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民卖菜赚了14块,罚款十万元
原创
古原
蓝球主刀
蓝球主刀
微信号
gh_cf3a55e3018e
功能介绍
带你了解不一样的经济学
发表于
收录于合集
大家好,我是老古。
福建最近出了个这么个事,一名老农,因销售不合格芹菜获利14元,收到5万元罚单,还因未及时缴纳罚款,被追加了5万元罚款。
具体案情我简单说明一下:
2019年9月11日,家住福州闽侯的陈依伯出门路过隔壁王大姐家的菜地,在她的推荐下,陈依伯花122.5元买下了70斤芹菜。
拉着70斤芹菜的陈依伯来到某蔬菜批发商行,以每斤1.95元的价格将芹菜都卖给了蔬菜批发商行,赚了14元。
隔天,当地市场监管局在日常监督执法中,抽检了该超市的这批芹菜,经送检,发现毒死蜱项目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要求,该批次芹菜检验结论不合格。
2021年2月8日,因涉嫌销售不合格芹菜,陈依伯被市场监管部门依法立案调查。
2022年4月22日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决定没收违法所得14元,处以罚款5万元。
因未主动缴纳罚款,市场监管部门于2022年12月19日依法向陈伯催告,督促陈伯及时缴纳罚款5万元,并追加处罚5万元。
好了,事就这么个事,现在是不是可以开骂了?
对,我准备开始骂了,但是,我不是要骂市场监管局,我要骂的是吃瓜群众,这个事,在网上的评论几乎是一面倒地倒向了老农民,老百姓多难啊,动辄就是十万十万的罚,你还让不让人活了。
但是,作为一个互联网资深网民,我还清晰地记得,若干年前,因为食品安全问题,网上舆论形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食品安全大过天,所有的商家都要罚,不但要罚,而且要罚他个倾家荡产。
是的,中国食品安全法的修订,就是在这种舆论中出台的。
《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生产经营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的,货值不足一万元,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也就是说,罚款的起点就是5万元。
今天,在网上为这位老农打抱不平的,其实大部分就是当年支持对食品安全零容忍,要把商家罚个倾家荡产的同一批人。
那么,问题出在哪了?
食品安全问题,在很长时间以来,都是中国民众最为关心的问题,科技与狠活,一直是民间广为传播的主题,这些最为关切的话题,也推动了中国食品安全法规的不断升级。
当下的中国食品安全法,可以说,就是按照民意重新修订的一部可以称得上是全世界最严苛的法律,不管是其食品安全的标准和处罚金额,在全球绝对是顶格的。
如果按民意的要求,政府应该负起食品安全的责任,并且要严格执法,那此案中,岂不是要为市场监管局叫好吗?他们的这种行动,不就是体现了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严格执法,恪尽职守吗?
真正的问题是:
第一,中国的食品安全的问题被严重放大夸大了
第二,将食品安全的问题委托给政府监管是委托错了对象
一提起七十年代,人们往往说,那时多好,天天吃的是天然的蔬菜和瓜果,而现在工业化时代,全是科技与狠活,食品安全远不如过往。
这个认知其实完全错误,越是往历史追溯,食品越不安全,相反,越是经济发达科技发达,食品越是安全。
一切现代工业生产的食品工艺或是辅助用料,统统为污名化为食品不安全的来源,甚至莲花味精都因为网上盛传的多吃味精会致癌导致业绩下降,而现代食品工业中的防腐剂,为食品安全做出过巨大贡献,却为污名化为影响人体健康的化工产品,现代农业需要用到的化肥和农药,也成为了食品不安全的代名词。
总之,一切现代化食品生产和加工用的一切手段,基本上都被定义为不安全了,这是现代中国流行最广的一次反智的民间舆论活动。
这些舆论活动,也促进了食品安全法的标准和处罚强度的不断上升。
然而,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不存在绝对的安全和卫生。
当我们谈及安全和卫生时,潜意识中认为存在着一个安全或者卫生的底线,即任何行为只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就不存在风险。但是,研究告诉我们,这样的底线并不存在。
安全性不是一个非有即无的问题,而是一个程度问题。当我们说某种程度的污染是安全的时候,实际上是指剩余的风险能够被接受或者可以容忍,而非指风险根本不存在。
任何活动都有风险,只不过概率大小存在差异。回到饮用天然矿泉水的标准中,即便将溴酸盐限值从质检总局规定的0.01mg/L提高到0.001mg/L,致癌风险还是存在。
农产品如果不使用化肥和农药,只会导致一个结果,那就是无数人会营养不良,因为生产量将迅速下降,人们其实是在营养不良和农残之间的危害之间进行选择。
人们还得通过价格进行选择,纯天然绿色的食品当然风险更低,但他价格更贵,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美国的华人总喜欢比较美国与中国的物价,而他们往往展示的是美国普通超市的食品物价,而不会选择美国那些有机食品的价格。
即便是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瘦肉精也被允许使用,以增加产量,因为他的危害性远不如民间传说的那么大,而在中国瘦肉精是被严禁使用的。
收入低,就不得不吃更不安全的食品,这是在一定概率的食品安全和另一部分更为迫切的需求(孩子上学)等问题上进行的选择。
如果说不安全,有谁比外卖小哥们更不安全呢,外卖小哥的职业风险超过了消防员。
2017年上半年,仅南京市外卖小哥们就发生了3742起交通事故,3人死亡,2734人受伤。同年,2017年上海全市共发生涉及快递、外卖行业道路交通事故117起,共造成9人死亡,134人受伤。
而2020年的数据,建国后共有636名消防救援人员牺牲。虽然我查不到外卖小哥一年的死亡人数,但我觉得几年下来,恐怕死亡人数会远高于消防人员。
为了收入,人们依然是要承担小概率的风险的,没有人可以追求绝对的安全,因为追求绝对的安全付出的成本是极其高昂的。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政府监管也不例外。
政府制定监管政策需要成本,企业遵守监管需要付出合规成本,监管机构为了监督企业是否遵守法律也需要相应的调查成本。
既然政府监管所要实现的目标——环境、安全和卫生——也需要成本,那么实际上也就是意味着:安全和卫生需要成本。
于是政府监管的问题就转化为:
我们愿意为环境、安全和卫生支付多少成本?因为不同程度的安全和卫生所要支付的成本并不一致。
引用天然矿泉水的国家标准为例,假设溴酸盐限值为0.01mg/L的矿泉水致癌的概率为一百万分之一,其成本是1亿元人民币;当溴酸盐的限值为0.001mg/L时的致癌概率为五百万分之一,其成本则是20亿元。
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如果通过政府监管可以将该风险维持在一百万分之一,也可以达到五百万分之一。那么,我们该选择何种限值?
