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2年,明成祖朱棣决定迁都北京,1421年正式迁都。当时的应天府(南京),锃光瓦亮,金碧辉煌,作为开国首都不过五十年光景。朱棣坐在北京的金銮殿上,两眼盯着西北的蒙古军团。他不知道王朝致命的对手还潜伏在东北,民族未来的对手正在大西洋彼岸磨刀。明初帝国手上有三张王牌:帝都南京、强大的海军、东南发达的工商业。眼瞅着别人在自家海域大打出手,争金夺银,自己却像个吃瓜群众。明代是个庞大的帝国,迁都正是启动坍塌,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关键一步。这一次不是南北之争这么简单,而是中原内陆与海派城市的考量,是陆权和海权的竞争。西方参赛选手整装待发,在来的路上。那将是一个不讲武德的时代,殖民文化粗野、残暴,拳头定胜负,炮火划地盘。1420年,罗马教廷颁发了文件,任命葡萄牙恩里克王子为基督骑士团大统领,允许他将骑士团的收入用于航海和冒险事业。恩里克王子在葡萄牙最南端,一个荒凉的小渔村萨格里什,创建航海学校、设立观象台,创立海军兵工厂。恩里克王子是西方真正的航海之父,他一手掀起了欧洲民众对大航海的狂热情绪。这个虔诚的基督教徒,集聚意大利人、阿拉伯人、犹太人、摩尔人学者和能人,把数学、天文学应用到航海上。1440年适合大西洋的多桅快速帆船终于改造成功,迫不及待的葡萄牙探险家们乘着两三艘快速帆船,从罗卡角沿着非洲西海岸线出发了。
六朝以前,南京位于长江河口段,妥妥海上城市。南京的石头津港,是长江上最早的国际皇家江海港口。它从三国到东晋,目睹过东吴的战舰、楼船、商船,阿拉伯船、波斯船、日本船、高丽船和东南亚的昆仑舶;高丽、狮子国、林邑国、大秦国的王公贵族、使臣商人,成群结队从这登陆。古代中国航海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到明代更是达到巅峰。郑和舰队有60多艘宝船,200多艘战船,2万7千余人,也只是大明水师全盛时期的冰山一角。美国媒体评选历史上最强五大海军,明代海军位列其中。放现在,就是可以在海上横着走那种。郑和七下西洋有六次是朱棣由推动,郑和从南京出发,带回大批印度洋海外使臣。著名的大报恩寺是朱棣下令建造,西方传教士和出访使者,震惊于它的奢华和高超工艺,被西方赞为中世纪七大奇迹之一。在十五世纪,印度洋海上贸易城市,南京是重要的一城。哪怕身为南直隶,南京也是东方文化的代名词,爆款网红城市。明使节出访国外,都喜欢自称南京人。欧洲有南京布、日本有南京锁、美洲有南京地名。朱棣一手将南京城的国际声望推上高峰;然后反手又一神助攻,迁都北京。定都南京,本是合乎天命的选择,被朱棣临时修改剧本。说朱棣,就不得不提到他老子朱元璋。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个雄才大略的英雄,也是逆潮流而动的帝王。南京有金陵王气之说,也是有名的短命王朝,短命到建都寿命超不过40年。能让朱元璋无视其黑历史,自有硬核理由。明以前历代建都的教训都摆在那,距离经济中心太远,绝非好事。维持漕运成本太高,足以把一个国家拖垮。它紧邻环太湖地区,江南一带农业和手工业发达,是中国最富庶的地区。经历代开拓,水网密布,水陆交通发达。四方的赋税,通过长江和江浙运河,即可达到朝都。漕运这事,不需要太下血本。10多里宫墙之外,又增加了六十里外城墙。