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备用号防失联 → 右上角 → 设为星标 ★
![]()
每当国外有重大科技成果发明的时候,就有一帮人痛心疾首、阴阳怪气地揶揄中国人只会山寨,自主创新能力差,甚至进行逆向种族歧视。比如这位:是的,AlphaGo火的时候,百度在送外卖;ChatGPT火的时候,抖音在送外卖!我们可以做一个假设:假如为了在科技上领先,举全国之力搞一个科技攻关,结果成功了,世界领先了,这帮人绝对是欢呼雀跃自豪感拉满的。至于这后面会带来多大的资源配置的混乱和人们福利的减损,他们是看不见的。遗憾的是,这种认知是普遍存在的。其错误之处在哪里呢?首先,企业迎合消费者需求而生产,不但无可指摘,而且值得赞颂。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低收入组和中间偏下收入组共40%家庭户对应的人口为6.1亿人,年人均收入为11485元,月人均收入近1000元。中国改革开放40年,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是不要被北上广深月平均工资上万的新闻迷惑,要清醒地看到,总体发展水平还很低,许多人还很穷。这意味着,人们现阶段追求的,还是较低层次的欲望满足。
那么,不论是百度还是抖音送外卖,正是在解决低收入群体的就业问题,增加他们的收入;同时,廉价的外卖和平台补贴,又使得消费者生活成本降低,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
太多的商家想要把生意做大,太多的人想要更高收入的工作,太多消费者想要薅平台的羊毛降低生活成本,众多的互联网平台实现了人们的梦想,这么互利多赢的事情,为什么要反对和嘲讽?6亿月收入1000元的人,更需要的是ChatGPT的又酷又炫,还是更高收入的工作以及更廉价的外卖,不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么?所以中国消费者现在更需要的,恰恰是送外卖,而不是高科技。其次,凡事都要“自主创新”,是自给自足的农耕思维模式。并不是所有发明创造都必须是“自己”的。放眼看看我们现在工作生活中所用的一切,有多少是“中国人”发明的?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从使用它们中增进了自身福利。
我们并没有自己发明,然而却享受到了利益,原因何在?
虽然有各种阻碍自由贸易的制度存在,但是只要人们天然的禀赋不同、各地自然资源的条件有差异,人们认识到交换合作更有利于双方福利增进,那么人们就倾向于开展贸易,就会冲破重重阻碍,创造一个贸易和互惠的世界。科学技术一旦发明,就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可以无限地复制和使用,造福于所有人。我们并不能指望所有人都是创新人才和发明精英,人类社会的进步,本来就是少数“自然精英”用杰出才能推动进步,大部分人享受成果的过程。至于这少数自然精英,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并不重要。那么,只要奉行自由的思想,实行自由贸易,全世界科技进步的成果就必然惠及本国国民。
何必问这项科学技术来自于哪个国家,这个科学家和发明家是什么民族什么国籍呢?吃鸡蛋一直问是哪只母鸡下的,不是神经质吗,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吗?所以并不是什么科技发明都要自给自足,那就是典型的农耕思维模式,现代人应当具备的是分工交换、互利双赢的全球化思维模式。在科学技术应用领域,就要坚持“拿来主义”,谁的好就拿来用,节省了人才培养、科技攻关的成本,短缩了经济进步的时间,这账难道不会算?自主创新不重要,推动科学、技术、人才、资本的全球自由流动才重要。企业发明出东西,就是为了卖的,不是为了自己玩的。中国这么大的市场,企业会自己卡自己脖子自掘坟墓吗?
是一帮政客为了实现他们的目标,打着冠冕堂皇的意识形态口号,以所谓的国家安全之名,卡住了企业的脖子。但是尽管如此,企业还是在利润动机的驱使下,通过种种手段,尽可能地突破贸易管制的重重阻碍,绕开种种不合理的法律限制,抛弃意识形态的拙劣说教,开展全球贸易,造福双方国民。利润是个好东西,只要有利润机制在,企业就会服从于消费者的指令,满足人们的需求;只要有利润机制,脖子就很难卡得住。1、贸易是个人之间的事,跟国家没关系。你从一个广东人手里买东西,跟你从美国人手里买东西,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2、企业,是推动自由贸易的力量。反倒是各国从中作梗,阻碍了国际贸易,减损了双方福利。国家,是自由贸易道路上的拦路虎。当我们认识到这些后,就知道,你既然害怕卡脖子,那就更要倡导自由贸易,让贸易回归个人之间不受阻碍地交换这个本质,不要让“国家”这个概念将自己囚禁在思维的牢笼里。这才是消除卡脖子的治本之策。那么其手段就是,让人们从观念上认同自由贸易,进而消解国家管制贸易的权力。其基础条件是,在国内也要实行自由贸易的政策,减少所有管制和干预。因为对内的经济干预,必然导致对外的经济民族主义,否则国内干预政策就行不通。
