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观念的后浪 ,作者漫天雪798
爱自由!
因为这次疫情,你刚刚经历了一个超长的假期,明天终于要开学了。身体永远是第一位的,做好自身防护,去和你的老师和同学们在一起吧。那些导数、解析几何对我来说如同天书;电学实验、化工流程,看得我头皮发麻;整天读书写文章的我,对于你们的阅读理解也不明就里。老师在群里答疑解惑毕竟不如面对面请教直接和深入。因此课堂对于一个高三理科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从来都认为理科知识非常重要,事实上这些年我也从你所学中获益颇多。但是这些方程、公式、模型是那么精密严谨,加上你们在这个既迷茫、又谜一样自信的年纪,对社会问题处于懵懂之中,最容易有的感觉是自负,认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可以用来改造社会,对任何缺乏科学思维的人的行为表示鄙视。但他们实际上并没有伤害别人。
你们对有人不让你们过圣诞节表示反对,但是你却同时反对你外公外婆去拜神、认为你穿衣服单薄是感冒的主要原因、以及用中草药洗脚。你认为这是不同的问题。但是孩子,我想告诉你,这其实是同一个问题,因为它们都指向一个靶心——自由。
自由是什么呢?自由就是财产权。财产权不单纯是你理解的那样,是一幢房子、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它们固然是、也重要,但是更重要、更核心的是:运用自己的自由心智,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手段,实现自己的目的。身体是属于你自己的,脑子当然也是你自己的,运用自由心智做出选择并行动,是你的身体权的自然延伸。这是最根本的财产权。没有这样的财产权,你当然就没有了自由。
每个人都不是全知全能,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犯错,就是你所说的“这不科学”。但是不要紧。一方面什么是科学、什么是不科学,交给他们自己判断,自己承担后果就可以了。不相信科学必然要付出代价,他自己会权衡,也会在犯错中成长。另一方面,只要其行为没有伤害他人,任何人都不能横加干预。
有时候人们会选择“不相信”科学,而去“相信”迷信,其实那并不是否定科学、鬼迷心窍,而是在某时某地他认为“迷信”比“科学”更有价值——他们之间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那是他运用自己财产权的过程。
你外婆快70岁了,她何尝不知道去拜神其实没用啊?她不过是通过这种行为表达一种心愿——希望你考上一所好大学啊!人家对她说,你孙女今年肯定能考985,她高兴啊,于是就往功德箱里投了50块钱。没有人强迫她这样做,她没有伤害任何人,谁又能说,高兴、心安不是一种价值?
一个人“信”什么,是很主观的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最关心自己的人是自己,任何打着“我是为你好”的旗号不允许别人自行判断和行动,都是野蛮行径。因为他把我们不当人。别人不能这样对我们,那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当然也不能这样对别人。咱们还要更进一步,即使“己所欲”,也要“勿施于人”,因为你的欲不见得是人家的欲。
自由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身体力行。不光对待他人,亲人之间也要有这种“群己权界”意识。面对亲人和朋友,情感比科学重要。除非那种不科学已经到了害人害己的地步。
那么,怎样才能让科学更好地“生产”和普及呢?
答案是自由的环境,实质上就是每个人的自由。科学的诞生和普及是自由环境的结果,而不是原因,不要本末倒置。有了相对自由的环境,才有了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没有了自由的环境,要么焚书坑儒要么独尊儒术。在自由的环境下,人们思考不受抑制,科学容易诞生,同时人们自然而然会选择相信科学。最怕的是有人一锤定音,宣布我这就是科学,不容置疑,不照我说的办就是反动,那就是一个“伽利略低头认罪的时代”,科学就没有了诞生的土壤,你也没有了选择的可能。
科学向来是内敛的、自信的,从来不会张牙舞爪。科学就是科学,你信或者不信,它就在那里。所以,当有人逼着你必须相信什么的时候,这本身就证明它是心虚的、不科学的,否则他完全可以凭借雄辩的理由说服你啊。勾股定理从来没有逼着你相信、电磁学原理从来没有逼着你相信、相对论也没有逼着你相信,恰恰相反,它们欢迎任何质疑。科学从来就是在质疑中进步的。不容置疑的,不是科学,是宗教。
当然,我少不了和你谈谈这次疫情。
阅读材料中的同舟共济、守望相助、主动担当,对医护人员的感激和赞美,以及语文周测作文中的反思,这些都对。另外,顺丰快递汪勇小哥的故事、反对给医护人员剃光头、方方老师的日记,我发现你点了“在看”——既说明了你的态度,也说明了你在偷偷用智能手机。当然,我觉得你在这些问题上的认知,没有问题。至少甩那个给方方老师写信的“16岁孩子”十八条大街。
我想和你谈的是什么呢?市场经济。
这些日子,我每天的任务,除了与你相处感受幸福和心疼你学习累、做三顿饭顺便练练厨艺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每天打卡。我手机上有你们班八个微信群、一个qq群,使用了小打卡、金山文档、问卷星、作业、钉钉、扫描全能王、腾讯会议等一众小程序。它们似乎是在一夜之间冒出来的。
这些小程序迅速地满足了需要,让你可以和老师在线上实时交流。难以想象如果没有它们,“停课不停学”怎么才能实行。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个个像傻瓜相机一样简便易学,不需要任何人教就会,就像你是我的小棉袄一样贴心。
还记得那天你说想换个口味,吃麻辣土豆片夹馍。可是整座城市处于静默之中啊。我试着上美团,居然有一家接单!半小时后,小哥电话来了。你知道我隔着小区的铁栅栏门从他手中接过热乎乎的夹馍时的心情吗?我激动得难以言表,就像被困在孤岛上的人看见救生艇向自己驶来一样!有什么比一个父亲满足了女儿的愿望更让人激动呢?