这位谨慎稳重的军事家,以南京为中心,布置了多重防御体系。朱棣不满意,这位在少年和青年都在北京成长的燕王,习惯北方风沙和羊肉膻味。王位到手后,他要迁都。北京不过边陲小镇。就自身条件而论,北京要不是作为首都,本应是北方不起眼的存在。他将迁都视为“”英雄之略“”,把下西洋的海军士兵扔在南京当工程兵。有明一代,朱元璋那些致力守业的子孙们,都在遵守祖宗法制与向现实低头之间,艰难地做选择题。朱棣一迁都,把难度又提高了三级。用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的说法,15世纪初期,放弃了因长江之利而对航海开放的南京,放弃了利用大海发展经济和扩大影响的方针,中国在世界权杖争夺中输了一局。
乘坐重达7千8百吨宝船,137米高的巨舰,带领2万多人,声势浩大。郑和舰队穿过印度洋,渡过红海,到达麦加和麦地那,向南至非洲肯尼亚的马林迪。照这趋势,明代很可能会取代不列颠,成为日不落帝国。在如此光明前景面前,明朝航海大业突然停止。海上武力如此先进,却没能称霸海上,一直让西方颇为困惑。朝贡是个圈,内有藩属国,宗主国,宗主还有天下共主的意思。明朝是天下共主,你们都要听话,谁要不听大明朝的命令,无论佛祖,还是耶稣,谁也留不住他。郑和下西洋,尽可能地跑马圈地。以当时的地理观看来,应该快到世界尽头了。明代水师向列国展示了自己强大实力,昭示宗主国身份,以明帝国为中心的朝贡圈子就算建立起来。对明成祖朱棣来说,他玩的比他老子手笔大,朝贡国家和部族由15个增加到65个。明初陆上疆域面积996万平方公里,和整个欧洲差不多大;加上东南亚和印度洋朝贡圈里的藩属国,目之所及,是一个极为庞大帝国。朱棣没有在海上发现一个能打对手,他决定鸣金收兵。这实在是个美丽的错误,后果很严重。西方大航海的先驱者们就很寒酸,几艘小破船就出发,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为教会,为领土,连年征战,个个囊中羞涩。探险需要金钱刺激和投入,没有钱万万不能。为了大航海事业,一生未婚;为保住休达这个重要的地中海出海口,亲弟弟的命都可以拿去抵押。朱棣作为东方帝王,是权谋高手,也是个花钱能手。修紫禁城、建长城、下西洋、50万大军打蒙古,花钱如流水。他支持发展手工业、捕鱼业、磨坊业、制糖业、印染业,将基督骑士团的土地出租给农民收租,利用金枪鱼的捕捞特许权给士兵提供补给。一路探险,一路殖民,一路建中间站点,尽可能收割资源和财富。1444年恩里克王子从非洲带回200多名奴隶,将探险、殖民和奴隶贸易联系在一起。1448年,恩里克王子在布朗角的阿尔金岛设立葡萄牙贸易站,以黄铜、铁器、小麦、马匹交易非洲内陆的黄金、象牙和奴隶。1457年,恩里克王子阿尔金岛仓库内的金子堆成山。1460年恩里克王子去世,他仓库里的金子死后18年都没用完。而被葡萄牙绘在地图上的非洲西海岸已经达到了4000公里。1497年航海家达伽马穿越好望角,找到了从海上绕过非洲,进入印度洋。70年前郑和来过。当印度人问达伽马此行目的,和郑和不同,葡萄牙人回应的不只是友好的问候,而是“上帝、香料”。目的简单,黄金、香料和传教;手段粗暴,抢财产,抢资源,抢土地。贩卖人口、占哨所经商,坐地收取过路费。商人、海盗和国王使者,身份随时变换。懂得下手要快,先到先得。凭借这骨子不要脸的劲,利用从大西洋到印度洋的50多个据点,葡萄牙垄断了半个地球的商业航线。当葡萄牙占领马尼拉时,已经摸到了东方中华帝国的门口。
