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不少孩子参加了中考、高考的家庭,家长焦虑指数有点高,连孩子还在幼升小、小升初家庭也卷进了这股焦虑的洪流。家长们的心啊,拉扯、纠结、疲惫。
如何能在这样的时刻,内心安定、智慧升起?请听七哥教您三句话。
(正文9300字,阅读约需二十分钟)
在正式分享之前,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必经之路智慧栈的三原则是什么?
其实这三原则,除了是对必经之路栈长的要求以外,我们必经之路的志愿者,或者说参与者,以及必经之路的同学,都可以以此来要求自己。
不要总跟别人说抄经有多好,必经之路有多好。别人要说必经之路不好,你就说:嗯,好像是有点儿不好。没关系的,当别人批评必经之路时,你真的可以顺着他们。
当他们说:“鬼脚七一定有私心!”
你可以说:“我有时也这么认为。”
真的没关系的,这样的话,至少就可以平息相互之间的争论。然后慢慢的,等心平气和了,再去长期地看,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你不用去申辩,哪怕说必经之路的坏话,说七哥的坏话都没关系。
说必经之路不好,必经之路也不会因为有几个人说不好,而变得很差;天天说必经之路好,必经之路也不会因为说得好就变得更好。必经之路就在这儿,不来也不去。
我们就是这个样子,可能确实没那么完美,没有别人说的那么好。
很多同学对必经之路特别感恩,所以觉得必经之路特别好,其实我们没那么好,也没有一些人看得那么糟。就像我们每一位同学一样,没有别人说得那么好,也没有别人说得那么糟。所以,我们就真实一点,当别人说我们不好的时候,我们不去推销,也不去辩解。
其实不辩解挺难的,大家可以去想想。
然后,我们不拒绝,真的有人想了解必经之路,有人想过来抄经,我们有义务去向别人介绍,有义务去带领。
特别是咱们智慧栈栈长,可能你很忙,可能你也有自己的事情,可能你那天刚好心情不好。如果有一位陌生的朋友问:“你这儿是不是必经之路的智慧栈,我能不能过来抄心经。”希望你不要拒绝,可能你会帮到一个人,可能他是没办法才会找到这个地方,我们都不知道,所以希望大家不要拒绝。
那最后“不求名利”呢,也是希望每个人都能够更加纯粹一点,这是我们必经之路的三个原则。
今天,我不是想跟大家主要讲三个原则,是想分享我最近这段时间的体会。
体会什么呢?就是我们平时在生活中,总说通过抄经可以静心,说让心静下来,好像各种事会顺一点。有人说:我就是心特别躁,总是容易焦虑,总是平静不下来,总是妄念纷飞,怎么办?
我今天想分享三句话,教大家如何没那么燥,如何才能静心,比较实用的。
第一句话就是:不要最好!
“不要最好”这句话说起来比较普通,我举一些实际的例子。
我出家前有小孩儿,当然了,我出家后他也是我的小孩儿。他们有小升初、初升高,有些家长就很焦虑,也有一些家长没那么焦虑。小孩成绩差的比较焦虑,小孩成绩好的按道理来说家长应该很放心,其实不是的,小孩儿成绩好的,他也焦虑。
为什么呢?因为孩子考了一个学校,拿到这个学校offer保底,要去考更好的,又找一个保底的,两个了啊,第一个不要了,这个保底。本来可以心很定的事情,最后家长搞得小孩也心不定,他也心不定。
看上去好像他得到了更好的。但实际上不一定,因为在这段时间他们的心都不定。有的人说:心不定过去了,但是我的小孩上了更好的学校。错!小孩被你教坏了,他开始不守承诺了,为了自己的利益,可能他可以撕毁以前的协议。你拿了offer是有协议的,有的还说“要是不来的话要赔钱”的。有人说:不就赔点钱吗?这是家长在给小孩做一个很不好的示范。
我们可能没这个意识,觉得这个很正常啊,我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嘛。是,以后你的小孩出去,可能只要有更大的利益,他也有可能就会去做一些违背道德的事,对吗?我们可能不希望小孩儿这个样子,但是小孩儿是被你教成这个样子的,他是向父母学的。
所以你会发现,为什么现在这个社会那么多利己主义者?是谁教出来的呢?有可能就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我们觉得很正常的一些事情,我们总想得到最好。最后,可能你得到的那个也不一定是最好的。
我前两天被一个家庭所感动。感动什么呢?一位妈妈,家庭条件可能不太好,身体也不太好,她一直自责自己给家里拖后腿了,说小孩儿很优秀,没有条件给小孩儿更好的资源,去上一些培训班,上更好的学校。
小孩儿确实挺优秀,这位妈妈因为生病了,不能出远门。想从几百里的地方到杭州来看我,她几年没出过门,最后是小孩儿带她过来的,小孩儿多大呢?才11岁,读五年级。
买不到直达车票,他妈很着急,小孩儿说:“妈妈没事儿,我来找中转的。”找了中转的车一路陪他妈妈过来,他妈妈身体不太好,到了杭州以后孩子给她换了双鞋,给她穿鞋,给她系鞋带。隔一会儿过来问一下妈妈身体怎么样,给她送水。
她妈妈自责地说:家庭条件不太好,没给小孩儿更好的条件,因为小孩儿很优秀,培训班老师特别喜欢,希望他能够深造,但是家里边儿支持不了。小孩儿说:“妈妈没事儿的,我可以自学的,没关系的。”所以大家去想,真正的优秀是去上一所最好的学校吗?
