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联胜的本质由什么决定?
原创
切茄且郄
切茄且郄
今天正经聊一聊“财产权”,看我怎么扯到他们和联胜。
这是一个永远聊不完的话题。为什么聊不完?因为财产权概念的内涵极其丰富,丰富到涉及人的一切行动。
产权听起来很简单,一般人说起跟自己有关的产权基本都能正确分辨,也理应这样,要不然社会早乱套了。
产权好像无非就是,我拥有财产,你也拥有财产,你不能抢我的,我不能抢你的。涉及到具象的物理性的财产,当然很好分辨,但是产权又不仅仅涉及到“拥有”,也不仅仅涉及到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品。
罗斯巴德在《自由的伦理》中对产权的概念进行了非常彻底的论述,简单来说“财产权”跟“人的行动”,这两者根本就是等价的。
什么意思?这么说吧,我们刚刚说到的对于拥有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品的权利,这只是产权的一种表现形式,“拥有”只是一种表现形式。更加全面准确的说法是“支配”,我们有权任意支配自己的财产,使用、赠送、交换、丢弃、等等,都属于行使正当的财产权。相信这么说不会有人反对。
这还不够,支配就涉及到行动。人的财产权是从“自我拥有”延伸出去的,人首先拥有自己的身体,支配身体也就是人的行动。需要注意支配身体也具有多种形式,睡觉或者跑步,放松或者工作,在不涉及到其他人的时候都可以任意支配,哪怕自杀。
行动往往就会涉及到身外之物,这些身外之物在我们合法支配下作为我们的财产存在。那么身体+行动+合法支配的身外之物就形成了我们的财产权。这么解释应该也不会有太多反对。
问题就出在这里,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永远聊不完的话题?因为人的行动太丰富了,一旦涉及到更多行动方式,更多种类的财产,更多种类的支配方式,人就容易受干扰,从而无法正确分辨财产权归属。
就像所有人都知道1+1=2,但是要想算出36581+98735=?就需要多想一想或者借助工具。一旦涉及到复杂的财产支配问题,糊涂蛋、伪君子、人渣、恐怖势力就会蹭蹭往出冒。
这种案例真的一抓一大把,几乎涉及到任何行业。
课外辅导班很平常的买卖吧。辅导机构老板、老师、学生家长,都在各自支配自己的财产自愿交易。然后有一天所有辅导机构被要求停办了。这时候的财产权如何分辨?谁在行使财产权,谁在侵犯财产权?
打工人上班是更普遍的例子。老板、员工都在各自支配自己的财产自愿交易。然后公司被要求必须给员工上五险一金,必须有几个月带薪产假。看本文的打工人应该不少,包括我,平心而论,这时候的财产权如何分辨?谁在行使财产权,谁在侵犯财产权?
网约车现在都不陌生了吧。网约车平台、司机、乘客,同样各自支配自己的财产自愿交易。有一天平台之外的力量要求一部分不符合“要求”的车和司机退出了,这些要求包括但不限于户口、车型等,很多人的饭碗就丢了。这时候财产权如何分辨?谁在行使财产权,谁在侵犯财产权?
这都是很老的例子了,但是人的行为本质不变,万变不离其宗。罗斯巴德还有一本书叫《权力与市场》,他在书里把我所列的这几种情况统称为“三元干预”,也就是涉及到三个主体,一个第三方机构突破产权界线干预另外两者的正当交易。
至于谁在侵犯,谁在被侵犯,我们不在这里下结论,说出来也没有意义,大家各自都有自己的答案。
罗斯巴德重点论述的还是“二元干预”,也就是涉及到两个主体,两个主体那就是一方强行约束另一方的正当行动,或者直接抢劫甚至侵害人身。这里不详述,也没必要再举太多例子详述。
不管是几元干预,涉及到任何机构或个人都是同样性质。也就是说机构或人的性质由它们的行为决定,而不是由它们的名字决定。和联胜开再正经的公司给观众看,只要你收保护费你就还是黑社会。
琢磨这些事情很有意思,能让你看清人与人关系的本质,也就等于看清社会的本质。
看清本质倒不是说有多么了不起,也做不到改变世界。但是人本身就是世界的一小部分,改变自己就是改变了一小部分世界。
但是最重要的仍然不是改变世界,至少对我来说,琢磨这些事情本身就挺有意思。智识上的豁然开朗或许才是所谓自由主义对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真正的价值所在。
推荐:
渴望在哪里,生产力就在哪里
有人的经济学和没有人的经济学
创造财富的过程
现在微信公众号引入算法推荐,喜欢本号的朋友可以把我设为星标以免错过最新内容,没关注的朋友可以点下面的标签关注一下,相信你会喜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轻触阅读原文
切茄且郄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知道了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取消
允许
取消
允许
×
分析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分享
留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