1517年,葡萄牙和大明帝国的第一次正式相遇时,双方多少都有理想幻灭感。当时葡萄牙,可以说整个欧洲,对中国这一东方帝国的印象停留在《马可波罗游记》,富有、高贵和优雅。恩里克王子本人就是《马可波罗游记》粉。葡萄牙从非洲西海岸一路摸过来,非洲酋长,阿拉伯领主,印度王公,不管文化差异多大,船头架着大炮,说要搞贸易发财,基本一路绿灯。以上特质在明朝面前却失效,让西方人摸不到头脑。不在朝贡体系名单内,拒绝做生意是个什么鬼?在此之前,明朝与东南亚海外诸国的关系是宗-藩朝贡体系。明廷在广州设有市舶司,管理占城、爪哇、琉球诸国进贡与互市。来华贸易的船只须携带明政府发给的堪合,每三年进关进行一次贸易。明政府抽取20%的关税。葡萄牙人的到来对这个传统的政治和贸易格局提出来挑战。它要的是民间自由贸易。葡萄牙殖民者转眼又领教传说中的东方帝国军队设备是多差劲。明朝水师船小不说,火炮大多由木头和竹子制成,多发射几次就因高温炸裂了。葡萄牙一只小船拥有堪比自己一支编队的火力输出,西式火炮猛烈回击,小型武器杀伤力巨大。武器库完全不如人家,任何不计后果的强取,只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伤害,多55艘船,除了围而不打,实在拿不出更多办法。朱棣迁都北京之后,郑和淡出权力中心,留守南京,当工头,负责修大报恩寺。下西洋的船队,曾被西方网友赞为,能在全球任意地点,随时随地登陆作战的特混舰队,在朱棣死后(1424年)很快被拆解。远洋舰队被召回,在港口腐烂;大型船只停止建造,岛屿基地被放弃,水师士兵调往运河运输粮食,京城修建宫殿。大明水师大船变小船,海防线从远海到外洋,收缩到海岸,一支远洋无敌舰队沦为海上警备队。1449年土木堡之变,蒙古军队俘虏了明英宗,包围京城。防范来自北方的威胁成为帝国的战略中心,海军更加靠边站。大量官营船厂随后合并裁撤。明朝沿海卫所制日益崩溃,海防松弛,造船质量直线下降。到了嘉靖年间,戚继光直接吐槽,水师的大型战船,别说打仗,能在海上行驶不散架,就算是好船。1511年葡萄牙闯入印度洋,占了马尼拉。马尼拉的苏丹派使者到明朝皇帝这告状来了。大明皇帝这才想起,还有印度洋藩属国这事。皇帝于是下诏书,命令泰国出兵,大明在印度洋已经无一兵一卒。无实力,不外交。没有了远征的海上舰队,北印度洋朝贡贸易圈关系疏远。公元1400,阿拉伯商人垄断印度洋贸易的时代已经过去,葡萄牙人要到1498年才能来到,中国有一个世纪的时间控制印度洋贸易,变印度洋为明朝的内湖。由此,大明将在新航路开辟之前成为世界性海上强国,并控制海上丝绸与香料之路。这一切都随着海上远征结束,化为泡影。1510年完成了对印度西南海岸果阿的占领,葡萄牙人满载珍珠、细布、香料而归,获利60倍以上;马六甲,明廷的曾经藩属国,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咽喉地带,东南亚香料的主要中转站。控制马六甲,实质上打通了远东航路,把传统的阿拉伯-印度海上贸易网与西太平洋贸易网连接起来。1515年霍尔木兹陷落,1520年它吞并了豪巴萨和摩加迪沙等战略要点。印度洋的属国基本成为葡萄牙的殖民地。北印度洋朝贡贸易圈崩溃。郑和七次远征,三十年的经营化为乌有,中国丧失了成为世界性帝国的机会。
