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美国的一家健康险公司老总被杀,但凶手却成为了全民英雄。
此事,证明了一点,医疗,是以自由精神立国的美国之悲哀。
美国的开国先辈们,绝没有想到,今天美国的医疗,彻底葬送了美国的“自由”。
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不一样
政客们最喜欢说什么么?"医疗这玩意儿跟别的不一样"。美国的政客也不例外。
好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
但政客和媒体最爱这套说辞,为什么?因为这是他们干预市场最好的借口:
"这事儿不能交给市场搞,市场搞不定,所以政府必须插手。"
有人还拿这个当挡箭牌,解释医疗服务带来的各种乱象。推卸责任总比解决问题容易。
医疗服务有什么特殊呢?难道经济规律就不起作用了吗?
如果看起来不太一样,那是因为有些人啊非要把它特殊处理。
说的最多的就是,医疗这玩意是"权利"。
但是,翻遍美国的宪法和《权利法案》就知道了。
言论自由?有。财产权?有。信仰自由?有。持枪权?也有。
唯独这医疗服务,一个字没提。
难道是美国建国时没医生?病痛这种事古今都有,制宪者又不是没见过。美国宪法里没有提一个字,就说明这玩意儿压根不是"权利"。
更重要的是,这说明联邦政府没资格插手医疗这摊子事。也即,美国联邦现在搞的医疗的这些政策,几乎都是违宪的。
当然,还有另一个说辞,那就是,市场搞不定医疗,所以政府得管。
那我问你,在政府大包大揽之前,美国人的日子过得怎么样?真像某些人污蔑的那样,病人横尸街头?
数据会说话:
1850~1960年,美国人均寿命足足涨了80%。自由市场下,大量新药出现,脊髓灰质炎疫苗、青霉素,这些都让老百姓活得更健康。
美国政府还没碰医疗这块蛋糕的时候,美国人照样活得好好的,而且越活越长。
回到关键问题:为什么非要把医疗当个宝?
有些人说,不就是因为重要嘛。可比它重要的多了去了,吃饭住房哪个不重要?总不能让政府连你吃啥穿啥都管吧!
很多所谓的社民主义者说,交给市场的话穷人就看不起病了。
放屁!美国早就有大量的慈善机构在帮穷人看病了。
至于有人说的富人医疗条件好一点?这是当然啊,富人哪样不比穷人强呢。
但这不代表穷人和中产就没医疗可用。
真要比较,在自由市场下,所谓的穷人的日子可比那些标榜平等的古巴人、苏联人、朝鲜人强多了。在这些国家人民的眼里,美国的穷人,早就是他们眼里的富人了。
既然大家都觉得不能要求开一样的车,那为什么医疗就得一个标准呢?
医疗资源的使用不平等,就跟衣食住行不平等一样,这不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吗?
如果真要帮穷人,那么,有一个铁律:
全世界哪个地方经济越自由,哪里就越富。哪里越富,穷人的医疗待遇就越好。
美国穷人的医疗条件比大多数国家都强,这在美国政府大搞医疗救助法案之前就是事实。
如果说美国富人的医疗条件好?
这是当然的。你随便找个诊所,只要掏得起钱,恨不得把你从头到脚扫描个遍。比尔盖茨要是哪天胳膊断了,甩出1000万美元,分分钟给你整个高科技假肢。
但你不能说:富人都能用这么高级的医疗,那大家都该这么用。
这不扯淡呢么。按美国社民主义者的说法,美国人人都得有私人飞机才叫平等。
但问题就出在这:
现在的美国人啊,一个个都想要最好的医疗,还不在乎价格。
谁不想要免费的好东西?
