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国考报名人数又创历史新高,报名人数首次突破两百万。
2022年国考职位表显示今年共计招录31242人,比去年增加了5516人。而报名人数随着国考招录人数“水涨船高”。截至24日17时30分,2022年国考报名人数达2026060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51.4万人,增幅34%。
国考是什么呢?就是考官。
官僚组织是与市场组织完全不同的,所以他们的行动规律,也是非常独特的。
那首先要搞清楚,官僚组织与市场组织的区别在哪里?
官僚机构是一个中性词,没有贬低的含义。
它的特点主要是,这个机构的领导与员工并不从机构的收入中直接分配收入,不是说你收的税多了,政府公务员就涨薪,其次他们的运营的费用也不来源于他们的运营活动,而是从别的地方来的。
比如,很多慈善组织、宗教机构也是一个官僚机构,而不是市场组织。
那这个组织里的人有几个特点:
第一, 他们追求什么?
他们追求四个东西,津贴(钱),权力(控制能力)和声望(名誉)以及照顾下属的机会
他们也是人,当然也追求利益,追求收入。
但他们与市场组织的区别在于,他们不能直接追求钱。
没有哪个和尚会告诉你,你捐的款,就是他的收入,他的目标就是让你给钱给他,他不能这么直接。
他需要通过声誉机制来获得钱,比如搞个活佛称号类的。
梵蒂冈的教皇可以说富可敌国,但他绝不能出一个报表,说本年度宗教总部盈利多少,我可以直接分多少钱。
他需要扮演一个悲天悯人的形象,才能实现财富增长的目标。
政府组织,也是需要通过权力的增长,比如职位的升高,下属的增多,职能的重要性,来获得更多的津贴。
只有这个职位越来越复杂,要求越来越高,那么职位的工资更高,才会让人们接受。
哪怕他干的事,其实并不复杂,但这不重要。
因为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那就是为什么需要给到更高的工资?
市场上需要一个高学历的员工,绝不是因为他高学历,所以给他钱,而是高学历可以为企业带来高收入,我们才有必要请一个高学历的人。
哪怕一个企业再牛逼,他也不会请一个高学历的人来做清洁工。
但政府可以,高学历的人在环保部门做一些非常简单的工作都是正常的,因为政府没有市场标准,他要提高津贴的方式,只能用市场相似的方式来证明这个岗位应该值这么高的收入。
所以,政府组织会倾向于扩权,增加事务,增加复杂性,以满足增加津贴的合理性。
政府组织可不能向其他人证明说,我们的工作就是喝茶看报纸,那大众就会质疑他们的收入的合理性。
官僚机构的上级还必须照顾下属,因为下属才能帮助其完成目标。
第二、他们要证明自己是道德高于常人的人
因为官僚组织的成员,不能直接追求钱,而且他们也需要努力工作,以追求职位的提升,那这就形成一个矛盾。
如何向他人解释,我努力工作不是为了钱呢?
那就需要塑造一个我比其他人的道德水平更高的一种印象。
当然,我们不否认,有一些名望很高的人,道德水平确实高于常人。
但就普遍而言,不可能因为某人选择了某一职业,他的道德水平就更高,这是不合情理的。
所以,你会看到,不管是官员、慈善组织成员、宗教组织成员,他们往往需要在大众面前说,我的工作就是为了帮助他人,而不是为了我自己。
这是由这一组织的特点决定的。
所以,绝大部分官僚组织的成员,都需要在台面上讲违心的话,而事后往往被打脸,因为他们其实和普通人是一样的。
第三、官僚组织是一个自上而下的组织
官僚组织行动必然遵循自上而下的模式,但市场组织可以自下而上,比如连锁店,每一个单店都是一个经营单位,他们的工作服从于单店的利润目标。市场化组织要想办法让单个的经营单元更加自主去经营,这样,上级组织才有更多的利润。
而官僚组织缺乏市场机制,不存在独立的经营单元。
他们往往需要服从更高一层组织更大的目标,这个目标是什么,并不需要每一个单元都能理解并自主运营,而是需要每一个单元按上级指示执行。
所以官僚组织就是天然的效率低下的组织,因为底层无法自行设定目标,自己解决问题。
这次美国港口大拥堵这么长时间,问题出在哪呢?