朱棣之后,明皇帝普遍幸福感不高,日子过得和现在屌丝们差不多,住在常年战争困扰的京城,每天焦头烂额,掰着手指头盘算三个问题:没钱花、外族入侵和流民起义。迁都北京之后,明成祖朱棣留下的帝国框架其实有硬伤。但他太能造,把钱基本花完了,剩下的皇帝即使想有所作为,也有心无力。比如再迁都回南京,基本就是梦想。皇子龙孙们不得不蹲在北京城吃灰。小冰河、鼠疫、朝贡纠纷、加上明军战斗力薄弱,外族入侵格外频繁。不受战争困扰的皇帝几乎没有(除了任期短到八个月,一年左右的)。皇帝们经常在长城边,或者京城城墙边数着外族来犯次数。敌人是越打越多,最后在内忧外患双重夹击下,直接崩盘。帝都南京位居帝国中心,守长江,靠经济中心,交通四通八达,棋盘原本四平八稳。突出的一个是漕运问题,一个是北方军粮运输问题。前者消耗着帝国国力,后者成为压垮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在长三角地区,开凿运河轻松加平凡。长江以南水源丰富,河床稳定,维持主干运河的水量不困难。华北地区则不同,唐长安和元大都,漕运异常艰难,泥沙过多,河道淤塞,大运河因河水泛滥而受到影响,维护费用非常高,始终困扰管理者。明代大运河是在隋唐运河、元运河基础上疏浚出来,唐元两代碰到的问题,明代一个没落下。3000公里水道,42个驿站,配14000艘船,12万漕军负责运输。沿途还需要地方提供30万民夫,维护水源,负责水闸起降,挖泥,拉纤。4百万石粮食送达京师,每年维护费用高达到一百万两。这条南北运输干线,85%物资用于京师消费,为宫廷提供服务,基本等同于皇家专用线。最烧脑的是,华北地区还有800万石粮食要运输,其中包括到西北和东北军事前沿。明朝统治的两个半世纪里,漕河是华北唯一一条南北干线。华北唯一一条干线忙着运400万石宫廷物资。那么,这800万石粮食又该如何运输?军粮从长城南运到辽东,每石二两银子,比正常价格贵一倍;运到西北地区,人力成本比粮食高出9倍。明中后期,和满人交战,后方粮食供应不足,极大地削弱了军队的作战能力。“军士遂有忍饿两日者”,士兵“身无寸棉,裸体穿甲”。1619年一个卫所突然消失,1000名士兵700多一个晚上逃亡。为什么关内不能从海上运粮到辽东?因为大运河修成后,明成祖朱棣取消海运。明代北方军事供应问题很早就已暴露,君王们抱着地方自给自足消极想法,指望驻军、地方就地解决。等到明王朝即将崩溃,火烧眉毛,崇祯才手忙脚乱,紧急恢复海运。洪武年间,南京为核心的区域交通,水运成网,陆路通达,血脉通畅。《天下水陆路程》一书记载,南京至全国各地的长途路程有11条,南京至南直隶各州府1条。明初江苏、浙江地区的米粮运到南京,两浙、太湖的漕运都是通过胥河;其他省份的赋税,通过长江运到朝都,天然水系很方便。定都南京时,漕运给国家和地方财政带来的压力小,地方在处理物资运输显得更从容。地方对各个运河进行局部治理,保证粮食运输。疏通扬州官河、高邮湖;通过海运,给辽东将士运粮食;开封通过渭河,给陕西供粮。当时1万名士兵驾驶军船,从淮河和长江入海口出发,沿着海岸线向北航行,到达东北。14世纪末,每年沿着海岸航行运输的粮食,达到70万石,从事海运的士兵,增加到8万名。直到1415年开运河水道,朱棣规定船经过陆上水路运输,海运不再继续。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在位31年。30年的时间足以运筹帷幄,消除一切可见的问题。明成祖朱棣以北京为都城,呆了不到三年,就死在西征的路上。留下bug,根本来不及修正。著名学者黄宗羲给明代复盘,说,“昔人之治天下也,以治天下为事,不以失天下为事者也?有明都燕不过二百年。上下精神蔽于寇至,日以失天下为事。江南之民命竭于输挽,大府之金钱糜于河道,皆郡燕之为害也。”皇帝神经高度紧张,天天担心北方有敌来犯,要死机重启,而不能积极搞事业;大运河劳民伤财,烧钱机器,贻害无穷。当时,明廷真正需要打起精神应对的,是东南沿海的贸易战。那里财源滚滚,生意红火,是穷得衣服打补丁的明廷唯一翻盘的机会。
