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一种流行的观点:北上广深的房子之所以贵,是因为政府管制,限制土地供应,以至于人为提高了房价。只要政府放松土地管制,允许大量开发房地产,一线城市的房价就会下跌。
我的朋友至少90%都是这种观点。他们认为上海这种大城市更应该无限制放宽土地供应,这样就可以让房价跌到大家都买得起。
甚至有个朋友认为,只要允许民间土地自由买卖,即便房价降低到一平米八千元,依然有相当高的利润,农民们一定还会继续卖地造房子,所以他坚信只要土地归私人所有,政府完全不管制,上海的房价可以降低到每平米八千元。
对于这种观点,我是完全不信的。
房价真不是政府想管就可以管得住,更不是政府一管制土地就可以涨起来。
决定房价的关键,首先是老百姓手里有多少钱,他们愿意花多少钱买某个地方的房子。换句话说,决定房价的关键是民众的富裕程度,以及他们对某个地点的房子的喜欢程度。政府是否放开土地管制,我认为关系不大。
02
房价真的是靠管制土地供应就能提高吗?当然不是。
比如说徐州丰县的房子,无论政府怎么管制土地,房价都只有六千。如果政府想抬高房价,不批地造房,你觉得丰县的房价会提高到三万么?
当然不会。丰县人会这么想:老子为何要住在丰县这种鬼地方,到徐州市区买房不好么,到苏州住也可以啊,即便搬到扬州,也不见得比丰县差。一平米三万元在丰县买房?老子脑袋有病啊。
如果丰县限制土地供应,以至于房价短期从六千涨到三万,这是不可持续的,接下来很快就是丰县人口大流失,大批的人跑去徐州、苏州、扬州、南京、无锡。结果是丰县由于人口飞速外流,各种产业飞速外流,不仅房价保不住一万,还会跟鹤岗一样房价飞跌,可能从现在的六千跌倒跌倒四千,甚至三千。
一个没有吸引力的城市,无论它怎么限制土地供给,都不可能把房价搞上去,相反的,只会把人和产业赶跑,让房价继续下跌。
03
上海深圳的房价是靠土地管制炒起来的么?
当然不是。之所以房价可以这么贵,是因为大家认为这地方好,以后房价还会更贵,因为这是人口流入的大城市,有无数机会的城市,值得花大钱在这里买房。
如果上海土地都是农民私有,想造多少房子就造多少房子,上海房价真的会跌到八千?
以上海这座城市的吸引力,很多人认为值得花一千万在这里买房定居。
如果房价十万一平米,他们只买得起一百平米。
如果房价跌倒五万,他们就会买二百平方米。因为他们觉得值得花一千万买房。
如果房价跌倒二万?他们可能会买五百平米。因为他们有一千万块钱。
实际上情况跟这会有所区别。因为上海一旦房价下跌,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到上海买房,他们发现上海的房子买得起了。
如果上海房价降到五万,六个钱包可以凑出四百万家产的人就会想在上海买房。
如果上海房价降到三万,六个钱包可以凑出二百万的人会到上海买房。
这些人数会有多少呢?三百万?五百万万?
不。那时候想到上海买房的人绝不是三百万、五百万。也不是三千万、五千万。
而是至少有一个亿。
上海这地方,短短几年,就会变成人口五千万的城市。再过几年,人口就是一亿。
人口5000万的城市,房价会比2400万的城市更便宜么?显然不会。
中国人对于聚集的偏好,类似于日本人,而不是美国人。日本全国就有二个城市群,一个是东京,一个是大阪。别的地方都吸引不到人。
中国也差不多,有吸引力的一个地方叫长三角,一个地方叫珠三角。与日本不同的是:中国有十四亿人,相当于十个日本。所以中国可以打造比东京和大阪都市圈大得多的超级城市圈。
长三角、珠三角这种地方,不仅可能出现人口五千万的超级大城市,还可以出现人口一个亿的超级大城市。
04
如果有一天上海变成人口一亿的大城市,长宁区和静安区的房子会跌价到二万一平米么?