后来我跟这位妈妈说:正是因为你身体不好,你们家境不好,才造就了这么优秀的一个小孩。
你觉得是这样吗?如果这个妈妈能力很强,家境很好,最后这个小孩可能就是成绩好一点,对不对?
所以,你看在这么一个情况下,反而这个小孩儿,他每天就安安稳稳的,照顾妈妈,好好学习,就这么点儿事儿。家里边儿其实他也不用去想,只想我一定要考最好的学校,反而挺定的,没那么多妄念。我想说,“不要最好”其实可以成为一句口诀,能够让自己的心定下来。
谈恋爱也是这样的,你遇到了一个合适的人,挺好的,就不要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你找到了一份合适的工作,做就好了,还有更好的?我就把更好的让给别人,没关系的,就接受这个不好的。
选了一个学校,如果小孩儿很满意,你也觉得不错,就这个学校,不一定非得找达到天花板的学校。我觉得真的没关系的。
对于我们大人也是一样,遇到了、碰上了,其实本身就是缘分。这个缘分你非得要把它错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你会放弃一些跟你最有缘的,最后选一个逻辑推理上好像是最好的,但是最终对于人生,不一定是最好的。
所以这是第一句话:不要最好!因为大家都是习惯要最好的,我们反过来,不要最好,去意识到这是最有缘分的。
第二个句:不求完美!
这个话耳熟能详,跟鸡汤差不多,那我们就举一些例子,什么叫不求完美?
上次看见一个人发了个朋友圈,有人问她:“你多大呀?”她说:“我今年38了!”“哎呀,你怎么看上去这么年轻啊?你怎么做到的?38岁,居然这么年轻,看上去好像是刚30出头儿嘛。”
你知道那个人怎么回答的吗?她说:“很容易呀,你把你的年龄多说八岁就好。”你看,我们平时想的都是怎么样让自己看起来年轻一点。但是,她确实三十八。
这个例子其实挺值得思考的,你希望别人说你多大?别人说你年轻,你真的年轻啊?别人说你几句好话,你就真的变好了?回到我们刚开始的例子,别人说必经之路很好,必经之路就真的比以前更好,比现在更好?别人说必经之路不行,必经之路就真的会比现在更差?
