辑解构世界,用文字透析真相
发表于
1月18日到1月24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对8名2024年教师岗招聘初试通过人员予以公示,一名“学校处长之子”和两名学院领导的学生位列其中,引发网络热议。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发布的公示显示,张博爱奇,博士研究生,拟聘为教师岗(事业编),其父亲是该校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张寿庭。应聘人员姬韬韬的博士后合作导师是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蒋小伟,邢世平的博士生导师为水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郭华明。
这是公开搞裙带关系还趴唧嘴吗?不是。
其实,这是
我国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招聘工作的升级,要求在招聘公示中亮明应聘人员与领导干部的亲属关系。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回避规定》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凡有下列亲属关系的,不得在同一事业单位聘用至具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管理岗位,包括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近姻亲关系、其他亲属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明确,公务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位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位工作,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和财务工作。
但我认为,这样的手段毫无意义。只需一招就可以破解了,两个领导一起吃个饭,你把我的家属安排在你的单位,我就把你的家属安排在我的单位。
不就是一个简单的交换,就马上可以完成了吗?
再其次,我根本也不认为什么“近亲繁殖”是问题,因为这根本不是问题的本质。
官员三代,铁路工人三代、烟草职工三代,我们愤怒的原因是三代吗?当然不是啊,农民也三代,商人也三代,为什么我们不愤怒呢?我们究竟在愤怒什么呢?
因为这是好单位,那么什么叫好单位呢?私营企业也代代相传,也是好单位,没有人认为这有什么不妥,这种好单位肯定不是私营企业总经理的位子,而是他是一种特殊的单位。
他的特殊之处在于,他根本不需要接受市场的检验。
你只要进去了,那么,你就有一个终身的铁饭碗了,除了你涉及到刑事犯罪,谁都不能把你怎么样,一般就是从进去干到退休,最后还拿养老金拿到死。
你在这种单位干得好与不好,一点也不重要,因为不接受市场检验,因此,他们的收入往往是固定的,既不会面临失业风险,要到处找工作,也不会面临中年危机,也不会出现收入下降的情况,甚至有一条稳定的晋升路线。
他们职业之所以稳定,根本性的来源是因为他们的收入本质是来源于税款和某些领域的垄断地位。税款稳定,垄断地位稳定,他们就稳定,只要政府稳定,他们就可以一辈子高枕无忧。
我们只需拿同类机构中的一个另类,就可以得出结论了,比如医院。
医院也是事业单位,但是医院不是全额拨款单位,这就使得他有了一定的市场属性,当个老师,是可以糊弄一下的,但当个医生不行,并非因为医生面临人命关天,而是因为医生如果水平太低,病人们就会不找他看病。
而医生的收入中,大部分来源于市场。一个庸医,没有能力的医生,想收红包也没人给。
因此,靠关系当上医生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一个好医生必须得有水平。一个医院也有医生世家,父母和子女都在当医生,但这一点问题也没有。
我们再设想,如果国企、事业单位招聘的是业务人员,底薪2000,赚多少靠自己拿提成,就算是他一家所有人都在这里工作,那又如何?
都是靠自己本事赚钱的,什么裙带关系的重要吗?
那好了,为什么我一点也不反对这些“好单位”搞裙带关系?
难道这些单位全面放开公正无私地向平民子弟开放,就有什么改善吗?岗位不变,铁饭碗不变,机制不变,是官员的子弟在干,还是平民的子弟在干,有什么区别吗?
不都是躺在税款中消费吗?不都是不接受市场检验吗?不都是终身铁饭碗吗?
我得不客气地说,无数人愤怒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们反对铁饭碗,只不过在说,凭什么你们有铁饭碗,我没有?不行,得公平公正,人人都有拿到铁饭碗的机会。
铁饭碗成为了公开竞争的对象,人人羡慕铁饭碗,而不是鄙夷,甚至铁饭碗的人都在社会上很高的地位和优越感,这些优越感,不来自于他们,而来自于另一群想拿铁饭碗的人。
我们进一步地追问,如果拿下铁饭碗,还在里面有一官半职,如果不能为后代谋点福利,他们为什么要去谋这个一官半职呢?想要天天追着要求进这种单位的人,其实他们一样会这么干。
他们会说,老子辛辛苦苦考进去的,就是为了得到特权,你不让我搞特权,这怎么可以?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摆脱身份社会,人人自我负责。而不够市场化的领域,往往呈现的就是身份社会的特征。
这个身份并不仅是裙带关系,而是某一类人终身拥有的特权。反对特权,绝不是要加入特权,而是要追求让所有人都远离特权,自负其责。
真正要做的,还是反复说的简政。减少事业单位人员、或是让更多的政府职能市场化。让更多的人在市场中靠自己的贡献获得收入。
市场经济从来不是什么丛林法则,每一个人的收入来源于自己在市场中的贡献,这怎么是丛林法则呢?这不是最为公平的制度吗?
相反,体制内人员越来越多,才是丛林法则。他们稳定的收入来源,是从何而来的呢?竞争是市场的必然,人人处于竞争当中,感觉上当然是痛苦的,但是,如若人人都变成公职人员,那就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怎么可能都不生产,都不参与市场检验,却能生活越来越好呢?
中国有太多的人渴望进入体制内,不管是考碗,还是追求退休金,还是追求三免费,都是一种逃避市场竞争,试图获得体制内特权的行动。
我一点也不在意体制内是近亲繁殖,只希望能减少点税收,减少点管制。这种招聘增加的约束,不是进步,减税减管制减少公职人员,才是进步。
简政,是一个提了很久的口号,中国还推动过体制内人员招聘市场化,但进展也看不到多少,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这个既得利益群体太过庞大。
一个社会啊,身处于市场中自负其责的人越多,就会有越多的人看不起铁饭碗,相反,如果事业单位、国企岗位、公务员数量越多,就会形成一种特殊的情况,一群端铁饭碗的人,反而拥有了强烈的优越感,一群努力赚钱、在市场中承受竞争,并上缴大量税收的人,见到这些人还得毕恭毕敬。
这上哪说理去?
ps
:
公号三年,写作三百余万字,老古说,古三古四,古一古二,古五古六,皆已阵亡,现将文稿全部整理,包括产权系列、人口系列、垄断系列、秦制系列、工会系列、民主系列、社保系列、媒体系列等近二十个两万字以上的长篇文章,九成以上的文章主题都是用经济学思维看世界。
打赏98元,联系助理:wenny868,即可获得全部文稿。
以上文稿随便使用,可以用来做短中视频,可以用来群聊吵架,可以用来改写自己发文章,本人不支持知识产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事业编招聘,明示处长之子,伤害了谁?
古原
古老板
轻触阅读原文
古老板
赞
分享
在看
写留言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知道了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取消
允许
取消
允许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分享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