但政府越想满足这种欲望,医疗体系就越糟糕。
奥巴马也知道美国医疗系统需要改革。但他那套方案?把美国人直接往更深的沟里带。
来看看数据:1960年,医疗支出才占GDP的5.2%。
到2023年呢?涨了3倍,变成17.6%。而且这数字每年都在涨。
象美国这样的国家,长时间经济发展接近于零,衡量医疗进步,应该看社会在这上面不得不花的钱是不是越来越少,而不是越花越多。
如果是发展中国家,那还可以理解。从穷到富的过程,医疗消费会增加,这是自然的,有钱了,进步了。
但是美国人别的开支不怎么增长,就是医疗费用突飞猛进,这就极不正常了,这说明了一点,医疗正在挤占美国人的其他消费。
事实告诉我们,美国人因为昂贵的医疗,变得越来越穷了。
那美国医疗有没有降价的领域呢?有的。
整容也一样。不管是医生、护士、放射科专家,还是医疗事故诉讼,整容手术该的程序一个不少。拿吸脂来说,1995年要2000美元,2011年涨到2884美元。2023年,平均才4000美元,算上通货膨胀,实际上还便宜了一点。
但是别的手术呢?1995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约15000美元,现在呢,170000美元。涨了11倍。
只要保险公司介入的药品、手术,至少涨了十倍,有些涨了几十倍。
没有保险公司的介入,医生要想把生意做下去,就得在质量和价格上真刀真枪地拼。
整容费用涨得比一般消费品快,但实际成本基本没变。质量反而越来越好,恢复时间越来越短,做的人越来越多。
以前只有富人才玩得起的整容,现在中产也消费得起。这就是市场经济的自然结果。但如果让雇主的保险来报销整容费用,价格早就飞上天了。
可笑的是,政府的目标却是把更多美国人塞进保险计划。现实摆在眼前:越是鼓励美国人用保险付医疗费,医疗费就涨得越凶。
那么问题来了:
既然政府没本事提供更便宜更好的医疗,它为什么还要死命插手?它到底给这行业带来了什么好处?
政客心里很清楚,就像没人喜欢修车费,人们也讨厌掏医疗费。买食品、投资、买衣服,甚至交学费,好歹是在为自己添置新东西。谁不喜欢开新车?但车总不能一出问题就换新的吧。花钱修理一个你觉得应该完美无缺的东西,谁都不乐意。
所以当政客说要出钱来帮大家付医疗账单,当然能赢得民心。
原因当然还有很多,但不管如何,美国政府的介入带来的是一场大型灾难。
那么,美国医疗最为核心问题是什么呢?就是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这是什么概念?简单来说,病人消费的边际成本接近于零。看不看病对你钱包影响不大,反正大头都让保险公司或政府报销了。
结果呢?老百姓对医疗价格根本不敏感。
这意味着什么?过度消费,消费量远超实际需求。需求一涨,价格自然跟着涨。高价格刺激过度消费,经济资源就这么被医疗吞噬了。
医疗救助就是典型例子。
有个特别扯淡的故事,一位昏迷的大妈,医生说最多活一个月,结果这一个月居然给她做了个超贵的髋关节置换手术。
在市场经济下,这种蠢事根本不可能发生。但因为有医疗救助买单,病人家属根本意识不到这么干有什么不妥。
还有大量的美国白卡用户,不付钱就能享受医疗服务,供应商又能赚钱。
这种事说白了,就是在打劫纳税人。
医疗救助也就算了,问题是这种第三方支付的毛病已经扩散到私人保险了。
等等,我该在"保险"两字上加个引号。因为美国的私人保险根本不是真正的商业保险公司。
这里我们先搞清楚保险是啥?保险到底能帮我们干啥?
所谓保险,是指,有些事情可能会发生,但你不知道啥时候发生在谁头上。一旦发生了,花钱大了去了。
好比说1000人里可能就砸中一个。那么这1000人凑一块儿,把钱攒一起,谁倒霉中招了,就用这笔钱补偿他。这就是保险的原理。
那问题来了,什么事适合买保险?
肯定不是那些板上钉钉要发生的事。
谁会买"房租保险"?有没有加油保险?汽车保险会管你加油的钱吗?租房的钱吗?为什么,因为这些是必然要花的钱。当事情100%要发生,保险就没意义了。
同样道理,小到不值一提的事也不该买保险。浴缸漏水、轮胎漏气,有保险公司承保吗?虽然这些是意外,但成本太低,发生太频繁。
保险该管什么?应该该管大事故。
车险管车祸,房险管火灾。医疗保险难道不该同样的逻辑?
扭伤感冒这种小病,或者扁桃体手术、生孩子这种常规项目,根本不该买保险。这些事早晚都会发生,有能力买保险的人应该有存款应付这些问题。
理想情况下,医疗保险该干嘛?该像房子着火、车祸一样,在你遇到大事故或者得了脑瘤时帮你一把。
医疗保险要正常运转,就应该只管那些小概率但代价巨大的事。
但现在美国标准医疗保险是什么呢?就是个预付式的医疗补助计划。它看着像保险是因为你要按月交"保费",但它连体检费这种常规开销都报销,体检是风险吗?
一旦美国人习惯了不掏钱,或者就掏个零头,你再想让他们为看病付全款?那就难了。
美国的雇主保险,也是政府介入的奇葩产物。
雇主保险
美国相当多的打工者,他们的医保是雇主交的。
这事其实挺奇怪的。公司直接发钱给员工,让员工自己选择医保公司不好吗?为什么要公司出钱买保险呢?
