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马国川:福利养懒汉,像物理定律一般坚硬
原创
邓新华
只给少数人看
资深媒体人马国川老师最近在一个短视频中,讲了Open AI创始人山姆·奥特曼做的一个实验。
山姆·奥特曼选了1000个人,每个月白给这1000个人1000美元,看看福利会不会让人变懒。马国川老师说,这个实验搞了3年,山姆·奥特曼发现接受捐助的人没有变懒,这些人反倒变得对自己更负责、更有行动力,也对未来更有期待。
马国川老师说,这个实验反驳了“福利养懒汉”这个说法。
这个实验错在哪里?马老师的观点错在哪里?
可能很多人并不能一眼看出来。
马老师的话,实际上错在实验之前的环节。
山姆·奥特曼是用自己赚的钱做实验,这没有问题。至于这1000美元有没有养懒汉,也完全不重要。即便这参与实验的1000个人变勤快了,也改变不了“福利养懒汉”的坚硬结论。
真正重要的区别是,福利不是拿政客自己赚来的钱搞福利,而是用税收搞福利。
这里,首先要理解企业是如何进行投资决策的。
假设社会平均投资回报率为8%。有一个项目,投资100万元,有60%的可能赚80万元,但也有40%的可能亏100万元,那么,企业家的预期利润是多少?是:
80万元X60%-100万元X40%=8万元,满足平均投资回报率,这项目会有人干。
现在要提高福利,加税5%,则有60%的可能赚80-80X5%=76万元。
于是,企业家的预期利润变成:
76万元X60%-100万元X40%=5.6万元,不再满足平均投资回报率,不会有人去干。
所以,
加税搞福利,企业家必然减少大量投资,所以很多人必然没活可干,或者活更少了。
也就是,不管人们主观是否想变懒,客观上都必然变“懒”。
这个不需要做任何实验。因为,企业家的决策模式,早已有千万事例予以证明。
山姆·奥特曼做的实验,说受捐助者反倒更有行动力了,可即便如此,又有什么用?全社会的投资减少了,没那么多活可干了,
你主观上再想行动,也只能客观上变“懒”。
所以,“福利养懒汉”这句话,像物理定律一样坚硬。
山姆·奥特曼做的实验问题出在哪?
出在这个实验没有往前做到企业家的决策环节。
企业家的决策环节是决定性的。只要他们减少投资,你做后面发钱的实验,一点意义都没有。
以前计划经济时代,生产队的农民为什么磨洋工?他们难道不知道粮食低产,自己也会挨饿?
实际上,农民在决策环节就想明白了:干活有付出,但所得的弥补不了付出,只会更饿。所以,生产队农民磨洋工,不是不怕挨饿,而是为了避免更饿,这是完全理性的选择。
而搞了土地承包制以后,农民马上就勤快起来了。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不搞福利,而是发展市场化的慈善。
市场化的慈善是人们自己选择的。
比如马斯克,当他有很好的项目可投时,他在帮助员工增加收入,让需要“福利”的人变少。等他发展起来了,手里拿着大笔现金,暂时没有更好的项目可投,他就去搞搞慈善。市场会在慈善和发展之间找到一个平衡,形成良性循环。
但在福利政策下,马斯克明明有一个好项目,可加税却让这个项目变成不值得投资的。可能马斯克再也成长不起来了。
而由于投资的项目少了,更多的人收入下降,更多的人需要“福利”,然后政客又加税,投资又减少……陷入恶性循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轻触阅读原文
只给少数人看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知道了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取消
允许
取消
允许
×
分析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分享
留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