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价格水平的迷信将美国带入了大萧条
原创
漫天雪798
漫天霹雳Plus
漫天霹雳Plus
微信号
gh_5d7427614208
功能介绍
经济学与人生
发表于
收录于合集
20
世纪20年代,美国生产力得到了巨大提升,各种新技术投入到了生产中,1921年-1928年,生产实物量指数增长了34.6%。作为很自然的结果,商品供给量增大,价格将下跌,人们为生活支付的账单将减少,生产力进步的成果将惠及所有人。
这种经济增长型通缩对所有人都是有利的,对于整个经济体是有益的,没有理由对其实施干预。
但是在美联储的干预下,他们认为稳定的价格水平才对经济有利,在他们心中有一个正确的“一篮子”商品价格。于是,为了“稳定物价”,他们将M2增加了45%,商业银行存款增加了133亿美元,这些银行的贷款和投资增加了145亿美元。
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对于价格具有反作用,于是,本来应该下降的价格在货币扩张之下“稳定”了。
问题在于,首先,在信贷刺激之下,该下降的价格没有下降,价格被人为扭曲,生产结构错误地被延长,信贷资金大量进入进入股市、房地产等资本市场,造成了巨大的泡沫,经济危机已经一触即发。
其次,危机发生后,本应由市场自发调整,让价格回归应有的水平,生产结构回到消费者偏好上来,经济就会迅速调整。然而与1920-21年的萧条不同的是,胡佛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干预政策,实施产业补贴、价格管制和工资干预,阻碍了经济自然调整的过程,罗斯福上任后,延续并扩大了胡佛的干预主义路线,使萧条得以长时间延续。
第三,价格水平只是统计学家的一个工具,它并不能指导人的行动。一个家庭主妇要规划生活,从来不是看统计局的价格水平去做决策。一个企业家组织生产经营,更是既不会盯着一篮子商品价格,也不会看平均价格。他们从来看的都是相对价格关系,即消费品相对于资本品的价格,各种商品各自的价格,由此来寻求利润空间,引导企业家的决策。
所以物价下降并不可怕,消费品与资本品之间的相对价格关系才重要。未来是不确定的,企业家会判断未来、预测价格,而不是在一个固定不变的价格下机械地生产。
一篮子商品价格指数更是武断的,不论其计算公式看起来多么精妙,将各种商品放在一起算平均数,都是荒唐可笑的。一个统计学家选择诸多商品得出一个价格指数,并不比一个家庭主妇随意选择几种商品得出的价格指数更科学。因为对于人的行动来说,平均数、合计数是没有意义的;不同的人对于每种商品,也有不同的偏好,每一个人对同一商品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价值排序;人的行动面对未来且变动不居,而不是依靠一个统计学家的静态的历史数据。
价格从来是变动不居的,从来没有一个上帝视角的“客观”的“合理”的价格。正是稳定物价水平的幻觉,阻碍了价格的自由变动,让价格的协调作用丧失,扭曲了生产结构,酿成了经济危机。
正如本杰明·安德森所说:
“均衡的恢复无法通过计划来实现。美国政府既没有权力、也没有智慧通过法令来规划经济生活。这些调整只有通过个人趋利避害的进取心和以市场价格作指导,才能实现。这一机制只有在价格自由变动以表现真实情况时才起作用。对商品进行人为的官方定价,不管是由美国政府还是由生产者的私营组合定价,都会扭曲这种机制,并阻碍必要的调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轻触阅读原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知道了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取消
允许
取消
允许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