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
要
通
知
三月清迈考察团已开放预约
3天3晚全程五星级酒店+商务车仅需1098元/人
试运营期间(暂定3.10-4.10)
下单免费送五星级酒店专属欢迎晚宴一顿
南洋富商本人免费一日游陪同
详见次条,文末扫码加群、付费
01
以上这段话,说的是事实。工地上找个廉价农民工真的很难。在上海别墅装修工地上,找个搬运砂石水泥的重体力农民工一天要四百元。
有人说:「拉动了内需又没有改变成分,帐算的好」。
这说的也是事实。这些年轻人虽然获得了大学文凭,却依然传承了父母的阶级。
从收入方面讲,不仅工地上的重体力农民工收入不低,即便是工厂的轻体力普工的工资可以达到五千到六千。
为什么这些大学毕业生不去当工人?因为当工人太苦,而且没有前途。当个月薪三千的白领,至少不至于太苦太累,还残留一些对未来的希望。
如今这个时代,普通白领和蓝领其实是同一个底层阶级。在欧美澳之类的国家,白领工资是低于蓝领的。
大家都是高学历,都不喜欢做辛苦、肮脏、容易受伤的工作,蓝领当然要出更多的工资才能找得到人。
所以,月薪3000招不到农民工,月薪3000却能招到一群大学生,这并不是什么不正常,反而是最正常的。
刚毕业的普通大学毕业生坐在空调房敲敲键盘,工资就比干苦力的农民工更高,那才是不正常。
02
有人不信大学毕业生收入不如民工。他们拿出统计数据,证明学历越高收入越高。
这个统计数据毫无问题。但是所取的样本是目前在工作多年的人,其中大部分高学历样本是以前的大学毕业生。
我们看看以前的大学毕业生数量。
1999年以前的大学毕业生,排名是同龄青年的前100万。
2022年大学毕业生,如果不是985大学,相当于1987年的初中学历。
比二本学历更低的大学毕业生,相当于当年的小学学历。
如果阶级地位按照学历来排名,今天二本以下的大学毕业生若是生活在1999年以前,本来也就只能做农民工。
03
在一个稳定的社会,阶级地位在某种程度上世袭。
教育的主要作用,就是区分阶级。
教育分二种。一种在学校里,一种在饭桌上。犹太人有一句格言:「饭桌上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你和同学在学校里读一样的课本,但是你在饭桌上受到的教育和别人家的饭桌教育是不一样的。官员家庭的孩子从小就懂官场潜规则,商人孩子从小就懂商业规矩,你只在学校里被灌输「普通人要记住的东西」。尤其是基层公立学校,原本就是要把你变成普通人。
在美国、英国之类的国家,普通人的孩子在免费的公立学校享受嘻嘻哈哈的快乐教育。有钱人的孩子在私立学校享受严格的教育。
比尔盖茨小时候在天价的湖边中学上学,1968年就可以使用高级别的计算机中心的设施,一旦发现孩子们有特殊兴趣,还可以有专家跟他们交流,甚至可以给他们机会去编程挣钱。
如果你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小镇做题家,在13岁就能在学校里学习电脑编程的时代,大约是1998年。
中国的普通小镇做题家接触电脑的时间,比尔盖茨要滞后三十年。这三十年时间,电脑已经更新了几代?
衡水中学这种地方,就是穷人梦想改变命运的好地方。但是,高等阶级的孩子是不会去这些地方上学的。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以摧残换分数,以眼界换学历。
在泰国,实现了十四年义务教育,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全部免费。是不是听起来很美好?