不会的,那时候静安区和长宁区的房价应该是五十万一平米。
当然,一亿人口的大上海都市圈也会有一些稍微廉价的房子,一平米只有四万出头。比如说上海市启东区,上海市秀洲区,上海市海盐区,上海市太仓区,上海市沙家浜镇,上海市西塘镇,上海市南浔区,这些地方的房子,普通百姓还是买得起的。
至于住不起上海和珠三角的民众,也不需要太担心,那时候大量的人口会迁移到几个超大城市,中西部的县城都会变得和鹤岗一样,房价特低。你若是不嫌弃那些人口流出的废弃小县城,不在乎一个小区只有15%的住户,随便找个地方住,房价真的是接近免费。
大城市的限购和各种土地限制政策,主要是为了保护其他一些不那么景气的小城市。尤其是小县城。
真正放开管制的时候,很多不景气城市都会逐步成为废墟。或许适合拍摄鬼片。
05
上海的房价并不是今天才变得很贵。上海中心地段的房价,早在民国时期就很贵。
做一个简单对比。鲁迅当年在北京八道湾花了3500元买了一座大院子。这座院子,有人按照今天的北京房价给它做了个估价,价值1.92亿人民币。
当然,1.92亿是今天的价格。当年它就是3500元。
在鲁迅北京买房的年代,如果他要在上海法租界买这么大的豪宅,需要花多少钱呢?
当时法租界同等豪宅的价格大约是三十多万。接近北京的一百倍。
别说法租界,即便是上海普通地段,土地价格也是北京的三十多倍。
上海租界的土地价格一直飞涨,1863年上海公共租界的土地平均价是每亩1318两银,到1907年达到9606两,升值七倍多;1920年上海公共租界的土地平均价是10476两银,1933年达到了33877两。
有一种说法是:大清国百姓普通家庭的年收入是33两银子,而他们的年开支却要接近35两银子,因此他们基本上完全没有精力想别的东西,因此便于统治。
按照每户人家年入33两银子计算,上海租界地价每亩地33877两银子,相当于普通百姓家庭一千年的收入。如果他们属于比较殷实的人家,省吃俭用,一年省下十两银子,多少年可以在上海租界买地造房子?大约是3388年,就是从商朝盘庚迁都的甲骨文时代开始计算,一直省钱到公元2088年。
鲁迅这种高薪阶层,收入是普通百姓的几十倍,却从未想过在上海市中心买房,因为买不起。
一线城市的市中心,房价并不是为普通百姓准备的。因为你不属于那个阶级。
06
万物皆有兴衰。人们总会更愿意迁移到更好的地方。历史上的一些繁华之都,已经繁华不再。长安、洛阳、扬州,早已经不是一线城市。曾经繁华精致的时尚东京府,现在是对年轻人毫无吸引力的开封。
商殷只是地下的一座废墟。
当年的工业重镇、直辖市,有些早已经被人遗忘。长春曾经是世界上规划最好的都市。曾经遍地外国人的远东时尚之都哈尔滨,已不再国际化。人均GDP超越内地一个数量级的满洲国,现在是风华不再的东三省。
香港、上海崛起为繁华城市,不过一百年时间。陆家嘴从浦东乡下的「牡丹乡花木村」的一片农田,变成国际金融中心,只用了十几年。
深圳从地图上的一个圈,变成一线城市,也只用了二十多年。
繁华城市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越来越大。这也意味着不景气区域的飞速衰退。
如今对大城市的各种限购,各种土地政策,不过是避免大城市飞速膨胀的权宜之计。一旦放开土地管制,大城市的膨胀不可避免,更多城市的鹤岗化更是不可避免。
但是不要指望大城市膨胀后,低收入的普通百姓就能买得起市中心的房子。无论土地供应多么充分,廉价的只能是周边的房子,而不是市中心。
如今上海周边的房子也很便宜。你到金山区,能看到一万多到二万的商品房,也能看到八、九千的商业用房。
但是这些地方,即便不限购,也还是没人买。因为它们是金山、奉贤、吕巷、枫泾、崇明,在上海人眼里依然是乡下,而不是上海。
风高浪急,随机择号发文。为了每日追更或者第一时间知晓本号动态,请务必添加微信号防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