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采让好药从医院消失,是医疗计划经济的必然结果
原创
漫天雪798
漫天霹雳Plus
这两天有篇文章《很多进口药,悄无声息地消失了》,文章说,孩子得了支原体肺炎,却买不到辉瑞制药的希舒美——进口阿奇霉素。作者说这是医保集采制度的结果。因为希舒美报价高于其他同类药品,所以它被医药采购平台撤网下架了。
然而正是这种贵的药,是疗效最好的,由于集采制度却买不到,用医保目录上的廉价药,价格倒是便宜,根本治不了病,
让孩子遭了大罪。
这种消息一点都不意外,700元的心脏支架时,就出现过,你想用好一点的支架,没有的。
市场规律,饶不了任何人的。谁要是以为自己权大,就可以不受经济规律的制约,那他就是狂妄无知;谁要是以为只凭自己愿望良好,就可以办成好事,那就是自欺欺人。
希望这样的事件多出来一些,让民众看到医保局谈判代表“灵魂砍价”的时候不再激动,而是感到很滑稽——一个人怎么可能随心所欲地决定价格呢?他是上帝吗?要是他们那么牛逼,那应该把我们幸福生活的一切都交给他们,让他们去砍,把一户房子砍到10万,一辆汽车砍到1万,一部手机砍到100,到那时,全国人民都财务自由了。
梦都不带这么做的。
我们在选择商品的时候,会怎么选呢?
是什么最便宜就选什么吗?当然不是。我们
从来不会单独去看价格,而是看性价比,看它能否满足我们的需求。
一种病到底用什么药最好,应该听谁的呢?
当然是医生最有发言权。
但是这两条人类生活的常识,被集采制度完全破坏。
集采就是把商品的选择权从每一个消费者手里篡夺到了政府手里,就是把什么药品对一种病最有用的评判权,从医生手里抢夺到官僚手里。
这时候,消费者想买什么,不是消费者说了算;医生想用什么药治病,也不是医生从最有利于患者治病需求出发说了算。而是一切听从官僚的指令。
然而可悲的是,他们既不知道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又不知道什么药品最好。他们也根本不可能知道。因而必然造成消费者需求无法满足,资源配置的严重混乱。
计划经济时代,官僚指挥生产,他们会武断任意地决定生产什么和如何生产,完全没有稀缺性的概念。财产都是公有的,没有交换,只有调用,所以也没有价格,就无法进行成本收益的经济核算。于是,他们就会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乱搞,今天需要原子弹,那就把一切生产资料调用过来搞原子弹;明天需要茶叶蛋,就把一切生产要素调过来生产茶叶蛋。完全是野鸡顾头不顾腚。
他们会用单一的目标替代多元化的目标。就像现在搞集采、搞医保控费,那就用单一的价格最低目标,本末倒置地压倒治病这个更重要的根本目标。
这才刚刚开始,只是搞DRG,搞医保控费而已。到了李玲式的免费医疗的时候,医院的药就彻底没法用了,不管啥病,给你抓两幅中药回家。反正啥药都买不到,开支当然就小了。这时候真的会实现李玲说的每年投入8000万的免费医疗目标的。
然后你想去医院做个手术,先排一年队再说。
有权力的人,会享受高人一等的待遇,他们会通过渠道,购买到好药,而其他人,就去等死吧。
计划经济的结果,必定如此。计划经济不是人人平等,而是一部分动物比另一部分动物更平等,剩下的都贫穷得很平等,被奴役的很平等,平等地接受计划者的计划。
想起计划经济时代,供销社里就那几种商品,你爱买不买吗?想起那时候有特权的人,才会拿到票证,购买特供商品吗?
李玲式免费医疗,就是在医疗领域搞计划经济。那么计划经济的一切恶果,都会出现。以为免费医疗了,老百姓就会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就会消灭特权,醒醒吧。
李玲真该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轻触阅读原文
漫天霹雳Plus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知道了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取消
允许
取消
允许
×
分析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分享
留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