第二个,大家应该也看出来了,好像我现在说话挺正常,宗翎老师应该有感觉,因为我跟他接触时间长一点。大家看出我有时候说话结巴,对,我结巴,上高中基本上学时我很少开口,一直结巴到上大学。
必经之路还有一位教大家演讲的老师,也是从小结巴,就是我们的绿荷老师。她从小结巴,然后她上大学的时候,为了练习让自己吐字清楚,真的是含着鹅卵石在外面念绕口令的。人家绿荷老师也是从小结巴,不过她做得很好,后来她获得了全国演讲比赛的一等奖。后来,在必经之路教大家怎么样去沟通,做分享等等,咱们摩鱼班的同学有机会去听她的课,讲得非常棒。
我以前是结巴。小时候特别严重,上学了还特严重,上大学以后稍微好一点,因为有意识会去控制。某一天就彻底地转变了,从此基本上结巴不会困扰我。就是有一次,上大学,我们开班会。我公开跟大家说:同学们,我有一个很大的毛病,就是结巴,说话口吃。以前我总是去掩饰我的口吃,所以我不说话。我说话很简单:是,嗯,不 ,这样的话,别人不知道我结巴,因为我说两个字就有可能结巴。
但是那一次,我主动的很费劲的把这句话说出来了以后,同学们说:哎呀,你说话挺正常的。之后反而我没有障碍了,不挂碍了。有时候就算我说话结巴了,我也觉得我就是结巴,你知道我结巴也没关系。你嘲笑我结巴,我也不会很结巴,你说我不结巴,我也不会变得更流畅,我还是我,我就是个说话不是那么利索的人,我接受了。而且,我主动把这个事情说出来时,反而别人过来说“你挺正常的”,就像那个小姑娘说她38岁一样。
我再跟大家讲一个例子。咱们有一位同学一直为女儿困扰。他女儿在我看来好像没啥问题,但是她的耳朵,听声音高音频的那部分就会失聪,正常说话没问题。我非常能够理解当事人的感受,在学校里边儿,她一定是想方设法去掩盖的,一定是怕别人议论,心里边儿敏感性非常的强。
然后我就给他出了个主意,我说你下次可以这样,如果你女儿能接受,下次跟别人说,告诉同学们:其实我是个聋子。如果她敢把这句话说出来,这一辈子就不会因为这个苦恼。如果她一直在掩盖,每次在任何场合都要非常用力地、努力地去听每一个声音,心是躁动的,心是不定的!
有的人说我的心不定,心如何能够静下来?当你不求完美,你就能定下来。
我们直播也是这样的,如果这次出了个故障,连了好久没连上,一直很焦虑,这样的话大家的印象不太好,会不会觉得我们很不专业?我们就是不专业的。让你看见了,这有什么关系?我们不求别人觉得必经之路特别专业,我们就是很普通的一个公益组织,我们在成长,这些志愿者都是业余的,但是我们会去信任那些专业的人士,我们朝专业的路上在走。
如果我们这么去想,接受必经之路的不完美时,不会去纠结这些事情了。出漏洞就出漏洞吧,搞砸了就搞砸了一次,再来嘛。别人说必经之路不好就不好了嘛,有什么关系,比如说我结巴,我自己先说:我结巴。要是我不把这话说出来,很多人会去猜七哥说话是不是有点结巴。那个谁谁谁是不是有点儿聋啊?说出来,别人反而会安慰我:没事儿,跟正常人一样,我看不出来你有什么不一样。
你看,当我们不求自己很完美的时候,我就定了,就不躁动,我就静了,其实这个时候我就是完美的。我就是一个最完美的结巴;我就是一个最完美的高频失聪者;我就是一个最完美的搞砸了的主持人,所以这有什么关系呢?如果我们能够接受这一点,我们就是一个最完美的有缺陷的必经之路。
上次我举过一个例子啊。有人说:我们都是最完美的,有的人说:那你看我是个驼背,我完美吗?那个人说:你就是我见过最完美的驼背。真的,当我们愿意接受这些东西,心就定了。不会去猜忌,没有人有时间真的一天到晚关注,七哥以前是不是结巴,你的听力是不是有一部分听不见。没有人关心,说实在的,除了你妈很关心以外,别人还得关心自己的小孩儿,天天关心自己小孩儿玩不玩游戏是吧。所以我们不要去求完美。还有一个是“不要最好”,遇到有缘的就可以了。
第二个,我们不求完美,其实就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这个时候你就定了,就不是妄念。
第三点很重要,很多人说我的缺点能接受,我也不要最好,但是我的心还是不定,为什么我赚点钱就高兴,赔点儿钱就着急?
