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古九古十 ,作者古原
用逻辑解构世界,用文字透析真相
大家好,我是老古。
这个世界上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思考,往往是因为他们困在一个概念中。
这个概念叫国家。
国家是什么?
他是税区的边界,他是政府统治的边界线。
真实的世界,人们的交易、合作、行动都会跨过这根线。
你生活中消费的绝大部分商品,他的来源是世界上无数个国家的人合作生产的。你家里的大部分用上了铁的产品,铁矿石来源于哪里?澳洲、巴西。
而运矿石的轮船中,他们的部件可能来源于几千万甚至上亿人的跨国协作。
你下楼去买一包烟,和你跨过国境线去买包烟,其实是一回事,楼下那个老板是外地人,而国境线另一个店老板是外国人。
外地人和外国人有区别吗?对于买烟的你来说,没有区别,都是一个陌生人,为你服务罢了。
但这个问题却成为困扰无数人的问题。
比如,你会因为这个人身上有一个外国人的标签,就不让他来开店了。
很多人支持国内的自由迁徙,却反对跨国自由迁徙。
某城市清理低端人口,他们大骂,某国建墙阻止外来人口,他们说应该。
有一个国的概念,他们的观点就变成不一样了。
人口问题,也是如此。
某国人口出生率下降,他们就说,这个国家要玩了,以后没有劳动力了,但世界人口明明在增加啊。
只要在国界线之外出生的人口,他们就视而不见了。
然后开始一边搞生育补贴,一边阻止外来劳动力进入国界内,甚至外来新娘进入某国,都要五年后才能工作。
不是担心劳动力不够吗?明明有无数劳动力想进入这国,但却阻止他。理由是,他们会抢饭碗。
难道新出生的人口长大后就不抢你饭碗了吗?按这个逻辑,新出生的人口越少越好啊,这样就没人和你抢饭碗了。
新出生人口不也是天上掉下来的吗?
逻辑一致的观点是,任何劳动力来到一国自由交易合作都会增加繁荣。
你看,只需要加一个国界线,很多人思维就乱套了。
人们常说,要帮助穷人,要给穷人福利,要让穷人有尊严地活着。
但这句话是有前提的,那必须是本国的穷人。
如果政府把钱送到国界线以外去帮助外国的穷人,那是要骂个半死的。
中国的穷人定义是家庭平均人收入可能不超过一千,而非洲很多人月入不过一两百啊。
如果只是要帮助穷人,非洲的穷人不是更应该帮吗?
这是不是有点奇怪,为什么跨个国界线,你的思维就不一样了呢?
只有一种思维能保持逻辑一致,那就是用税款帮穷人,都不对,不管有没有跨出国界线。
俄乌在打仗,如果两国政府跑到中国来抓一堆人走,你会大骂,关我屁事。
但如果他们在国内征兵,人们却觉得习以为常,你是这国人,他抓你壮丁,很正常。
只要你在这个线内生活,那你就得遭受这样的命运。
但是,出生的孩子,没得选择的呀,他只是恰好生在这个国家,你也恰好生在和他不同的国家,但是人的命运就因为这根线就改变了。
命运改变没关系,为什么认知也改变了呢?
他被抓壮丁,就是理所应当的,你被抓壮丁,却是完全不合理的。
可是你们俩只是两个不想参战的普通人,为何因为一根国界线而有不同的认识呢?
有人说,因为他生在俄乌,他们受过国家的恩惠,但国家政府不是人民税款供养的吗?难道不是俄乌两国的人民才是施恩者吗?
他们有什么理由抓壮丁呢?
只有一种思维可以逻辑一致,那就是哪里抓壮丁都不对,哪怕你的大义是保护领土。
只有集体主义叙事,才能让这一切正义化,也就是你不是独立的个体,必然是俄乌两国集体中的一份子,才能让这一切发生,且认为理所应当。
国界把人们划分为不同的群体,彼此之间认为有不同的利益。
正如那句流传甚广的话: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但A省与B省之间呢?A县和B县之间呢?A村和B村之间呢?你和小卖部老板之间呢?
你们不是一辈子的朋友,也是一辈子的利益共同体吗?
我们明明与美国的消费者是好朋友,我们卖货给他们,他们给钱,他们也卖货也我们,我们也给钱他们。
怎么就变成敌人了?套上国家之名,为什么就变成敌我关系了?
