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古。
北极鲶鱼事件,迎来了终局版,其退休17年的爷爷被纪监委处理了,开除党籍、退休工资降级。然而,这真的是一场胜利吗?当然不。
我是嫌他轻吗?不是!整个事件中,我没有看到任何一丝丝的法治,我看到的只是舆论逼迫和应付了事,他与法治一毛钱关系没有。
事件的起因,是孙女在网上与人争吵中刺痛人心的言论。没有错,这些言论让人愤怒,但是,这些都不是指证她爷爷有罪的具体证据,他只是形成了一个汹涌的网络舆论,无数人看得不爽罢了。
这在古代,叫作风闻奏事,听说有,可能有。
如果仅以这个就开始进行司法调查,那么,这是法治吗?
仅从最后的结论来看,我们也能发现,并没有掌握到什么确切的对方违法的证据,处理的方式依然是党内处分,而不是移送司法机关。
这是罚酒三杯吗?我不这么看。
以当下的反腐形势来说,高官有贪腐证据都得坐牢,这么一个退休十几年的低级别干部算什么?如果有确切的证据,又有如此汹涌的舆论,怎么可能不立案?不刑事打击?
仅以当下的事实,我认为,这么一件事,很有可能是一次网络舆论办案、一次在网络舆论的逼迫下不得不进行的调查,并给出一个应付舆论的结论。
整个调查的目的,似乎只是平息舆论。
“网络御史”们的确是赢了,他们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他们的情绪得到了宣泄,但是,这类事件,真的推进了中国的法治进程吗?
任何法治,都必须建立在正当的程序之上,没有任何确实的证据,是不能向任何一个人发起司法调查的,否则,贴张网络大字报,就把某人抓起来审查的时代,就离你我不远了。
在事件中,仅仅因为她是官员的孙女,炫耀过自己有钱,说过一句
“我只知道我家里有9位数,我想混哪个平台就混哪个平台,想在哪个国家就在哪个国家"
再痛恨腐败,惩治腐败也必须走正常的司法程序。
根据相关规定,按照正常程序 ,也是必须有相应准确的证据,证明其存在涉嫌违纪或职务违法、犯罪的事实,才能进行调查。
但是,深圳纪监委在网络舆论的压力下,很有可能越过了这道红线,仅仅因为网民不满那些刺眼的言论,就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发起了调查。
这不是司法调查,这是舆情处理。
政府屈服于网络舆论的压力,做出跨越法律边界的事,不是一次两次了,在过往的多次引发民情汹涌的事件中,司法往往被扭曲,成为了平息舆论的工具。
我们已经明确地处在一个民粹舆论的时代。
无数人以“人民”的名义,打着追求“公平正义”的名义,在网络上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力量,要求在没有任何事实证据的情况下进行查办,他们不顾法治,不顾现实,不依不饶,才有了这么一个荒唐的结局。
他们要的只是发泄心中愤怒的情绪。
对于这样的结果,我一点也开心不起来,我只感觉深深的恐惧。
我或许可以同意,这个官员或许真就是有腐败,真就是搞了不少钱,或许只是时间久远,现在找不到证据了。
但是,一个法治社会,只能根据证据办案。
法治社会并不是要处理一切犯罪分子,法治社会的真正意涵是保护每一个人的合法权利,而只有正当的法律程序才能做到这一点。
一个法治社会,必须接受所有人怀疑他有罪,但却没有证据无法处理的现实。
如果一个社会不接受这种现实,而肆意破坏正常法律程序的后果,则是任何一人都有可能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被网络舆论送上拘押室接受审查。
李佳琦说错一句话,各种社交媒体后面的言论是什么?给我查!查查他有什么问题。无数这样的言论充斥着网络。
司马南有什么证据吗?没有,仅仅是根据自媒体文章就在网上骂了联想和柳传志三年,他有走过正常的司法程序向司法机关举报吗?没有!
因为他没有真凭实据,他只有猜想,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并不在意这一事件的结果如何,而是他需要持续挑动这些盲从的受众,好从中获取利益。
无数民粹头头,利用大众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一波接一波地在煽动民意,在这滔天的民意下,舆论司法,舆论绑架政策的现象已经初现端倪,并越来越猛。
如果这样的事越来越多,法治中国的进程将会受到严重的伤害。
中国无数行业、企业,都将面临着民粹舆论的巨大风险,一个不小心,就是舆论要打要杀的滔天巨浪。
政府不能在民粹舆论下低头、让步,因为这将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
只有健全的法治,正当的司法程序,没有证据不得对任何一人进行司法调查,保护每一个人的合法权利和合法财产,才能让这个社会变得越来越文明。
不断地在民粹舆论下跨越法治红线,只会带来更大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