第三句就是“不为自己”。
“不为自己”也是一句很普通的话,我们举一个例子跟大家讲一下这个概念。必经之路有一位联合发起人,她在杭州开了一个酒店,新开的,地点还挺好,在火车站旁边,对面是一家医院,所以人流量挺多的,生意其实不错。因为她以前做过酒店生意,做得比较投入比较大,她不是说家里特别好,没有那么多现金,把所有的资产都投进去了,所以她特别关心收益。
他们有这种App,可以看见客房量是多少,她每隔几分钟看一眼,可以看见今天的收益是多少,收益多她就很开心,收益低了就很着急,心不定。她知道我要离开杭州,就过来找我聊天,问我酒店有什么建议。我说经过这两三次跟你接触,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你太想赚钱了。你太想赚钱了所以导致你现在的焦虑和担心,你的心总是在动,人的心一旦不定,就很难有智慧,可能以前不会发脾气的事,这个时候会发脾气,以前可以包容的事情,现在包容不了,都会出现的。
不是因为周围的人变得更坏了,而是因为你自己心不够定。我就跟她说酒店之所以流量会有影响,是因为边上开了很多酒店,竞争就很激烈,稍微价格高一点就去别的店,价格低一点别人也降价,这样的话她也焦虑。
我说可以这样,你该怎么经营就怎么经营,但是要好好想一想,你服务的是病人,或者是病人的家属,其实他们挺不容易的。真的去想想怎么样去帮他们一把,病人家属在酒店吃了早饭,你可以允许他们打包带到病房里去,带到医院里面去。
然后你服务还有来杭州的旅客,他们可能是人生第一次来杭州,以你的性格这么热情,是否可以对你碰到的每一位客人,真的去想想怎么样去帮他们一把,听说有很多要去赶火车的,你作为业主,作为老板,刚好又有车,又在这儿住,打不到车也可以送呀。
每一位去医院的人都是挺麻烦的,不只是要面临身体上的痛苦,还有各种手续流程,还有金钱。我想他们在医院里边是很难得到温暖的,因为不信任,因为医院整个氛围不是很好。但是如果他在酒店里能得到关心,别的酒店追求回头率,你可以跟客人说:我希望您下次不要来了,因为您病好了。
如果你真的把心放在这上面,想着去帮他们去拿一下轮椅啊,帮他们送到医院里边儿,帮他们解决一些困难,你在当地,又对于各种交通环境很熟悉,能帮助一位病人,两位病人,我相信你一定内心是高兴的,可能并不会影响你赚钱。
你把目标定在这上头,而不是定在我要赚多少钱。可能你的早餐多送出去一份两份,可能每个月多了一千块、两千块钱的成本,但是这一两千块钱,你在平时也很乐意去帮助别人的。
如果你把目标定成去帮助这些病人和病人的家属,不觉得你这个酒店比以前更有意义了?你还会每天心情随着流量的波动而波动?不会的。我说那么多人到杭州来旅游,如果他在杭州这一站,一个陌生的城市,一家陌生的酒店,遇到了一个温暖的人,能够去帮助他,不求回报。他可能这一辈子以后不一定再在杭州,但是你在一个陌生人的生命中留下一段非常美好的印迹,你不觉得这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吗?你不觉得这是比多赚了他100块钱更有意义的事情?
当我这么说的时候,其实她也一下思路打开了,她说了好多想要做的事情,最后她被自己感动了。真的,她说我知道该怎么做了。因为她如果这么去做,她的心一定是定的,她每天一定会充满了快乐。因为所有的快乐都来自于希望别人快乐。她以前之所以不快乐,因为所有的痛苦都来自于希望自己快乐,希望自己的业绩更好一点。
希望投资回报率什么的,人流量、回头客更多一点,其实不是她要担心的,因为是店长负责销售啊,他们要去担心的,你作为老板,完全可以把赚钱的目标放在第二,这个时候你是定了,只要你的最主要的目标不是为了自己。那你的心,就可定下来。
我们再继续展开,工作也是一样的。如果你把目标放在我要把这个工作做到最好,而不是想着自己怎么样轻松一点,占点儿便宜。你说我把工作做到最完美,做成一个艺术品。我不知道别的工作,我以前做程序员的,那我把这个程序优化了再优化,加不加班这个事情不重要的。你不给我加班费,我给你加班,因为你的目标不是这个,是要把现在手上当下的这个事情做得最好,你把目标放在这个上头。
你不会因为边上的人奖金可能比你多一点嫉妒很久;你也不会因为这次没给你涨工资失落很久;你也不会因为公司没给你加班费抱怨,是吗?这个时候你的心是定的,你是静的。
