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董宇辉小作文事件这几天刷屏,我也来蹭蹭流量。流量就是用来蹭的。
我们先看看这个视频:
这个孙东旭笑里藏刀的两把刷子,将自己的嫉妒、心理失衡和狭隘,以及没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也是小作文事件的伏笔。
说董宇辉“一本书不管是看过还是没看过,看看书摘、看看点评、看看评论、都能给你讲得头头是道”,这就是在说董宇辉其实是不学无术腹中空,没文化装文化。你看董宇辉那张兵马俑脸都要绿了,他还补一刀:“我是夸你演绎能力很强”,意思就是善于搞人设胡说八道忽悠人呗。
接着说董宇辉“有昙花一现的火的感觉”,就是认为你就是偶然有那么一点人气,这一阵子过了就湮没无闻。MD没见过这么当众磕碜人的。
然后诛心的来了,“你是总裁及主播,你岂止是总裁级,你都是董事长级了,昨天我已经听到了你和俞老师沟通……”这是什么意思?就是你董宇辉算个毛线啊,居然越过我跟俞敏洪沟通,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董宇辉很机灵,马上说你不要威胁我,我很珍惜这份工作。
然后在这个过程中,还用了一个“一语成谶”,孙总啊,一语成谶是这样用的吗?最怕的就是没文化的人装有文化,而且是在有文化的人面前装。当然,对于他自己,可能真的是这样的,看到有人在业绩和人气上超过了自己,有取而代之的可能,对于自己来讲,确实是不吉利的预言成真了。
这是一头猪啊。连倪萍都比他看得清楚:“出了个董宇辉,你应该高兴啊”。但我怀疑,当倪萍说“我是通过董宇辉才知道的你”的时候,他心理绝对不是滋味。这还了得,下属比我还出名,影响力还大,我要沾人家的光。那么解决的办法就是解决掉这个下属。
对啊,领导要用什么样的人呢?绝对不能用比自己强的,那不是将自己比下去了吗?跟自己能力相当的,也不行,一定要打压他,才能树立自己的威信。所以一定要用庸才,趋炎附势地对自己言听计从的。
这家伙不像是做企业的,更像是一个官僚机构的腐败分子。在他眼里,企业的成败不重要,自己的面子和权威最重要。跟着董宇辉沾光套现2个亿,现在要卸磨杀驴了。一个企业就是这样被搞死的。
二
最近这两天的骚操作,董宇辉停播,让其他人上,宣扬销售量照样很高(到底是不是宣称的那样?),这就是在羞辱董宇辉,离开你照样行,不要把自己当根葱,我们就是要“去董宇辉化”。
还有今天刚看到的,东方甄选主播“天权”直接怼网友,“我们东西都是贴钱卖的,你想搞垮我们,就买啊,在取关、被我们拉黑之前先买一单,就等于对我们造成了双倍的伤害”。
连我一个写公众号的,都知道要尽可能争取多数的关注的支持,多一个粉丝,就多一分边际改善的希望,我还能多一点流量费。这家伙脑子是进水了吗?是看到比自己强的人被搞下去了幸灾乐祸吗?
好,你们求仁得仁,取关200万,市值大跌13%。
这帮人失心疯了,一个公司对为自己创造了最大价值的员工,不是去珍惜,而是去打压,是想作死吗?他们难道跟钱有仇吗?难道使用实际行动在证明“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吗?这是一群猪吗?