它守着农耕文明,防着游牧文明,屏蔽海洋文明,跟时代拧着干。困住明廷手脚的一是祖宗法例。二是身处北方,缺少真实信息和判断能力。禁止民间海外贸易,朝贡体系是对外贸易的唯一方式,属于官办经营。把对外贸易整成这样的,明代是第一个,开了国家贸易垄断的先例。明代把朝贡和海禁捆绑销售,切断了正常的民间贸易往来。结果发现,战争越打越多。明中后期,远在紫禁城的朝廷,对海禁存废,三翻四次展开辩论。北方京官,视海禁松动为洪水猛兽。皇帝要么对南方偏远省份的“”小事“”很不上心。要么,因为无法获得真实的信息,拿不出解决方案。北方蒙古铁骑突破长城,一路烧杀抢掠(庚戌之变);1553年,蒙古20万再次南下寇关。庚戌之变是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对明朝“”贡市”不遂而发动的战争。倭患猖獗,是因为诱杀了想与官府合作,正式开港通市的海盗头子“”徽王“”汪直。一把日本刀在东瀛只值800文,运到宁波售价在5000文以上。中国的丝绸,棉布等日用品运到日本可赚5到8倍的利润。海外贸易“”薄利可十倍,故民乐之“”,赔钱买卖没人做,掉脑袋的买卖有人做。葡萄牙人、西班牙商人的东来,全球化贸易已经难以阻挡。正常的贸易没有了渠道,就走私。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武装化的海商集团在商人和海盗之间灵活换马甲。在广州建立商业据点受挫的葡萄牙人,加入东南沿海的走私贸易和海盗的行列。1540年在宁波外海的双屿港建立起东亚最大的走私贸易港,号称“16世纪的上海”。徽商、闽商、葡萄牙、日本和南洋商人汇集。岛上医院、教堂、市场、房屋俱全,居民3000人,其中葡萄牙人1200人。每年的贸易额超过300万克鲁查多,在当时是笔惊人的巨款。发现印度洋新航线的达伽马,年金只有1000克鲁查多,已经称得上葡萄牙最富有的人。开市必有常税,看在增加国家税收份上,禁海令终于松动。万历末年,走私和海盗日益猖獗,荷兰人占领了台湾,再次禁海。天启元年开海、天启四年禁海、天启五年开海;崇祯元年禁海、崇祯六年再开海。对于开海,政府诸多限制,多加防范,除了控制,就是收税。福州府规定,凡出海者都要向政府领取船引,缴纳引税(出海贸易经营税)。政府严格控制出海数量,1567年起初每年发放的船引总量为50张。因为需求量太大,1575年勉强增加到100张。限定器械、货物数量、货物种类、贸易地点、海外逗留时间;船主严格按照船引开列的贸易目的地前往,要在规定日期返回,凭引进港。当朝廷官员在为海禁存废,争得面红耳赤;还在为如何控制,绞尽脑汁。明代海上贸易条件已经完全成熟,重建中国沿海的海上秩序,到明后期,这事明廷已经说了不算。以澳门为中转枢纽,葡萄牙垄断了印度洋和南海之间的主要航道和贸易。连接中国、日本、马六甲和果阿、里斯本航线,成为葡萄牙的经济命脉。1574年(万历二年),两艘满载中国货物大商帆从马尼拉驶向墨西哥阿尔普尔科。福建月港、厦门和广州等地,以马尼拉为中转口岸,联系美洲墨西哥,欧洲。1619年,荷兰在巴达维亚(雅加达)设据点,1624年占领台湾。