标准提高一个档次,那付出的成本也得以几何倍数递增。
在市场中,人们会自己权衡风险,更在乎收入,去小馆子吃,哪怕苍蝇横飞,哪怕有地沟油风险,但便宜啊,如果收入更高的人,就会选择更安全一点的饭店去吃饭。
权衡的内容就是要在不同风险中进行“风险—收益”、“收益—收益”和“风险—风险”之间的权衡,也就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
如果将这种权衡委托给政府呢?
那就是只有一种标准,尽可能地往上调呗,因为他要达成一部分要求很高人的需求,自然会忽略另一部分人的需求。
在政府监管安全的理论中,监管政策要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某一既定目标,也可以是在既定的成本下寻求监管目标收益的最大化;更进一步,则可以要求监管政策的收益须大于成本。
然而,这些成本,全部是所谓的社会成本,他不是具体每一个人的成本。
无数具体的人,每一个人的权衡方式都不一样,你可能宁愿收入少一点,也坚决不做外卖小哥,另一些人哪怕工厂收入高,他也情愿只做外卖小哥。
不同人的偏好,就决定了每一个人的成本是主观的,是不可能存在一种所谓的社会成本的,因此,政府监管无论怎么制定方法,都不可能与每一个人自己权衡一样。
安全标准并不是越高就越安全。
比如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已经被西方各主要国家明令禁止的杀虫剂滴滴涕,却成为非洲南部国家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控制疟疾和增产粮食的利器,挽救了数以百万计非洲人民的生命。
相反,一些国家却因为过高的安全和卫生标准,导致了公众的福利受损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竞争力的下降。
比如,美国一个州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因为提高了当地的自来水安全标准,却导致更多的居民生病。为什么呢?因为安全标准提高之后,自来水厂所需要支付的成本也由此增加,最后,导致自来水价格上涨。
很多居民因为难以承担自来水价格上升的成本而不得不去饮用更加不安全的水,由此引发了大规模的饮用水安全危机。
食品安全,还是交给市场来解决,交给市场来监管,如果大家刷抖音的话,有一类商业模式叫产品测评,博主天天买市场上的产品来测评,为市场提供测评服务,你看检测都可以成为一种商业服务了。
有人担心私营机构没有公信力,但我告诉你,全世界最大的检测公司,最值得信任的检测公司,正是一家私营企业,叫SGS,今天中国的非常多的产品要走向国际,都得购买他的服务,正好相反,国营检测机构,往往有时花点钱就随便过。
给予市场足够的空间,人们的需求就是商人们的利润来源,为消费者提供食品安全的评测工作一样也可以市场化,但他不需要罚款,而是清晰地给出其安全指数,由消费者自己权衡就可以了。
这位老农的遭遇,其实就是网上对食品安全无比重视的网民们造成的,他们的呼吁,并给予政府更大的权力加强监管,就催生出类似的事件。
而政府部门一旦拥有了罚款权,怎么可能手软?你难道不知道中国各执法部门有罚款的返还吗?
类似的事件,其实发生很多次了。
还记得
陕西榆林一对夫妇只因售卖5斤不合格的芹菜遭罚6.6万元吗?
2016年,开在杭州西湖边的一家炒货店店主方某在自己的食品包装袋上喷绘
“杭州最好的炒货店”、“杭州最优秀的炒货店”,被罚二十万。
上海松江张先生
把自己买的树进行了修剪,被罚14.42万元。
还记得在疫情期间为市场做蛋糕的巴黎甜呗
被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58.5万元吗?
还记得大二学生掏鸟16只,获刑10年半吗?
还记得无数猪场在环保标准下直接被强拆吗?
以后这种事会越来越多,执法必严嘛 ,只要网民们对于各种安全过于敏感,只要他们寄希望青天大老爷来为他们解决安全问题,这个事就会不断发生。
甚至,各行各业的标准都会在类似的呼吁中不断提高,然后无数行业的从业者都战战兢兢,天天面临着巨额罚款的风险。
这样的世界,也许更安全了,但真的会更美好吗?
三个号都加上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知道了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取消
允许
取消
允许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