集装箱到了码头,码头没有卡车运走,卡车为什么运不走,因为卡车上面还有空集装箱,为什么卡车不能写下空集装箱?因为当地规定集装箱不能乱放,而且堆放层数还有要求。在这一个小小的管制手段下,导致负循环,货轮在美国码头的时间越来越长,导致市场供给减少,物价上升,运费上涨,集装箱在美国堆积如山,而全世界都没有集装箱可用。
自上而下的官僚组织,根本找不到问题在哪。
它内部的信息传递是一层一层传达的。
每个领导听20个人向他汇报,那一天的工作基本都已经排满了;而这20个人又顶多只能听另外20个人的汇报。这样一层层发展下去,用不了多少层,信息的丢失就会非常严重,到最后,金字塔上方的领导根本就不知道下面的人在干什么。
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是一种任何官僚体制都难以克服的天然困难。
第四、官僚组织中有野心的人往往很谦虚
无论干什么,野心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人连野心都没有,不在一个问题上、不在一份事业上比别人多付出的话,他几乎肯定不会有成就。所以有成就的人一定是有野心的,或者称之为雄心也可以。
但有意思的是,有一些官僚体制的升迁恰恰把谦逊当做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比如在一些宗教组织里面,你要能升迁必须是个非常谦逊的人。
这时候你想,一个非常聪明又有野心的人,发现自己身处这样的一个官僚体制,他如果要升迁的话,他会怎么办?他就会比别人显得格外谦逊。而那些本来就没有什么大志向的人,反而会大大咧咧,有时候会沾沾自喜,这种人反而没有野心。
官僚体制里的人谈的目标是社会理想和目标,而不是要赚多少钱。
大部分人会有一种错觉,这里面工作的每一个人,都在每天推运一个远大的社会目标。
但社会目标往往会与现实相冲突。
比如,一个理想主义者,容易碰到冲突的问题。他认为应该减少管制才能帮助当地经济发展,但他的上级要求增加管制,这时,他要如何选择呢?
结果会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结果,那就是只有那些服从上司意愿的人,才能在一次一次的筛选当中,在体制中存活下来。你要成为一位伟大的科长,首先要当一位科长;你要成为一位伟大的参议员,首先要当上参议员。
所以,不管你进入一个官僚组织之前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怀有什么样的愿望,追求什么样的理想,经过一次一次的洗礼以后,能剩下来的就是想法、经验、态度都非常接近的人。
第六,大部分有职位的官僚道德水准低于大众
有野心的人,但又能表现出谦逊的人才能在组织中脱颖而出。
同时,又能违背自己的意愿,而服从于上级的人才能在层层筛选中胜出。
这两种特色往往表现为:为达目标不择手段。
所以在职位升迁过程中,没道德约束的人往往有更宽广的选择权,道德成为正直人的阻碍,违规者就占了便宜。
就写这么多吧,谨以此文送给那些国考的大学生。
当然,以上并不是我胡诌的,而是有出处。
这些理论来源于经济学中一个分支,叫公共选择,这个分支专门研究政府组织行动,他的代表人物叫图洛克和布坎南,以上分析来源于图洛克的《《官僚体制的政治(Thepolitics of bureaucracy)》。
这本书在2012年由商务印书局作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出版。
邓小平做对了什么,又留下了什么难题?
了解这个对你了解中国当下的现状,有非常大的帮助
这篇文章我放在“古五古六”公众号了,想看的朋友,点击下方名片,输入“小平”二字,就可以看到了。
点击上方名片,输入“小平”二字
关注我,回复“99”,即可以收到我赠送的十本经济学电子书
发送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