所以当目标不是为了你自己的利益的时候,反而你容易静下来。有的人说那这个境界太高了,我做不到,我就想为了我自己。这也很正常是不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在工作中,你要真的像我说的这个样子去做,你只是把你的工作做到最好,工资会不给你涨吗?晋升会比别人慢吗?你要是老板,你喜欢这样的员工吗?肯定的呀,真正的当你不为自己的时候,反而你会发现该得到的那些东西,其实不会少的。
我们也不能为这个假装不为自己,这也不行。这也是老子说的,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就是它不是为了自己而生。它为了万物,树木、动物、人类,万物在那儿生和灭,它去提供雨水,提供养分,万物在生灭,但是天地是不生不灭的,对吗?所以,天地所以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圣人呢,他每次都把别人放在前面,就像地藏王菩萨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咱们必经之路,很多志愿者都是这样的啊,真的是为了别人,后其身,他把自己放在别人的后面,有利益的时候,把自己放在后面,“后其身而身先”,他可能服务了很多人,但是可能“自然”会把他放在前面。“外其身而身存”,你越把自己放到“后”,你可能越在“前”。
所以,“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这天地为什么长生?目的不是为了长生,而是不为自己生,这是老子里边的意思。他后边又说了一句,说“非以其无私焉?故能成其私”,因为它很无私,反而成了最自私的,因为它最受益,是不是?你理解这个道理以后,再去看圣贤那些话真的很精彩,说得又漂亮,又把这里边儿的含义讲明白。
那我们怎么样能够心定?我们不是说,为了自己更大的利益,所以现在不求,如果你为了自己更大的利益,你没办法不求自己的利益,装是装不出来的。就像必经之路说“不求名利”,反而我们获得了更多的名利,我们发展得更好了,不是为了发展更好而不求名利,我们是真的不求名利。
我跟我们志愿者反复说过,如果有人愿意组织抄经,我们免费提供抄经纸,只要他不浪费,我们都免费提供。他打自己的品牌都没关系,只要你是组织抄经,那我们免费给他提供货,不需要必经之路的品牌。不需要去提什么七哥,所以不求名利,最后可能确实因为我们走了这条路,反而现在必经之路大家的认可度更高了。但是我们不是为了让大家认可程度更高,而不求名利的。
所以怎么样才能让我们自己定呢?你说我们说不为自己,必经之路也是,这个组织也是,必经之路不是为了让自己这个公益组织,能够长长久久做成一个世界级的公益组织,不是的。
我们说过如果这么多人努力了一年,哪怕这一年,别说一年了,就说咱们每一期新手村,我们这里边儿有几十位志愿者,大家每天要工作三、四个小时,有的时间更长。如果我们前面三天,后面四天,中间可能还休息一天呀,总共前前后后加上复盘要十来天,如果这十来天时间里,哪怕只有一位我们的新同学受益了,有一点点启发,那我们觉得这些付出也值得。
不是要所有的同学,哪怕只有一位同学受益了,我们也觉得值得,必经之路也是这样做了一年。如果真的有一位同学,他因为必经之路,走出了情绪的低谷,他的家庭没有像以前那么鸡飞狗跳,他和小孩的关系可能得到了改善,那我觉得我们就值得,我们不是要去追求规模,也不是为了追求长久。
所以这是我们的理念,要“不为自己”!这个时候,反而我们是定的,我们志愿者也是定的。做不大没关系,能做多大,它自己有自己的一个发展的路线,自己有自己的一个生命力。那影响的人没有那么多,没关系啊。虽然我们一直在强调我们是个公益组织,因为抄写心经、助印心经等等,会有平台限制,说你不能让大家来捐钱,那就把它关了。暂时没有钱进来,也没关系啊,我们不着急。我们在有赞、淘宝上的助印链接都找不到了。但是一点儿都不慌,至少我没慌,我们志愿者我相信也没慌,因为这不是问题,这都不是问题。
所以这是一个让我们能够定下来的方法,当你不考虑自己,不考虑自己的利益,不考虑让自己更有影响力,不考虑让自己有更大规模,更纯粹的时候,你的心就定下来了。