但是公立学校里基本上都是普通百姓子弟,有些在疯狂做题目,有些嘻嘻哈哈不读书。中产阶级孩子读私立学校,一年学费相当于人民币二、三万。精英阶级的孩子,通常读国际学校,学费一年十来万,或者二十来万人民币。他们对本国大学没兴趣,甚至对中国的北大清华也没兴趣,主要目标瞄准欧美名校。
这些高端国际学校不适合底层人。因为老师整天带孩子到处玩,上课像师生在聊天,小学生读书好几年都不考试排名,穷人家长会焦虑的。
国际学校的孩子并不参与亚洲国家极度内卷的高考竞争。申请西方名校,主要不是靠考分,而是看你的亮点,是否有望成为领袖人物。所以招生办会用各种变相的办法办法考察家境,比如看你是否有多国文化背景,有没有国际义工经验,是否发起过棒球俱乐部之类的组织,有没有参加过高端国际比赛——这些其实都和家境有关。
权贵的孩子是常青藤以及牛津剑桥招生的首选,其次是精英家庭出身。收费天价的国际学校学生更容易被录取,因为孩子读这些国际学校,原本就意味着出身阶级、家长眼界、经济实力——甚至可能包括遗传基因方面的优越。
大学是精明的,他们很清楚高层阶级的孩子成为各界领袖的概率比底层孩子高几十倍。
常青藤毕业生之所以遍地都是杰出领袖,并不是因为他们的高考有多严酷,而是因为他们录取了大批精英阶级子弟中比较聪明的人。
有些中产阶级,咬紧牙关也要把孩子送到昂贵的国际学校。这就给孩子一个机会:从小学到大学,同学朋友圈都是较高阶级。眼界自然比底层阶级宽广,机会也会更多。
04
今年一千万大学毕业生,大部分没找到工作。而很多地方出现民工荒。但是大多数大学生宁可在家闲着,啃老,也不愿意当民工。
高考很卷,求职也卷。即便你觉得自己是人才,可是你的求职竞争力排名如何?
多年前就有人研究过求职面临的最大困难。总结起来最关键的是几点:
但是,如果你出生在一个较高阶级家庭,这些问题就会少很多。精英家庭通常眼界更宽,关系网大,会提前给孩子安排最合适的实习单位,打造实践经验。
普通人遇到的缺乏实践经验、缺乏求职技巧、缺乏社会关系、缺乏岗位信息,这些问题在较高阶级的家庭都不是问题。
所以,大学毕业后真正失业的,还是以底层家庭出身的居多。
在求职方面,阶级地位也是世袭的。等到你工作以后,会发现较高阶级出身的同事,会有更大的优势。一方面是家庭熏陶,一方面是社会关系,很快会和普通人拉开更大距离。
06
「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在三十年前的意思是考上大学,就可以跳出农村,成为城市居民户口阶级,以及「干部」阶级。
在大学已经很普及的今天,靠学历改变命运已经比较难。但是知识依然可以改变命运。
学历和知识,不是同一种东西。
小镇做题家经过衡水中学的那种魔鬼训练,可以获得较高学历。但是他们也限制了自己的知识。
因为你把太多时间用于反复做题,把宝贵的青春浪费在课本上那么一点点知识,却没有把视野投向更广阔的知识海洋。
而比尔盖茨读书的湖畔中学之类的学校,不会让孩子成为做题家。他们提供前沿的知识,让孩子一开始就站在信息最前沿——这才是真正的起跑线。
高端教育为孩子打造未来所需要的素质和更宽阔的知识面,以及对知识的深度理解。低端教育让孩子复习千百遍早已了解的知识,以竞争考试分数,把原本应该学习更多知识的青春浪费在熟练做题上。这就是高端教育和低端教育的区别。大多数中国天价学区房,换取的依然是低端教育。
在中国,不是人才过剩,而是人才奇缺。企业稍微多几个人才,某种产品就可以再在全球市场脱颖而出。所以企业总是思贤若渴。
人才始终缺乏,过剩的只是高学历的毕业生——大多数不是人才。
这是由他们所受的教育决定的。学校教育,饭桌教育,以及他们对自己的教育,决定了真正出类拔萃的人始终只是极少数。
阶级世袭,或者阶级固化,这种事在全世界都普遍存在。
在中国式的高考制度下,学历和知识之间的相关性,已经越来越小。学历和见识的关系,也没有太大关系。
靠一个普通的大学学历不能改变命运。但是知识和见识,还是可以改变命运的。
泰国国际学校、夏令营考察可加团
重
要
通
知
三月清迈考察团已开放预约
3天3晚全程五星级酒店+商务车仅需1098元/人
试运营期间(暂定3.10-4.10)
下单免费送五星级酒店专属欢迎晚宴一顿
南洋富商本人免费一日游陪同
详见次条,文末扫码加群、付费
风高浪急,随机择号发文。为了每日追更或者第一时间知晓本号动态,请务必添加微信号防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