再说俞敏洪。
眼瞎啊,只要你想走直播带货这个赛道,那就必须仰赖头部主播。
每个成功的主播,都很难复制,都具有独特的个性,其成功都很偶然。但粉丝认的就是头部主播,而不是你什么东方甄选和俞敏洪。俞敏洪也是大网红,但是他自己直播带货就销量惨淡。这句话用在这里是合适的:离开董宇辉,东方甄选什么都不是。
按照经济学的语言说,董宇辉这种头部主播,对于东方甄选来说,就是绝对的“专用生产要素”,是无可替代的。而孙东旭这种CEO、还有写文案的、搞管理的、做财务的,都是非专用要素,是可以随时替换的。离开了专用要素,其他非专用要素在找到新的用途和互补要素前,都会变成一堆废物。
至于你不走这条商业模式,那是另一回事。你觉得“饭圈模式”不符合自己的价值观,那也是另一回事,可那实际上是一种个人消费:就是用金钱来取悦自己,而不是消费者。
可是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盈利的过程就是造福消费者的过程,就是服务大众的过程。你说得再高尚再有情怀,消费者不买单,那就少谈什么高尚情怀,那就没有服务他人,而且是在浪费稀缺资源。
既然依靠头部主播这个商业模式这么好,俞敏洪你不去开掉孙东旭,不给董宇辉更多的决策权,是等着董宇辉出走变成自己的竞争对手并且灭掉自己吗?一个有能力、有才情、能创造效益的员工,却在公司里备受打压,你自己和公司的人设就坍塌了。企业卖产品,但同时卖人设啊。人设倒了,消费者就会弃你而去的。
老俞却昏招迭出,不去安抚董宇辉,不给他授权,却维护孙东旭,放任手下的人去诋毁和恶心董宇辉,这就是逼的董宇辉另起炉灶。那董宇辉,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到那时候,东方甄选是也要“一辆红色卡车驶向远方”吗?可是这次东方甄选要是也完蛋了,是没有几个人同情的。消费者的同情是有原则的,新东方教培被打压,人们不吝同情之心,但是对于你们的作死,那就只有嘲讽和撂下一句活该!
我并不想给俞敏洪当军师,也不想给董宇辉做参谋,他们在市场上比我强几万倍。
我是从消费者的立场上看这件事的。董宇辉带货能带来如此大的销售额和利润,就是他服务消费者能力强的证明。正是因为他给消费者创造了价值,消费者才把自己手里的金钱投票给他。那么,只要董宇辉离开新东方,能继续带货,而不至于被新东方这群猪封杀掉,那就是对消费者更好的选择。
三
说到这里,要谈谈市场经济对一个人的评价问题。
实际上,我不但讨厌孙东旭,董宇辉、俞敏洪,我也非常不喜欢。这两个人都是妥妥的白左社民分子,经济学水平是零,却喜欢在经济领域胡言乱语。
我很早就写过文章,批评董宇辉的左派观念(见今天第二条,写于2022年7月)。一句“谷贱伤农”就暴露了他的观念成色。只消问一句:谷贵伤谁?谷贵才伤农,明白吗?因为一个人必然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农民恰恰是粮食的最大消费者。是粮食便宜了,才让农民生活水平更高了。
别整天输出那些错误的经济学观念,贩卖那廉价的情怀,踏踏实实服务消费者,用物美价廉的商品打动他们,才是最大的情怀。
至于俞敏洪,我更是写了多篇文章批评他(见今天的三、四条)。他就是一个典型的白左社民分子,动辄996是垃圾,24节气都放假,让乡村教师工资高于城市教师50%等等,说到底就是一句话,依靠国家强制力管控一切、实施再分配,实现他心目中的美好蓝图。
要命的是,他还自以为是地喜欢到处讲,尤其喜欢在自己不懂的领域发言,还喜欢把自己扮演得桀骜不驯,然后把满嘴脏话当个性。他影响力很广,是我们在观念战场上的劲敌。
我们一定要区分经济学功能意义上的企业家才能和企业家个人。
我们赞美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家才能,因为市场经济中的消费者需求就是靠企业家满足的,稀缺资源就是靠企业家配置的,企业家在市场经济中占据着核心地位。这就指的是企业家的市场功能。
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家个人就完美无缺,或者说我们是资本家的走狗专门替企业家说话。不是的。企业家总想依靠权力的力量获取垄断利益,他们常常与权力勾结形成裙带集团,他们会呼吁限制进口、增加关税、产业政策、甚至较高的税收,目的都在于享受不受竞争的特权,伤害消费者的利益。这种企业家,从来就是我们批判的对象,他们是市场经济的破坏分子。
