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刚召开,总基调是全力拼经济。想当国师想疯了的任泽平,第一时间发表文章《2023年怎么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重大信号》。全文用13个方面,一一对标会议的主要精神,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任泽平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天日可鉴。针对会议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任泽平都有具体的操作办法,大都以“可以考虑……”为开头。例如“总基调:全力拼经济”,他的建议是“可以考虑,将2023年GDP增速目标设定为5%以上”;“积极的财政政策”,他建议可以提高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带动全社会投资”, 他说“可以考虑实施以新能源为核心的新一轮扩大内需经济复苏计划”,力度太小了容易导致信心耗散,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所以力度要对标1998年应对亚洲金融风暴、2009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可以考虑生育补贴、休假激励;“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可以考虑下调二套房首付、下调首套房贷款利率以支持首套刚需、对低收入家庭和应届生租房支出进行补贴,降低交易税费等;任泽平,求你了,你千万别考虑了,你越考虑,经济就越要完蛋。你看他一脸媚态的那个样子!政策一出,他就在确保这些政策如何落地的问题上绞尽脑汁,一个活脱脱的“应声虫”、“跟屁虫”的形象跃然纸上。号称“经济学家”,不就政策本身、以及它的长远效果进行任何分析,而只是“您定了,我来负责操刀”,那就把经济学家降格为一个技术员的角色。如果一个经济学家这样做,那他实际上应当转行去宣传部门,他已经丧失了一个经济学家应有的功能和品格。因为经济学家的使命,从来不是像一个工程技术人员一样执行命令,而是就那些经济政策到底能不能实现拼经济的目的进行逻辑分析和判断。任泽平的所有“可以考虑”,归根结底只有一个关键词:发钱。投资不行了,国家发钱“投资”啊;没钱花了,发债券啊;消费不动了,发消费券啊;生育率下降了,发补贴啊。反正没有发钱解决不了的事,这是经济发展的万能良方。如果发钱能够解决问题,经济发展就太简单了,央行昼夜不停地印就可以了。津巴布韦的穆加贝和委内瑞拉的查韦斯,当初一定是一个任泽平灵魂附体的人辅佐的,他们若地下有知,应当把“甚合吾意”的好拍档任泽平带走!作为一个拙劣的凯恩斯主义者和忠诚的国家万能论者,其他的“可以考虑”,过去基本都写过了,这次他提出的不同凡响的建议的核心,是发消费券。在他的文章中,关于刺激消费,给出的“可以考虑”为“在资金来源上,可以定向与公开市场操作相结合发行特别国债;在发放范围上,消费券应覆盖所有行业、按人均发放,体现普惠性和公平性,带动全民消费;可设置补贴率,比如80%;在发放通道上,线上发行为主、多平台结合,有条件的城市可试点采用数字人民币。”然后还给出了他过去的参考文章《关于发放消费券的建议》,谈到消费券的好处时,第一条就说:“第一大好处是有助于恢复居民的消费能力,打通国民经济循环,消费需求起来了,生产和投资就能够恢复,经济就盘活了,这是恢复经济的关键一招。”第二大好处是“让每个人都感到政府的温暖和关怀,共渡难关,点燃希望。”第三大好处是“借此推动银行数字货币改革的普及,减轻地方本就偏紧的财政压力。”最后总结道:“一张小小的消费券,既打通了国民经济循环,又缓解了财政压力,更收获了民心和信心,一举三得。”税收就是将资源从生产领域抽走,减少资本积累,由此缩减生产,因此必然不利于“拼经济”,这是个很直观很浅显的道理。世界上所有的经济进步,都与低税收紧密相关,从来没听说过高额的税收能促进经济进步这样的鬼话。税收也从来不是“中立”的,从一个人那里征税,然后把相同的税收花在这个人头上,那将使征税这个过程变得荒诞不经,因此税收必然意味着转移支付。发钞就是信贷扩张,它有“坎蒂隆效应”,就是谁先拿到信贷资金谁受益,后拿到的就受损;不断地发钞稀释人们的财富、造成物价高企,同时引发金融混乱和经济危机。这两种手段都违背了社会基本的伦理,是对财产的直接侵犯。把一部分人的财产装进另一部分人口袋,让他们去消费,请问公平和正义何在?一部分人拿到了消费券,似乎受益了,但实际上全社会资本积累减少,必然造成企业的破产和规模的缩减,由此降低了工资率,提高了失业率,所有的后果,最终还得由自己买单。是个人就会消费。因为他不消费就活不成。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因为资源总是稀缺的,实现目的的手段总是有限,只要经济进步了,人的收入提高了,人自然会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实现消费升级,更不需要谁去刺激。