我再给大家举个例子。有很多同学是看着我出家的,还有同学是看着我以前做电商,做自媒体,最后走了这条修行的路。有人说:七哥你为什么走这条路,你有没有怀疑过?我也怀疑过。有时候状态不好,我也想要是修行不行,以后没啥成就怎么办,这条路选错了怎么办?每次有这种念头起来,我心想:既然走这条路就走下去,就是死,我就死在这条路上好了,我把这个问题想通了以后,后来好像没啥挂碍了。
如果哪一天我要死了,只有一个希望,就是让我死在利他的事上,别死在床上。如果真的在床上得病而死,我也发愿替他人承受痛苦。就是怕自己在谋求私利的时候被车撞死,那可能就有点儿不值得了,是不是?这么一想,你说我要死在利他的路上,我要死在修行的路上,如果我哪天在磕头的时候把自己磕死了,那我觉得其实也很幸福,是吧?这个时候反而你对于死亡,就没有那么害怕了。
以前宗翎老师讲过他自己一个亲身经历,我每次想起都特别感动。他有一次身体特别不舒服,因为我们住的地方海拔3800多米,宗翎老师感觉自己要挂了。但是他想自己曾经发过的愿,说只要活一天,他就要像玄奘法师一样,要做翻译,翻译经文,只要活一天就翻译一天。既然今儿要挂了,这不是还没死吗,接着起来翻译。要是在翻译的时候死了,那他就是死在翻译的路上,对不对。
这个念起来,我觉得太难得了,这个很给人力量。宗翎老师后来说,他起来做翻译以后,反而那个痛苦慢慢没那么严重了,那个坎儿过去了,没死。所以,当你真的不考虑自己的时候,你的心是定的。我在想,如果宗翎老师担心,这个地方医疗条件又不好,只有一个特别小的医务室,有个专业医生,是牙医,硬生生逼成了全科医生,什么病都看。海拔又那么高,我们离最近的县城开车要2个小时。而且县城医院看完了,告诉病得去成都治。
所以这个时候,如果你考虑自己,你的心一定是不定的,害怕、恐惧、焦虑、担心都会出现,如果你不考虑自己,你就是定的。
所以当我们想要心定,三句话:
第一句话:不要最好!不要最好的,就是我们遇到什么就是最好的。
第二句话:不求完美!我再举个例子,上次有一位同学,她一边说一边哭,她和她妈妈关系不好,她不想跟妈妈在一起。但是她觉得自己在修行,所以她觉得这样不对,不孝,怎么能够对妈妈这个样子。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她总觉得很纠结,一提到这个事情总回避。
她当时之所以崩溃,是因为她儿子问了一句:“妈妈,你天天修行,你看你和外婆的关系都没处理好,你是不是走歪了?”她当时就崩溃了:“我哪儿走歪了,我明明做得很好的,我哪儿学歪了?”但是她说完以后,知道她儿子说的是对的,她跟妈妈的关系就是没处理好。
我就跟她说:这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就是不孝,我就接受自己的这么一个状态,所以我才好好修行,是不是?我们每个人不可能都这么完美的,所以第二句话叫“不求完美”,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第三句话:不为自己。不是说你就真的不要赚钱了,或者说你小孩儿也不管,谁也不管了,并不是这个意思。是说我们去做事情,该做还是做,但是你内心里边儿最终的目标,衡量指标不是为了自己,这个时候你的心就会是定的,所以每次你把它反过来,你的心就会不定,就会妄念纷飞,就会焦虑,就会有各种挂碍。
你总想成为最好的,没有机会定下来。因为稍微有点喘息的机会,你还要追这个更好,你总想要完美,所以总会去遮掩自己的不完美。你总是担心别人说你不完美,看见你的问题,你要保护自己,你“为自己”的时候,你是会被欲望控制的。其实,最大的恶莫过于放纵自己的欲望,当你“为自己”其实就是在放纵,我们不是说不要这些东西,而是说我们不执着这些东西。我们不是要放下一切,而是要放下对一切的执着。
反者道之动,你看我们今天讲的这个内容,就是跟我们平时习惯反过来了,只要反过来,他就是修行。但是你不要跟我抬杠,说我们平时吃饭,那你要吃屎就是修行,告诉你可以《在吃屎中修行》,我们宗翎老师写过一篇最经典的文章,好的,我的分享就到这里。
智慧栈温馨提示: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新手村
“赞”和“在看”了吗,戳我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