我们支持每个人用自己的财产冒险,以诚实交换的方式服务消费者而赢得利润,这才是真正的经济学意义上的企业家。
所以,如果真的要说我们为谁代言,我们为自由市场代言,我们为消费者代言,因为每个人都是消费者,市场经济就是消费者主权的制度。
从个人学识、品格、价值观上讲,企业家个人更是千差万别。一个不学无术、价值观非常low、甚至道德败坏的人,却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这是绝对有可能的。君不见有很多企业家,办公室和车上,摆的和挂的,是某个大人物的头像,行事就是他的做派,满脑子的野蛮思维。然而这并不妨碍,他在判断消费者的未来需求上,却是一个高手。
一个做企业成功的人,不见得就懂得经济学,就观念正确、道德高尚。一个懂经济学的人,也不一定品格高尚,更不一定是成功的企业家。企业家才能不是训练出来的,他依靠的是对未来的远见卓识、对消费者需求的判断,以及冒险精神。
不要误会,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可能在学识和观念上很差,这不是市场经济的劣势,恰恰是市场经济最大的优势——它不看重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它评价一个人,依靠的是服务消费者的能力。也就是说,不论你是什么样的人,你都必须服从消费者的指令而生产。
正是这种评价机制,使市场经济并不追求统一的价值观,为意识形态而大打出手,却将所有人变成了和平合作的关系。放到人与人之间,你看的是产品的质量和对自己需求的满足程度,而不是看生产者是什么样的人,由此交换造福了双方,所有人都变成了你的潜在合作对象;放到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你可能很不喜欢摩门教和沙特人,但这并不妨碍你购买他们的产品与他们交换,你只是不喜欢跟他们住在一起罢了。双方的自由交换和基于私产原则的自愿区隔,是和平的根本保障。
也正是这种以利润为导向的评价机制,让所有人不论抱持什么样的观念和价值观,都以服务消费者、诚信经营为行动指南;都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稀缺资源的最大效用来在市场上立足。一个人要想在市场上长期赢得消费者青睐,那就必须以物美价廉的商品和诚实信用来打动别人,而不是去抢劫和坑蒙拐骗。一个人若是道德败坏,它就只能赢得一时而不能赢得一世,因为消费者和所有人都会用私产原则杯葛他,不与他交换,让他失败。
这就是市场培育美德。市场经济从来不道德绑架,然而道德却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形成。
抛弃利润这个评价机制,是无法组织一个社会并且对人们进行评价的。试想,靠道德评判吗?可是道德是主观的,其结果就是将道德评判的大棒交给了掌权者,由他来决定什么是道德什么是不道德,到那时,一根道德大棒不但会让每个人无所适从,而且随时可能被砸死。在利润机制之上加上一个道德要求,那将足以摧毁自由企业制度。
靠文凭吗?那就是计划经济,依靠文凭高低来分配工作,可是文凭并不等于服务消费者的能力,结局就是谁会写八股文会拍马屁谁就拿钱多地位高。靠血统吗?更不可以,那就是等级社会。
所以我们看到,只有在计划体制下,没有办法评价一个人的能力,才会进行各种道德规制,因为它没有办法进行利润计算,只有将评价一个人的办法交给独断的权威和因他的喜好而变化的所谓道德标准。那时候,人人都像个道德婊,然而私底下都是坑蒙拐骗,那所谓的道德根本就无法实行,不过是每个人一套虚伪的外衣。
再说,一个人是奴隶主,剩下的都是奴隶,这才是最大的不道德。
所以,只有一种方式可以评价市场社会的人,那就是利润。市场社会最有道德,因为追求利润的过程,就是服务他人的过程,就是锤炼能力自食其力的过程,就是公平交易的过程,就是培养诚信品格的过程。
俞敏洪是一个观念上的low逼,但是不妨碍他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企业是他自己的财产,他可以随意折腾,捧谁打谁,都是他的主权,他要为此最终负责,消费者会做出正确的评价。
ps,这会刚写完,看到俞敏洪把孙东旭开了,他做对了。这也证明,利润机制,会迫使他做出有利于消费者的判断,不论他观念多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