中国改开40年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的普遍改善,是靠发消费券“刺激”出来的吗?当然不是,它是在财产权更有保障的基础上,人们的企业家才能充分发挥,靠辛勤奋斗打拼出来的。消费以生产为前提,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人总是先生产出别人需要的东西,换来钱,然后才去消费的。一个人之所以消费下降了,是因为生产遭到了破坏,因此他失业了、或者收入降低了,储蓄减少了,所以必须将有限的钱用于最重要的目的,即温饱,不敢用来消费其他东西了,比如吃的更好穿得更好而且去ktv,表现出来的就是消费低迷。这时候应当尽可能地保障财产权,让人们对未来更有信心,于是才能更好地增加储蓄积累资本。现在你任泽平说要刺激消费,那就是把本来就减少的资本进一步消耗,就是让人们过有今天没明天的生活,以后的日子只会更苦。任泽平,你如果真的相信刺激消费那一套,就跟林采宜说的“把钱花光,为国争光”一样,那请你这个如此忧国忧民的经济学家先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拿出来花光了如何?任泽平生怕消费券发得不够多,说“消费券发行力度要大,可发放千亿、万亿级消费券,带动全民消费。在发放范围上,消费券应覆盖所有行业、按人均发放,体现普惠性和公平性,可用身份证辅助;设置一定补贴率,如80%,即消费满100元,使用80元的形式。”你看看这个丧心病狂的建议,他就是怕你“六个钱包”还不够空,必须全部贡献了,来“为国争光”。他说消费券的发放相当于直接降低物价,问题是,物价并不会这样降下去,而只是财政为此买单了而已。有消费券支持的行业,消费可能会有一定提振,带动这个行业的产能扩大。但是永远不要忘记,资源是有限的,用在这里就用不到那里。这个行业要扩张,就必然在市场上竞买稀缺资源,由此其他行业的生产就受阻,最终造成资源配置的错误和生产结构的严重扭曲。扭曲的生产结构,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呢?就是生产能力的下降,总的供给的减少,其他行业的物价上涨了。很简单的道理,你给馒头发补贴,馒头行业扩张了,价格似乎下降了;但是人不能光吃馒头,还要吃肉,结果生产肉的资源不足了,所以肉涨价了。在你这里受到的优惠,在那里加倍偿还。补贴发的越多,生产结构扭曲得就越严重,供给就越少,造成的普遍危害就越大。道理很简单,每个人的生活处境都不同,财富水平也不同,价值偏好更不同。给一个百万富翁发5000元消费券,跟给一个贫民发消费券,造成的结果截然不同。一个穷人所消费的商品,跟富人消费的商品是不同的,对他们的效用也是不同的。对汽车行业进行消费补贴,受益的并不是买不起汽车的人,而是那些本来就能买得起汽车的人。给特斯拉发补贴,并不能施惠于菜农,而是让有钱人占了便宜。搞经济适用房,并没有造福多少贫困阶层,而是开着特斯拉的人买到了经济适用房。这个过程中,有无法避免的腐败和权力寻租。哪个行业被纳入受补贴的行业,就意味着哪个行业或者企业能扩大销售拿到补贴。因此你懂的。如果对所有行业所有人都发消费券,那何不直接搞所有商品的配额制呢?如果补贴率80%,那何不搞成100%呢,效果岂不是更好?这是什么呢?我们不是没有实行过,一切凭票供应,一分钱都不用花,要钱也没用。第五,所谓数字人民币发放消费券,就是让错误的事情更高效。任泽平说,线上发放消费券优势众多。香港曾给居民发放5000港币的电子消费券,从发放过程看,线上发放具有“成本低”、“见效快”、“覆盖范围广”、“定向精准”的特点。平台交易公开透明,能通过实时大数据分析技术识别和阻断刷单交易,实时跟踪每笔消费券去向,保证商户核销消费券的真实性,减少行政成本;消费券直达百姓、用时少;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区域范围和不同人群定向发放。郑州2020年4月3日首批5000万元消费券发放仅用了150秒,杭州4月3日发放的1.5亿元消费券在不到100秒内发放完毕。要知道,让补贴这种政策对经济危害变小的途径,恰恰在于它的低效,人们为了取得补贴,不得不与繁文缛节的官僚体系打交道,因此降低了补贴发放的速度和数量。我们要知道,对于一件错误的事情,不能使它高效化,而应当尽可能地使其低效。就像抢劫,你不能主张看谁抢得更“高效”,而是尽可能地使其抢不成。杀人,也不能像吉洛丁医生一样,千方百计搞一个断头台,让人头落地得更顺畅。任泽平,你不要再“可以考虑”了。发展经济,只要奉行市场经济原则,保障财产权,自由交换就够了。你的所有歪理邪说,都是在破坏市场、侵犯财产权,妨害自由交换,与拼经济的目标都是背道而驰的。所以现在应当考虑的是,任泽平,你赶紧滚蛋!
![]()
用经济学思维理解世界,用市场的逻辑创造幸福。强烈推荐经济学科普作家亮叔的《给孩子的极简经济学课:童话故事里的经济学》。用大家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系统讲解经济学知识,通俗易懂又有趣。课程适合10岁以上孩子,亦适合成年人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