江浙闽粤赣的丝织品、棉织品,染织品,茶叶、瓷器、铁、糖等,跨越重洋,畅销欧美。1618-1621年,美洲投入对欧贸易资金为150万比索,对东方贸易资金为165万比索。自隆庆开放(1567年)到1644年,巨额海外白银流入中国,总共有两三亿白银,平均每年四百万两左右。每年海关税,月港、澳门、广州三家,总共不超过10万两。不到实际应收的十分之一。郑芝龙,晚明东南沿海最大海盗,垄断福建沿海航道,过往船只“”每舶例入三千金,岁入千万计“”。收保护费,年收入1000万白银。在东南亚和南洋,西方殖民者商税征收,名目繁多,五花八门,关税、港口税、商业税、船舶税。在取得东南亚地区海上的主动权后,殖民者根据商业利益,不断调整征税的法则规例,改变商业税率。17世纪末期,真正的海洋霸主英国人口500万,税收每年700万英磅(2000余万两),和1.5亿人的大明王朝财政收入相当,当时明已经灭亡。时光倒流一百多年,1404—1433年郑和带领舰队在印度洋海上乘风破浪,旌旗招展,处处是待开发领域,遍地黄金。
在朱元璋玩不转的后代子孙中,不包括朱棣。朱棣雄才大略,自诩英雄。他崇拜他老子,一生都在用行动证明,他才是他老子最出色的儿子,最合格的君王。明代初创,朱元璋千奇百怪的规定,无论是继承发扬,还是修改纠正,只能,也只有朱棣来操作。一个航海的时代,一个重商的时代,一个殖民扩张的时代,明朝具备成功需要的所有硬件。明代不缺智慧的谋士,血性的官兵、脊梁笔直的文官。朱棣手拿王炸,该怎么出牌?永乐初,他对朝贡发议论:商税者,国家抑逐末之民,岂以为利?今夷人慕义而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大明水军,朱棣手上的利剑,在天下太平时期,如何使用?郑和海外二十年,见到海盗、出没南洋的中国商人、印度洋港口商业往来。“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于海”,这话真是郑和说的吗?对朱棣有什么样的影响?在迁都北京时,他心里有怎样的想法?一切都无法猜测,也只能猜测。清朝全盘吸收中原文化,尤其是朱元璋的建国思路。和明代皇帝一样,乾隆喜爱江南繁华,但对商业社会并不了解。康熙年以后,清王朝封存拆卸大船,清朝的沿海水师,只剩下载炮七八门的小船。康乾盛世年间,清朝的水师,沦落到被越南海盗痛打的地步。1840年,英中鸦片战争,英国采取包围镇江,阻断大运河上长江以北的交通,封锁长江。清政府很快就答应英国要求。南京从京城降为南直隶,再到两江都督府,驻军力量一直在削弱。1850—1864年大平天国之乱,南京几百年繁华,毁灭殆尽,其中就包括大报恩寺。大报恩寺,78米高,通体琉璃,金碧辉煌,当时中国最高的建筑。建于1412年,毁于1854年。关注老古系列公号,不错过精彩文章
欢迎加入老古会客厅(私群)
会客厅以剖析经济形势,讨论商业投资机会为主题,每周本人会在群里面进行主题分享。
![]()
如何看待中国房产,基本上决定了普通中产的财富高度和人生命运。
老古推出房产经济学十四讲,用经济学帮你讲透中国房产市场背后的底层逻辑
扫码购买:
![]()
老古一年写作130万字,横跨多个主题,仅需38元,即可获得全年作品全集,购买请联系助理。
![]()
老古还有六个读者群(免费),欢迎加入,也可以加助理微信,拉你进群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