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虹口区卫健委信息中心主任钱文雄在办公室自缢离世,让人们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感受到了刺骨的寒意,为这个迅速堕落为血泪之城的东方明珠,又增添了一纸血泪控诉。不知道他的自杀原因。但是卫健委应该是最近上海压力最大的部门之一,这个应当没人怀疑。他所在的信息中心,是出数据的地方。数据,是可以杀人的,数据一出,根据这些所谓“科学”的数据出台的政策就随之而来,可以杀人于无形;数据,既可以将死了的人排除在外,也可以将活人变成死人。例如他自己,就不会被统计在因新冠而死的数据中。所以,数据,只看那些统计它的人想让你看到什么,只看他怎么选定标本,怎么玩弄语言概念。明明应当这样统计,他非得让你那样统计,这的确是可以将人逼死或者逼疯的。然而,他真真切切地就是因新冠而死的。他可能是不堪工作压力,可能受到良心的折磨,可能有其他不为人知的原因,但是他为什么前不自杀后不自杀,恰好在上海封城期间自杀?同是在虹口区,那位32岁的年轻妈妈,在给孩子做完饭之后跳楼自尽。
她为了照顾独居在青浦,且患有听力障碍的爸爸,联系了一位小哥给爸爸送饭菜。她原以为很快就能送到,但是没有想到上海现在是战时紧急状态,小哥当晚7点就出发,穿过重重关卡,跑了27公里,半夜11点才将此后几天的饭菜送到了爸爸手中。她要给这位小哥额外报酬,小哥不要,她就给小哥充了200块话费。多好的闺女,多好的小哥啊!除了那恶心的关卡和盘问,这才是上海应有的模样。然而网暴开始了。你凭什么才给小哥200块,至少还不得500,你怎么这么无耻不要脸?这帮狗娘养的,要是小哥直接要200块,他们是不是马上去举报小哥哄抬物价,把小哥逼死?她可能太过较真,不了解网络生态,可能心理脆弱,可能同样有不为人知的其他原因,然而她为什么早不跳楼晚不跳楼,恰好在上海封城期间跳楼?还有一个5岁孩子的爸爸,是癌症患者,突感不适去医院治疗,在有前一天小区做的核酸的情况下,被要求应进行本院的核酸才可以收治,于是在等待的过程中离世。他临死前的最后一句话是:“你去问问医生,我的核酸报告出来了吗?”
第二,为什么小区做的核酸不算数,那一轮又一轮地做的意义何在?烧钱玩?第三,到底是癌症严重,还是奥密克戎严重?你要是非说一个20多万例、没有听说死亡病例的病毒,比癌症还严重,那我无话可说。第四,是不是如果阳性就不收治?如果是,与第一条矛盾了,那要医院干什么用呢?如果不是,也就是不论阴性阳性都要收治,那又为什么非要等报告出来?一边收治,顺便把核酸做了,为什么不可以?人家都有人家的道理,我想不通,可能主要是我智商不够吧。当然,这位5岁孩子的爸爸,也不会被统计在因新冠而死的表单中。可是,他也真真切切地死于2022年4月,封禁期间。
还有,周盛妮护士,哮喘病爸爸,郎咸平妈妈,等等。他们都不会出现在新冠数据中。
不仅如此,若干年以后,他们的死亡会被列入到“正常死亡”数据中。毕竟,每年自杀的人,因癌症而死的人,得不到及时救治的,人太多,他们会成为几十万或者几百万分之一,跟因车祸而死、因吸烟酗酒而死、因心肌梗塞而死的人们一起,成为一个冰冷的“合计数”,被“正常”地永久遗忘。但是我们不能这样做。上海没有方方,但是每个人都是方方,都是亲历者、见证者、记录者;每个人也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饭店老板、企业员工、老师、工程师、码农、医生、护士、搬砖的,以及最重要的,爸爸妈妈,丈夫妻子,儿子女儿。所以,在死亡原因数据列表中,会出现一个新的死因:封城。因为,这些死亡,如果放在平日,而不是这种战时状态,本来就不会发生。![]()
发送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