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节的谎言:你所不知道的历史真相
原创
理查德·梅伯里
逻辑大于立场
每年感恩节期间,美国各地的学童都会学习官方版本的感恩节故事,各类媒体也会投入大量篇幅报道。这个故事看似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然而,这个官方叙事与史实大相径庭。它不过是一个童话故事,是经过粉饰和美化的半真半假的集合,模糊了感恩节的真正含义。
官方版本是这样的:清教徒先驱们乘坐五月花号来到美洲,于1620-21年的冬季建立了普利茅斯殖民地。第一个冬天异常艰难,导致半数殖民者离世。但幸存者们凭借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勤劳的双手,从印第安人那里学习了新的耕种技术。到了1621年,他们获得了丰收。清教徒先驱们举行庆祝活动,向上帝献上感恩,感谢祂赐予这片富饶的新大陆。
官方故事继续讲述,清教徒先驱们此后过着幸福安康的生活,每年都会重现第一次感恩节的场景。其他早期殖民地虽然初期也经历了困境,但很快就走向繁荣,并开始效仿这一年度感恩传统,感谢这片富饶的美洲新大陆。
这个官方叙事的问题在于:1621年根本没有传说中的丰收,殖民者们也并非如此勤劳坚韧。事实上,1621年是个饥荒之年,许多殖民者都是游手好闲的盗窃者。
普利茅斯殖民地总督威廉·布拉德福德在《普利茅斯种植园历史》中记载,殖民者们因拒绝农耕而常年挨饿,宁愿以偷窃谋生。他描述殖民地陷入"腐败"、"混乱与不满"之中。农作物产量稀少,因为"无论昼夜,在收成尚未成熟之前就被大量盗窃。"
1621年和1622年的收获节上,虽然"所有人暂时填饱了肚子",但这种状况转瞬即逝。那些年间的普遍景象并非官方所述的富足,而是饥荒与死亡的阴影。第一个所谓的"感恩节",与其说是欢庆,不如说是饥民的最后一顿饭。
然而,情况在随后发生了转机。1623年的收成出现了显著变化。布拉德福德写道:"上帝使饥荒变为富足,让人们喜形于色,他们为此感恩戴德。"此后,他记载:"直至今日,再未出现过普遍性的匮乏或饥荒。"到1624年,产量已经充裕到足以出口玉米。
这一转变源于何处?布拉德福德记载,1622年收成不佳后,"他们开始思考如何提高玉米产量,改善收成。"他们开始质疑现行的经济制度。
当时的规定要求"所有通过贸易、运输、物物交换、劳动、渔业或其他方式获得的利润与收益"都必须上缴到殖民地公共基金,而"所有殖民地成员的食物、饮品、衣物及各类供给均从公共储备中支取。"人们必须竭尽所能地贡献,只取所需。
这种"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早期社会主义制度正是清教徒先驱们挨饿的根源。布拉德福德记载,"最能干、最适合劳动的年轻人"对"被迫为他人妻儿辛勤劳作"深感不满。同时,"强壮者或能干者在食物与衣物分配上并无优待。"结果,年轻力壮者拒绝工作,导致粮食总产量始终不足。
为解决这一问题,布拉德福德在1623年废除了这一社会主义制度。他给每户家庭分配土地,允许他们自主支配收成或进行交易。换言之,他用自由市场制度取代了社会主义,由此终结了饥荒。
许多早期殖民团体都尝试过社会主义制度,都落得同样悲惨的下场。1607年建立的詹姆斯敦殖民地,每批新到移民中超过半数都无法在美洲存活满一年。仅五分之一的人承担了主要劳动,其余五分之四则甘当寄生虫。在1609-10年冬季,即历史上著名的"大饥荒时期",人口从五百骤减至六十。后来,詹姆斯敦殖民地改行自由市场制度,收效同样显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阅读原文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轻触阅读原文
逻辑大于立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知道了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取消
允许
取消
允许
×
分析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分享
留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