打印资料也是个难题,因为打印店都关门了。一位叔叔告诉我淘宝上有打印店,我把几百页的复习资料发了过去。两天后,快递小哥的电话又来了,印刷得像书一样精美,装订得像豆腐一样整齐。而且你知道多少钱吗?7分5一张,便宜得不可思议!孩子,你见过分分钱吗?
有人在指挥和命令这些人为我们服务吗?没有。是这些企业家和人心肠好吗?不一定。那小程序设计得如此简便易操作,是因为他们善解人意体谅我吗?也不是。
这都是市场经济的功劳啊!
的确,他们都是因为想赚我们家的钱。可是我工作赚钱的目的正是与他们交换。他们之所以反应如此迅速,是因为如果慢了,别人就捷足先登;之所以想得如此周到,是因为如果不这样立即会被取而代之。这一切是因为有强大的竞争压力,这些压力正是我们施加给他们的;这一切虽然是利润动机,但是却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善,公平交易,互利互惠,不用看人脸色,多好的事情啊。
在全社会停摆的漫长日子里,很多人仍然在工作,满足我们的需求。水电气正常、网络正常、电话正常、淘宝京东正常、无数家企业和小店正常、外卖和快递小哥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一家超市开业的背后,就是千千万万家企业的生产……他们像血液一样连接起了整个社会,把疫情对生活的影响降低到了最低程度。一座一千万人的城市,在长达两个月停摆的状态下,能够运转如初,没有慌乱,没有匮乏,这才是“抗疫”成功的基座。
这一切,都归功于组织市场的千千万万的人们。这最大的奖章,应该颁发给他们,颁发给伟大的市场经济!
疫情让很多同胞离我们而去,这是反思和悲伤的时刻。但是转念一想,和历史上的重大疫情相比,它的死亡率却很低。这又是为什么?
你也知道,欧洲黑死病导致了2500万生命的消逝,科尔特斯和皮萨罗征服拉丁美洲,天花病毒几乎使美洲原住民灭绝,清末的鼠疫也是6万人死亡。现在为什么不再会发生动辄夺去数万生命的可怖景象?是因为我们的防控严格、科技进步、手段先进了吗?表面看是这样。但如果你把视线拉长,会发现根本的原因仍然是: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就是让每个人自由选择的机制,就是一个人类合作的制度。它让人的潜能充分释放,才干充分发挥,分工越来越细密,交换范围和领域越来越大,从而造福了全人类。美国默克制药公司的重组乙肝疫苗拯救成千上万中国人;屠呦呦创制的青蒿素,很快就能造福非洲疟疾患者;一种疾病发生后,其致病机理是什么、如何防范,全世界科学家都在攻克,一人成功全球受益。
是的,保护我们同胞生命的,同样是伟大的市场经济!
这种制度,哪里能浅薄地概括为一个“赚钱”?这分明就是生命的礼赞!
没有市场经济,就没有我们今天的一切。这种使社会合作不断加强的机制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因为所有的科学技术,没有它,就都没有了根基。
因此,对任何阻扰市场经济运行的举措,不光是显而易见的,更重要的是那些看起来愿望良好其实却会导致恶劣后果的举措,你一定要充满警惕。在经历了这次疫情后,有些人如果还对市场经济进行充满偏见的攻击,要么蠢、要么坏,要么二者兼具,你当然不能相信他。这种人满脑子斗争思维,没有同理心和合作意识,以后离他们远点。当然,你也别惹他们,你就呵呵就行了。
亲爱的姑娘,这些知识,学校可能不会教给你,作为你的“犬父”,自认为掌握了一些你不具备而且至关重要的知识,我要讲给你听,作为你的“开学第一课”。
它对于高考可能并不重要,但它对于你的人生却很重要。因为它属于观念的范畴。在学校,听老师的;答卷子,按课本上的标准答案走。高考试卷冷冰冰,没有观念的容身之地,但是人生的试卷却是鲜活的,观念决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最后,当然还是要说一句:我爱你,感恩有你。你来到咱们家这十七年,是我最幸福、最快乐、成长进步最快的十七年。如果不是你的人生路要靠自己去走,我当然很乐意与陪着你一直这样走下去。
加油孩子,还有两个月,你就放暑假了!再加把劲,往理想的大学迈进,美好的前程在前方等着你!
“后浪”不论年龄,观念才是后浪。资深经济学独立学者漫天霾,有理论、有情绪、有态度、有情怀,用通俗的方式阐释经济理论,用犀利的语言点评时事政治,让你透过现象看本质,带给你思维升级和观念更新的饕餮盛宴,携手共创一个更加自由和美好的未来。
前往“发现”-“看一看”浏览“朋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