因为给公司给员工买,企业和员工都能省税,这就把市场带歪了。
在正常的医保市场,你肯定会权衡保费和自付额,选个总成本最低的方案。市场机制下,其实大部分人会追求低保费高自付额。
因为大部分打工者还年轻啊,没有这么高的健康风险啊。你知道雇主保险有些一年给一个员工交近两万美元的保险金吗?
但这个补贴政策把简单事搞复杂了。你通过雇主买保险,保费可以抵税。自己买?对不起,不能抵。而且这种税前抵扣的规定更容易让雇主帮你付保费,而不是直接给你医疗费。
还有个心理暗示:用工资的免税部分交保费,感觉比自掏腰包便宜多了。
激励机制一扭曲,我们就会买更多保险,保费远超没有税收扭曲时的水平。结果就是过度保险。
有了全面保险,人们对价格就失去敏感度。
这时,你能发现第三方支付问题了吧。将近3/4参保的美国人都用医保、医疗救助或雇主出资的保险。
你跟我说,既然不用自己掏钱,为啥不多做点检查?医生说要查就查呗,关我屁事啊。
众所周知,在美国看病,患者根本不看价。
理发店墙上挂着收费表,门口都写着价格。但你去医院看病,不要说你不知道价格,就连医生都说不清楚他会收你多少钱。
你只能在去了医院后几个月后收到帐单,才知道花了多少钱。
有个美国人去医院做检查,问工作人员多少钱,在医生们看来,这问题简直莫名其妙。这个美国人得到的唯一答案是:"你操心这个干嘛?反正不是你掏钱,保险公司会付的。"
是不是很爽啊!有人付钱的感觉太好了。
这种操作带来的结果,就是一种嘛,没有人有价格敏感度,那需求就会上涨,价格跟着涨。
如果政府对超市也搞医保这一套 , 同样的税收政策和补贴。
虽然雇主会减你工资,但给你一张能在所有超市刷的预付卡。超市不标价,因为对你来说已经无所谓了。你想买啥买啥,想买多少买多少,哪怕根本用不着。
这样的日子没过几天,价格就飞上天了。这时,政府就会喊"食品危机来了",然后提出更多政府干预当解药。
现在你明白了吧,越让美国人靠保险看病,越是有大比例的报销,越是自付比例低,医疗费就涨得越凶。
但是,这个保险公司老板,是冤死的。
因为真正导致这一结果的,是美国政府的各种政策。
除了税收补贴外,还有监管。
几乎每个州都搞"患者保护",不让保险商因为心理疾病拒保。你是不是觉得很人性化是不是?
我问你,这算什么保护?这不就是变相剥夺你的选择权吗。
你想买一份便宜的保险,只保大病,不保心理疾病, 不行! 你想省钱,只保意外不保生育,不行!
这就好比你去买车,销售非要你把天窗、真皮座椅都给配上。你说:"我就想要个代步工具啊"。对不起,政府规定,必须全配。
这种规定背后有什么猫腻?
很简单。那些搞试管婴儿的,当然希望保险必须覆盖他们。那些治疗心理疾病的机构,不希望保险覆盖吗?这些医疗机构通过各种手段推动政府的这些政策。
结果呢?所有人都要为不需要的东西买单。
你都六个娃了,还需要试管婴儿?照样得买这个保险。你压根不想要孩子?对不起,也得买。
这种强制性保险的后果是什么?
我给你算个账: 第一笔亏损, 你被迫买了不需要的保险;第二笔亏损,而且更要命, 你陷入了"过度保险"的陷阱。
什么叫过度保险?就是当你有了保险,用起医疗服务来就不心疼了。反正保险报销,管它呢!于是医疗费用就这样噌噌往上涨。
类似的捆绑销售,让一大群普通消费者买了一大堆根本用不上的保险。价格能不高吗?
而且你知道最可气的是什么?
原本这些规定只在一些蓝州实施,结果奥巴马医保法案一出,直接全国通杀,把这些规定推广到所有保险计划。
保险业也是受害者
美国l政府对医疗体系的干预已经把整个行业搞得一团糟。但奥巴马怎么想?他觉得问题在于政府干预得还不够!
最狠的是什么?这个法案对保险行业的监管,简直是往死里整。
核心条款是什么? 禁止保险商因为年龄、健康状况或既往病史搞歧视。说人话就是:
必须接受所有申请人;老弱病残的保费不能比年轻人高;已经有病的也不能拒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