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漫天霾 ,作者漫天雪798
通俗经济学
文丨漫天雪
马尔萨斯人口原理是古典经济学的基石之一。它说的是:
在人口与土地(自然赋予的物品)之间,存在一个最佳的比率,如果人口增长速度过快,而土地数量不变,最终将达到一个点,即单位劳动投入的实物产出最大化。这个点就是最佳人口规模。
如果超过这个最佳的点,不可避免地要导致因生存资料不足的饥馑,和由此引发的生存斗争。因此为了避免人口灾难和不确定的食品危机,对人口的限制是必要的。
马尔萨斯把其人口原理置于两个命题的基础之上。第一个命题是:人口,当不加限制的时候,以一种几何级数增长,这样,每 25 年人口总数要增加一倍;第二是,在甚至最幸运的情况下,生存资料(即食品供给)也不能以快于算术级数增加。
因此,对人口增长的最终限制是有限的物质生活资料的供给。
但也有其他的限制,马尔萨斯将各种限制因素区分为积极性限制和预防性限制。前者,例如传染病、战争、饥荒,提高死亡率;而后者,例如避孕、道德自律等,降低出生率。
马尔萨斯人口原理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被教会和保守势力大肆抨击,认为这是异端邪说。同时也是备受误解的理论之一。那些误用(或者故意曲解)这个理论的人,将其视为控制人口的理论依据,以至于马尔萨斯在世时就不断辩解,认为这是曲解了自己,自己不过是揭示出一个普遍的法则、描述了一个客观事实罢了。
马尔萨斯人口原理是报酬率,或者叫收益递减定律的一个特殊应用。
报酬率告诉人们:对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生产要素的任何组合,都存在一个最佳组合点,如果偏离该最佳组合,都将导致产出根本不增加,或者并不是同比例地增加。
报酬率并不解决和回答经验问题,但是,一定会存在这样一个最佳组合,却是无可辩驳的,先验有效的。
为了消除人们的误解,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米塞斯、罗斯巴德、霍普等,都反复厘清概念,强调这个定律没有说的是什么。
首先,这个定律只是说,一定存在着这样一个最佳的点,但是并没有说这个点到底在哪里。
其次,这个定律的假定条件是给定技术条件下,人口几何级增长,物质生存资料算术级增长。它并没有说这个最佳的点不可以向上和向外移动。技术进步就是推动这个点位移的重要因素。
最后,这个定律也没有说,每增加一个要素(劳动)到固定数量的另一个要素(土地)上,一定会导致产出的增加低于比例。事实上,如果必须两人合作才能达成的任务,例如猎取大型动物,多一个人就有可能实现,而如果没有这个人,就根本无法实现,因此这时候增加劳动力反而提升了产出。
以上,是马尔萨斯人口定律的基本内涵。
马尔萨斯人口定律揭示了人类繁衍与物质生存资料之间的一般原理,阐明了所有物种普适的自然法则,也道出了一个基本的洞察:人类面对的是一个稀缺的世界,必须调整自身以适应这个现实,生育率的刻意调整,是人的生命与行为不可或缺的一个条件,也是人类文明、财富与繁荣不可或缺的一个条件。
这个原理被米塞斯誉为一项伟大的思想成就。他认为,人口律和分工原理构成现代生物学和演化理论的基础;对于人的行为科学,这两个基本定律的重要性,仅次于发现各种市场现象的交错链接和发生顺序当中的规律性,以及这些现象取决于市场外生条件的必然性。
而那些以马尔萨斯的理论为自己辩护的人不明白的是,他们的辩解,建立在拙劣的理解力,和有意或者无意地曲解马尔萨斯人口原理的基础之上。
首先,马尔萨斯明确指出,要依靠道德的力量来限制人口增长,他坚决反对纵欲和滥交,希望男人管住自己的裤子。他从来没有主张过运用强制力来实现这一目标。也就是说,他希望人们能力理解这个基本原理,自觉地进行生育节制,以有利于自己和子孙后代的福祉。
其次,马尔萨斯甚至从来没有支持过堕胎和避孕,他谴责这种行为是无度性爱的恶劣后果。他是教士出身,毕业于剑桥大学耶稣学院,做过很长时间的神职人员。
第三,马尔萨斯作为古典经济学家,在意识形态上支持私有产权和经济增长,作为他的理论的实践层面,他公开宣扬财产私有制有助于抑制人口增长,为此背负了不少骂名。
第四,人们往往只记住人口增长了,会偏离报酬率的最佳组合点,却忽视了,其理论的另一个侧面是,当人口少了,也会偏离这个点,造成产出下降。因为,没有一定的人口规模,会导致劳动分工的萎缩,交换合作的减少,并伴随着效率的下降。
但是马尔萨斯人口定律的局限性也是明显的,在很大程度上,这也是造成被曲解和误用的原因。
首先,很明显的是,他没有明确地区分性和生育。
人类享受性爱的乐趣,并不意味着必须生育。在科技落后的时代,女性无法掌控自己的身体和生育意愿,男性又管不住自己的裤腰带,生育率节节攀升。
