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古。
有一种谬误,流传很广。
这种观点说,不同人具备有不同的利益,因此,他们需要团结起来,形成组织,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抗争。
我们最为熟悉的即是工人阶级要团结起来。
而在各国当下普遍流行的则是不同行业的工人联合起来,不同行业的商人也要联合起来,并且都需要在政治中找到自己的代表。
只有在政治中拥有自己的利益代表,才不会受欺负。
这是一种典型的单一身份谬误。你发现没有,以上所有的利益,都是一种利益,叫作供给者利益或叫生产者利益。
在市场中,供给者之间是经常发生利益冲突的,这是一个事实。
即使是合作者,平时他们利益一致,但在面临情况变化时,也会产生利益冲突,比如,恒大和他们的供应商之间。
工会与三大汽车厂之间,也会在工会运动下形成势同水火的关系。
但有一个利益,是所有人共同的,是没有人存在分歧的。
那就是人们还有另一重身份,消费者。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所有人的那些利益争斗都是可笑的,甚至可以说他们都是与消费者为敌的,供给者通过政治进行的博弈,无一例外,都在伤害消费者的利益。
汽车工人工会与企业的争斗,让能消费者买到更便宜的产品吗?不能。
码头工人协会组织起来抗争,符合消费者的利益吗?
那些要求管制外国商品,给外国商品加关税的从业者利益诉求,能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吗?
消费者如果以消费利益出发,会喊出保护民族产业的口号吗?难道他们会为了保护民族产业,承受更高的价格?
那些天天骂淘宝打垮了实体店的人,如果网上卖得更便宜,他一定不会进实体店。
天天说社区团购抢了小商小贩生意的人,会因为小商小贩就去买更贵的产品吗?
你看,只要从消费者利益出发,那么,这些混乱的供给者之间的政治博弈,都是与消费者作对的。
因为,所有这些政治博弈都提高成本,提高售价,最终要损害所有的消费者。
难道汽车工人就不是消费者了吗?当然也是。
陷入供给者的争论时,工人,农民,医生,教师,各种职业都形成利益集团,提升自己的收入,但同时,每一个职业强行用政治手段提升自己收入的同时,又损害了其他职业的消费利益。
更为庞大的一个利益群体是所谓的弱势群体,他们要求直接通过高税的手段剥夺他人的收入,增加自己的所得。
供给者之间的政治博弈,不过是一套互害系统。
市场经济的王者是消费者,他们在决定汽车工人应该有多少收入,他们在决定农民应该赚多少钱。
而消费者利益才是普遍、广泛且没有冲突的,因为一个商品价格变得更低,有利于所有的消费者。
从根本上来看,所有基于供给方式形成的利益集团,都是消费者的敌人,他们包括国企集团、国企工人,包括工会,包括各种行业利益组织,他们每时每刻,都在说,我们拿得不够。
也因此,他们推动了准入管制、关税、补贴、限制外来劳工,高税收,限制外来商品等一系列管制,以帮助他们实现更高的工资。
但是,经济学告诉我们,他们的手段不能达到目的。
因为他们自己也是消费者,他们也是这些手段的受害者,他们最终增加的收入,会被普遍的物价上涨所抵消。
管制还将带来资本的消失,资本的累积带来的是未来消费品价格的下降。
资本还是新增投资、提升工资率的关键所在,在管制下,资本或外逃,或被变成税收当期消费掉,最终,所有的人都将变得更加贫困。
所以,供给者利益只是短期利益,消费者利益才是长期利益。短期利益是存在博弈和争斗的,长期利益下,企业家、工人、所有在市场中的人,是不存在利益冲突的。
那些天天要通过政治,通过舆论试图获得非市场收入的人,其实是全体人民,全世界人民共同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