当各国都实行以邻为壑的经济民族主义政策,贸易就会中断,战争的风险就会大大提高。因为既然都“关起门来搞建设”了,中断贸易对自己影响也不大,扩张地盘对自己更有利。这就把所有人置于了战争和对抗的险境之中。所以,贸易是和平的保障。当双方可以自由贸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融为一体,就消除了战争的土壤;能够通过贸易增进自身福利,何必通过战争这种风险极高的手段呢?而自给自足,就是切断双方的贸易往来,将导致战争风险急剧加大。那些凡事都想自主创新的人,最好想明白这一点。我们处在一个干预主义丛生的时代,政客总是会以赢得选票和支持为目标,打着维护国内产业之名操弄议题,实行保护主义的政策。正确的应对方式从来不是以牙还牙,而是实行单方面“三零”——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这不是软弱和对对方的让步,也不是对他国的照顾,这恰恰是增进自身国民利益的理性选择。而且这种方式不需要签订任何协议,可以立即地、单方面地实施。40年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中国在资本积累的速度上,是超过美国的,因此创造了辉煌的经济成就,人们从中得到了巨大的实惠。但是也要看到,虽然美国现在干预丛生,导致资本消耗,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但是,美国经历了200多年资本主义的发展,在资本总量和人均占用资本量上,仍然远超中国。资本,才是推动技术创新的发动机。没有资本,再好的技术,都是纸上谈兵。技术在经济进步中发挥的作用,是被夸大的。技术相对于资本,永远是过剩的。决定将什么样的技术投入使用的,是资本量的多寡。因为资本的投入要讲究现在与未来满足之间的计算,如果投入产出不成比例,减少了当下的满足,那就是在消耗资本。非洲国家不是因为缺技术而落后,而是因为缺资本。技术都是现成的,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他们也不需要太多的高科技,只需要最基础的技术。之所以连最基础的技术也无法使用,就是因为没有资本。
中国企业也一样,他们不是不愿意投入资本搞研发,而是因为经济才发展了40年,资本积累水平远远不够。如果盲目地搞技术研发,那就会毁灭资本,将企业推向破产边缘,最终既不利于企业,也不利于社会大众。
在现有资本积累水平上,既不影响当下满足,又有可预期的未来收益,投资才是正确的。
而资本积累,依靠的是财产权有保障的市场经济环境。只有财产权的预期稳定,人们才能降低时间偏好,积累储蓄,投资于未来。那么很明显,只要坚持自由市场经济的政策,资本积累就会越来越多,创新自然滚滚而来。这种事情,需要观念的支持。如果人们凡事都要管一管,那就没有了市场经济,就更没有了资本积累,和它必然的结果:创新。绝对不可以揠苗助长地集中所有资源搞所谓科技创新,这就是扭曲生产结构、错误地配置资源,结果就是毁灭资本。也就是以牺牲未来为代价,满足当下某些人的形象和欲望。其最终结果,都是一地鸡毛。请问,到底是放几个“科技卫星”,满足个别人的欲望,以及某些依附于体制的科学共同体的自豪感、和大众盲目而虚妄的荣誉感重要,还是人们切切实实的福利改善更重要?我们需要自由市场经济的观念,需要脚踏实地勤劳生产积累资本,到那时,创新就是水到渠成之事。这社会上有许多人,要么就是妄自尊大,要么就是妄自菲薄,唯独看不清我们自己的真实模样。
中国的资本积累水平还比较低,这是事实;但是中国的互联网科技平台、物流网、移动支付,是全世界最发达的,也是事实。
不可以罔顾事实以为自己有多了不起;也不可以罔顾事实盲目崇洋甚至逆向种族歧视。
把中国企业面向消费者的科技创新视为资本作恶、抢菜农的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他们明明造福了亿万大众;千方百计诋毁中国大企业,说他们没有长远眼光,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也是让他们财产权的预期不稳定,由此资本难以积累,创新速度变慢的观念基础。把送外卖视为低端产业,是肤浅而充满偏见的思维模式。外卖平台后面的大数据、算法,绝对是妥妥的高科技。要不然你以为外卖员是怎么知道你爱吃什么、并且以最近的路线把外卖送到你家里的?平台又是怎么将全城的餐馆、全城有时间跑腿的人有效整合起来,为每一位消费者服务的?把所有人的潜能激发出来,把时间利用到最佳,让每个人都可以做自认为更有意义的事,这是多么伟大的功绩,怎么能带着有色眼镜说这是低端?只要给他们时间,只要让他们的财产预期稳定,更高层次的创新必然在未来出现。整天嚷嚷着要把马云挂路灯,动不动就反资本、反大企业、反垄断,连这些词汇的意思都不知道,然后又要求创新,是不是精神分裂?以为创新是天上掉下来的?什么时候,马云们又出来演讲了,对企业家的评价客观公正了,而不是各路专家到处胡说八道了,一个创新型的社会才有可能形成,人们的福利改善才更有希望。题图:Levitan
上一篇:ChatGPT火爆,它是否能代替人类思考?
一课经济一起学,科学普及你我他
【一课经济学 | 智慧集结号】一年精读四本经典。知识点一点点的过,一点点的学。从哲学基础、方法论到基本公理、定理和规律,从个体行动再到宏观层面的经济周期,奥派经济学的体系是庞大而又不失精致的。从第 1 季到第 4 季,在智识之旅上风雨兼程、跋涉探险,你我继续前行!长按以下二维码识别加入。![]()
学习一课经济学❶1-4 季课程单课、❷思维导图、❸名师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