1954年,格里高利·平克斯发明的避孕药,给女性带来了巨大福音。由此,女性可以自己掌控生育意愿,一方面赢得了独立和尊严,另一方面,为女性走出家庭、摆脱人身依附地位、走向职场创造了条件。
顺便说几句:
避孕药长期备受教会和极端保守势力的打压,在美国这样一个宗教保守势力具有强大力量的国家,动辄就开展道德净化运动。1873年,臭名昭著的《康斯托克法案》不但将许多文学著作列为禁书,而且宣传避孕知识的小册子也被作为黄色读物而禁止,直到20世纪上半叶,还有大量因宣传避孕知识而被逮捕和罚款的案例。
与此同时,一些别有用心的黑人民权运动领袖污名化避孕药,认为这是白人设计的灭绝黑人的计划,由此,避孕药长期处于灰色地带,在黑市交易。
但是强大的自由解放运动以势不可挡的力量摧毁了这些腐朽的思想,在人的自由面前,宗教和所有意识形态都得让路,那些煽动家,在自由的观念面前,也不堪一击。最具讽刺意味的是,推动生育自由和支持避孕药的急先锋,恰恰是天主教徒和黑人女性。
由此,女性在生与不生、生多生少问题上,掌控了绝对发言权。从此以后,生育问题上的自愿自发调节,成为人口与经济相适应的最重要途径。
当今那些拙劣的女权主义分子,打着维护女性权利的旗帜,以立法方式赋予女性特权,反资本和大企业。他们不知道的是,使女性赢得解放的避孕药,正是在一位富豪凯瑟琳·迈考米克的大量资本支持下才得以问世。而女权分子的做法,只会让女性更难找到工作,并且侵犯企业财产权,减缓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其结果都是:让适合女性的工作岗位减少,让女性重新回到厨房,丧失经济独立和人格独立,重新成为男性的附庸。
言归正传——
其次,由第一点出发,马尔萨斯在特定的科学条件下,忽视了生育的强大自我调节机制。(没有避孕药物,个人自我调节的可能性有限)
生育是一个复杂原因构成的现象,每个人、每个家庭会因为不同的原因选择生与不生。在生育问题上,经济学并没有多少原理性的知识可讲,只能根据一些经验性观察,提出影响生育率的诸多因素。
也就是说,人口问题,归根结底是个人问题,家庭问题,他们会根据自身状况,判断社会的未来,做出最终的决策。每个人和每个家庭的决策,在社会中相互协调,构成了一国之内的“人口问题”。因此任何从宏观上谈论人口问题的方法,都是错误的。
现在全球发达国家生育率很低,再刺激都刺激不起来,说到底并不是一个宏观的人口问题,而是无数个人和家庭的自主行动决定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人们会根据对未来的判断决定自己的生育问题,统一规划的方法既不应当、也行不通。
第三,明显地,马尔萨斯大大低估了技术进步的速度和力量。
包括马尔萨斯在内的古典经济学家,发起了一场思想革命,这场思想革命摧毁了那些限制生产力发展的腐朽思想,废除了古老的法律、习惯和偏见,解除了对技术进步所施加的各种束缚,解放了改革者和企业家的天才,使之免于地方行会、政府监护和各种社会压力的箝制,揭示出商业活动带来的社会利益。由此,催生了一场改变人类命运的工业革命。
它使得资本快速积累,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劳动生产率几何式提高,物质产出大大超过了人口增长的速度,由此,在现有的土地之上,人口成倍增长,但是却享受到了过去难以想象的、前所未有的生活水准。
实践再一次证明了经济学理论的正确性。只要保障财产权,形成有利于资本积累的市场经济环境,人类就能够不断地突破马尔萨斯陷阱,在人口增长的同时,并不会造成残酷的生存斗争,而是使分工更加精细、交换范围不断拓展,和平合作的秩序得以延续,让所有人尽享发展利益。
由此,我们还可以从马尔萨斯人口定律中得出一个结论:任何阻碍经济进步的政策举措,都是在加剧人口与生存资料之间的矛盾,使人类掉入“陷阱”之中。
环保主义者禁止化肥和农药,搞所谓有机食品;社民主义者鼓吹各种管制和干预举措,侵犯财产权,阻碍经济增长。只有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地方才容得下他们发疯般的折腾,才不至于造成生存危机。但是如果任由他们乱来,也扛不了多长时间,必然造成资本损耗,作为其必然结果,要想维持原有生活水准,那就必须减少人口。不论从哪个角度看,他们都的确是在反对人类。
那些已经发达的国家,陷入经济停滞之中,人们的生活负担加重;而那些落后国家,仍然在马尔萨斯陷阱的边缘挣扎。他们应当反思的是,这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在哪些方面,自己并没有自由市场经济的观念,阻碍了市场经济政策的实施,由此制造了灾难?
题图:Levitan
一课经济一起学,科学普及你我他
学习一课经济学❶1-4 季课程单课、❷思维导图、❸名师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