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参议员、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60分钟》节目中盛赞了古巴取得的成就。
一位采访者提到了他1985年的言论。当时桑德斯表示,古巴人支持菲德尔·卡斯特罗,因为卡斯特罗“给他们的孩子带来教育、提供了医疗,彻底让社会旧貌换了新颜。”
作为回应,桑德斯替这些言论进行了辩护,称“卡斯特罗上台时,你知道他做了什么吗?他实施了一项大规模的扫盲计划。”
但卡斯特罗并没有让古巴人识文断字。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数据,早在1950年,古巴就已经是拉丁美洲识字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这是卡斯特罗掌权近十年之前的事了。2016年,《华盛顿邮报》的事实核查员格伦·凯斯勒(Glenn Kessler)驳斥了一名政客关于卡斯特罗的统治极为显著地改善了古巴医疗和教育水平的说法。
今天的古巴,在破旧不堪的学校,孩子们里由收入微薄的老师授课。过去60年间,古巴在教育方面的进步,比大多数拉美国家都要微不足道。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古巴的识字率与1950年的哥斯达黎加和智利差不多(接近80%)。到了今天,它的识字率也不过是和这两个国家几乎持 平(接近100%)。
与此同时,拉丁美洲国家,如秘鲁、巴西、萨尔瓦多和多米尼加共和国等国的人民,在1950年几乎都是文盲,而今天,这些国家大部分人都能识字,在很大程度上缩小了与古巴之间的差距。
萨尔瓦多在1950年的识字率不到40%,但今天的识字率为88%。1950年,巴西和秘鲁的识字率不到50%,但今天,秘鲁的识字率为94.5%,巴西为92.6%。多米尼加共和国的识字率从40%多一点上升到了91.8%
卡斯特罗执政头几年里,古巴在减少文盲方面,是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自那时以来,拉美很多其他地方都得到了明显改善,而古巴的整个教育体系则陷入了停滞不前。
与桑德斯声称卡斯特罗“给予”古巴人医疗保健的说法相反,在他掌权之前,古巴人就已经获得了医疗保健。(私人)医生经常为那些负担不起的弱势群体提供免费的医疗。正如《华盛顿邮报》的格伦·凯斯勒所说,
“在医疗和教育方面,古巴在革命前就已经处于世界前列。古巴较低的婴儿死亡率经常受到称赞,但根据美国匹兹堡大学古巴问题专家、名誉教授卡梅洛·梅萨-拉戈(Carmelo Mesa-Lago)收集的数据,1953年至1958年期间,古巴就已经在这一关键指标上领先该地区。”
1959年,在卡斯特罗夺权之前,古巴的人均寿命就几乎把拉美所有国家抛在后面。但到了2012年,就在卡斯特罗卸任领导人之后,智利人和哥斯达黎加人的寿命略长于古巴人。退回1960年,智利人的平均寿命比古巴人短7年,哥斯达黎加人的平均寿命比古巴人短2年以上。1960年,墨西哥人的平均寿命比古巴人短7年;到2012年,这一差距缩小到只有两年。
今天,古巴人均寿命几乎和更繁荣的智利和哥斯达黎加的人均寿命一样——如果你愿意接受古巴政府公布的乐观的官方统计数据,可许多人并不买账。有可靠的指控称,古巴故意隐瞒婴儿死亡、夸大公民寿命。如果这些指控属实,古巴人寿命比智利人或哥斯达黎加人都要短。
近年来,古巴在医疗保健和预期寿命方面的进步,之所以比大多数拉美国家都乏善可陈,是其陈旧的医疗保健系统所决定的。“该岛首都各家医院简直是崩溃的。”有时,病人“不得不带着所有的东西,因为医院什么都不提供。枕头,床单,药品:一切。”
《华盛顿邮报》的凯斯勒指出,
“记者还还记录到了古巴的医院设备简陋。加拿大《国家邮报》2004年发表的一篇关于古巴医疗体系的文章说,药店库存非常少,抗生素只能在黑市上买到。《国家邮报》称:‘加拿大人对古巴的误解之一是,古巴人可能很穷,生活在恣意压迫统治之下,但他们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医疗和教育设施。这是该国鼓励的描绘,但现实景象截然不同。’”
在公有制计划经济制度下,古巴在人类发展的更一般指标上也落在了后面。进步主义经济学家布拉德·德隆(Brad DeLong)2008年指出,
“1957年的古巴是一个发达国家。1957年,古巴婴儿死亡率低于法国、比利时、西德、以色列、日本、奥地利、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1957年,古巴医护人员情况是:人均医生和护士人数与荷兰相当,超过了英国和芬兰。1957年,古巴人均汽车拥有量与乌拉圭、意大利和葡萄牙相当。1957年,古巴每千人拥有45台电视机,是世界排名第5的国家(…)今天呢?今天,联合国将古巴的人类发展指标(HDI)列入了(…)和墨西哥同一范畴。卡梅洛·梅萨-拉戈认为联合国的计算存在严重缺陷:今天古巴的人类发展指标应该和(…)突尼斯、伊朗和南非这样的地方差不多。因此,我不理解那些谈论古巴革命成就的左翼人士:(…)为了更好的医疗、住房和教育。’”
迈克尔·吉尔(Michael Giere)指出,在卡斯特罗夺权之前,古巴是繁荣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57年的一份报告指出,古巴经济中加入工会的工人比例高于美国。报告还指出,古巴每天工作8小时的平均工资高于“比利时、丹麦、法国和德国”。公共广播电视公司(PBS)在2004年回顾中解释道,
“哈瓦那(在卡斯特罗之前)是一个光芒闪耀、充满活力的城市。古巴人均收入在西半球排名第5,人均预期寿命排名第3,人均汽车和电话拥有量排名第2,人均电视机数量排名第1。76%的识字率,拉丁美洲排名第4。古巴的人均医生数量排名世界第11位。许多私人诊所和医院为穷人提供服务。与其他拉美国家相比,古巴收入分配较为合理。兴旺的中产阶级满怀繁荣和社会流动性的希望。”
但卡斯特罗上台后,古巴的繁荣就此结束,
“卡斯特罗对古巴的破坏怎么夸张都不过分。他掠夺、谋杀、摧毁了这个国家。一个事实就能说明一切:古巴曾是美洲蛋白质消费量最高的国家之一,但1962年,随着人均食品消费量降至19世纪以来的最低水平,卡斯特罗不得不推出定量配给卡(每天2盎司肉)。”
饥饿变得如此普遍,以至于瑞典医生汉斯·罗斯林 (Hans Rosling)不得不在1992年警告古巴领导者,古巴人普遍缺乏蛋白质。据报道,大约有4万名古巴人出现了“视觉模糊和腿部严重麻木”的症状。
罗斯林是应古巴驻瑞典大使馆的邀请进行调查,并得到了卡斯特罗本人的同意。罗斯林前往西部比那尔德比伯省的疫情中心。原来,那些遭受疾病折磨的人,都患有蛋白质缺乏症。
政府定量供应肉制品,成年人牺牲了他们的那一部分,以便给儿童、孕妇和老人补充营养。罗斯林医生坦率地把实情告诉了卡斯特罗。
在这段普遍存在饥荒的时期,桑德斯本人在兜售古巴不存在饥饿的神话。
1989年,他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专栏文章,声称卡斯特罗领导下的古巴“没有饥饿,所有儿童都接受了教育,而且提供高质量的免费医疗”。
合作公众号
前往“发现”-“看一看”浏览“朋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