只要在一个国界内,佛罗里达与纽约州的人绝不会认为彼此会有不同的利益,可是,在美国佛罗里达明明是一个国的概念,他有自己的立法机构,自己的行政机构,有自己边界,但只要美国联邦变成一个国的概念,就不搞冲突了,也几乎不发生战争和争吵。
联合国和美国联邦,不也是类似的机构吗?
我们假设把联合国当作一个国的概念,那国家里面,人口不应该自由迁徙吗?那还要收什么关税吗?还要搞什么护照吗?
只因为不能把联合国视为一个国,于是这些管制手段就是必须的。
但欧盟就是一个介于联合国和美国联邦之间的这样一种组织,欧盟内部就可以统一货币,人口自由迁徙了,也不收关税了。
你看看,只需要人们调整一下观念,这一切就变成理所应当。
普遍认为,一国内,必须搞民主政治,才是政治正确的。
但如果你把这个国扩大一点,比如,美国和印度合并一下,变成一个国,那印度14亿人投票可以决定美国三亿人的生活,美国人干吗?
如果联合国变成一个国,那非洲爆增的人口可以参与投票决定让中国的穷人也要交高额的税收分给他们,你同意吗?
因为他们更穷啊,在他们的认知中,月薪超过两千块就是富人了。既然要征税,当然要征富人的。
全世界八十亿人口,至少有六十亿月入不超过两千。
你马上会反对民主,因为怎么能让他们来决定我的生活呢?但是如果在一国内呢?印度十四亿人口,有无数穷人,他们决定另一群人的税率,你就觉得理所应当了。
国界线是你选择的吗?不是,是历史形成的。
这就与小区民主决定不一样,小区是你自己选的。
民主的逻辑只要往前推,推到全世界,必然让所有的民主派马上认怂,咱不搞了。
相反,只要往后推,才是合理的,直到推到个人身上,这就不是民主,而是自主,是自治。
因为他必然会得出一个结论,民主的范围越大,灾难越深重,而范围越小,则伤害越小,最好由家庭自己决定,这就变成了自主。
哪一种理论告诉你民主的范围应该多大呢?如何测量呢?如果十亿人民主是对的,为什么八十亿人民主就不对呢?
所以,你只能回到集体主义叙事,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也即,一国即为一个整体,一个民族,一个共同体,他们与国界线以外的人是不同的,因此,可以一国内民主,而不参跨越国界线。
很多民主派其实不是个人主义者,本质上是集体主义的拥趸。
而只有一种思维是可以逻辑一致的,那就是自治社会才值得追求,每一个人作自己的主,而不是去作别人的主。
贸易战也是如此。
你和小卖部之间不会发生贸易战,你怎么打?最多不买他的东西,这不是贸易战,只是个体的选择。
贸易战是国家强制减少两个地区人民和企业之间的交易。
使用的手段,包括禁售、关税等。
如果省与省之间、州和州之间搞这种名堂,你会觉得疯了,但国与国之间搞,很多人就认为合理了。
其实省、州、国都是行政区划,都是税收的边界。
越南发展快一点,一堆人不爽,各种鄙视,抢中国的生意,你还早,你还太小。
但深圳发展快一点,就很开心了。如果你生活在东北,越南和深圳对你的区别在哪里?
都是一堆工厂,有一个地方繁荣起来了,越南与中国也几乎是零关税了,对你而言,都是一样的,就是生产增加了,消费品价格又更低了。
深圳繁荣起来,和越南繁荣起来,对于全世界所有的消费者的意义都是一样的,都会降低物价,增加供给。
但只要他在国界线外,就发生不同的态度。
人们经常说,东北不吸引投资,是因为营商环境不好,而中国吸引了很多投资呢,却不认为是国外营商环境不好。
反而是认为中国吸引投资是因为血汗工厂,低人权优势。
而现在东盟吸引了外资,却说是中国营商环境不好了,而不是说越南是血汗工厂。
只要有一根国界线,他们的思维就跑偏。正确的认知应该是,哪里企业扎堆,就代表着当地的营商环境在越来越好,哪里企业在流失,则必然是营商环境变差。
放在任何一地都成立,而不因为国界的变化就形成不同的观点。
如果不能破除国界带来的迷思,结果是看不清世界,看不清未来,陷入集体主义叙事中去。
国家,国界这个词,让无数人思维困在中间,摆脱不了。结果就是,他们总是逻辑双标,无法用一个逻辑来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