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钢·精英日课》的第五季已经开始更新了。这一季提供的服务,仍然是为你追踪和讲解新出版的英文书,让你和全球精英的思想保持同步。
在第五季中,万维钢老师带来的第一本书,书名如果翻译成中文,叫做《内部掌控,外部影响》,作者是哥伦比亚商学院教授希滕德拉·瓦德瓦。这本书值得关注的理由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万维钢老师的分享。
↓点击下图加入课程↓
你好,我是万维钢。
世间大多数人随波逐流,而有些人一看就器宇不凡,你能感到他身上有点东西。长期沉浸于一项事业会让人挂相,常年的独特心态能直接改变外貌。
我们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都在塑造我们的形象。要不怎么传说林肯有句话说「每个过了四十岁的人都应该为自己的长相负责。」
气质是修行出来的。除了在生活中历练,瓦德瓦有他自己的一套修行方法。一个是他作为印度教教徒经常冥想。
他列举了一些冥想的好处,其中有些算是有科学研究证据,也是热门话题。一个是他认识很多人,他能从别人的人生中总结一些感悟。
还有一个方法是思想实验。瓦德瓦会把自己代入到历史上那些大人物身上,“假设当时我是林肯,我会怎么做” —— 这也是陈寅恪先生说的「了解之同情」:你理解了那些历史人物为什么会有看似矛盾的行为,你能同情他们的复杂心态,你自己也会慢慢变复杂。
但如果只有价值观,没有目标,那也不好。因为你会很松懈,缺乏野心。你固然可以每天静看花开花落欣赏世间的美好,但是你不会取得任何成就。
合理的人生应该既有价值观又有目标。而瓦德瓦的洞见在于,理想人生的所有目标,最好都是从你的价值观中提取出来的。
你的价值观会有很多个取向,你最好专注于一个方向用力。设定并且完成一个个从这一项价值观中提取出来的目标,就是你的「目的」。
我用一个公式概括,就是 ——
目的 = 价值观 × (目标1 + 目标2 + 目标3 + …)
目的是一个以价值观为导向的目标系统。比如你有一个价值观是“崇尚科技”,那么你可以设定的一个目的就是“用科技推动世界进步”。
为了这个目的你可以设定一系列具体的目标,比如“设计一个新产品”、“参与一项研发并取得专利”、“帮朋友解决一个技术难题”等等。
这个系统最大的好处就是目的既不可能完全实现,又可以随时实现。你能说你什么时候完成了“用科技推动世界进步”吗?
当然不能,你得为此奋斗终生 —— 可是你每天完成的每一个小目标都是在为了这个目的而努力。这样你就避免了佛学说的那个不满足之苦。
有了目的,你根据可利用的资源和自身的能力,选择一个个符合价值观的目标作为奋斗的里程碑,这样每次都能前进一点,永不停止。
目的系统的另一个好处是你可以随时调整其中的目标。特别在今天这个时代,外部条件总在变化,很多事情是你不可控的。
你想要成为一个科学家,可是考研失败了。但你的价值观是热爱科学,你的目的是探索世界,这都不需要因为没考上研而改变 —— 也许你可以把其中“当科学家”这个小目标改为“当科学记者”。
有了目的,目标既可以扩大,也可以缩小,也可以横向移动,你的人生意义就保住了。
1
扰动(Stir)
格雷厄姆本来是个家庭主妇,别人都觉得她肯定会干脆把公司卖掉,但没想到她发现管理报社还挺有意思。她接触到了新闻自由、无偏见新闻的理念。
几年后赶上尼克松水门事件,《华盛顿邮报》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一时间格雷厄姆成了争议人物……她一看原来人生还可以这样过!她找到了人生的目的,坚持用自由独立理念办报,成就了传奇。
2
寻找(Search)
你应该主动寻找。
可能你只是觉得应该做点有意义的事,但是不知道该做什么,这说明你的价值观还不够强烈。为此你需要先有过硬的世界观。
你得强烈地想要知道这个世界是怎么回事儿。世界变化的规律是什么?谁说了算?为什么世上有那么多不合理的事情?
然后你看看你能在其中做什么,你应该做什么。人到了困顿的时候,尤其得多读书。
3
定义(Define)
因为他知道印度需要的不仅仅是独立,印度还需要进步。搞独立不能把国家搞成一个烂摊子。这种知道妥协,有张有弛、有理有利有节还有韧性的革命者才是最厉害的。
4
专注(Focus)
从人生的某个时期开始,你的目的已经明确了。现在你完全知道自己要做一个什么人,那么剩下的就是要专注。
最理想的情况是从事一个和目的一致的职业。你想搞物理研究,你就应该做一个物理学家。
然而现实很骨感,可能你只能从事一项跟目的关系不大、甚至很低微的工作,那怎么办呢?瓦德瓦的建议是你可以先把任何工作都变成跟目的有关的工作。
医院里有些清洁工不认为自己是清洁工,他们认为自己是帮助病人的人。把医院环境打扫干净,就是在参与治疗。
看看哪个病人没有家属来探望,主动去陪她聊聊天,这也是完成了一项帮助他人康复的小目标。目的感可以体现在任何微小的项目上。
但是不要忘了追求最符合你目的的理想事业。刘慈欣身在电厂偷偷写小说,因为他认为他不是一个工程师,他是一个科幻作家。
瓦德瓦讲有个索马里移民在伦敦是开出租车,可是他真正喜欢的是新闻,于是他一边跑出租一边追踪警方动态,有消息就向电视台爆料……时间长了之后,新闻界的人都认识他了,他真的得到了一个新闻工作。
大人物之所以会挂相,你在他们身边就能感受到他们的能量,最根本的就是因为他们专注。你一看就知道这个人是谁,因为目的已经塑造了他。
5
融合(Fuse)
有目的的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随时在每一件事中都践行目的。
甘地有个著名的小故事是有一次他上火车的时候把一只鞋掉在了站台上,火车已经开动了,他没法下车捡鞋……他就马上把另一只鞋也脱下来扔向站台。甘地说如果有人想要那只鞋,就可以两只一起穿走了。
有个亿万富翁叫理查德·布兰森(Sir Richard Branson),有一次做电视节目。在节目录制的间隙,布兰森跟记者聊天,问那个记者有什么梦想。然后他非常关切地说你应该注意体重了,得健康长寿才能实现你的梦想啊。
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妻子埃莉诺·罗斯福,有一次在佛罗里达度假,听说附近有个小餐馆的员工在闹罢工。她立即参与进去,了解了罢工的原因,帮助促成了管理层和工人和解。
还有很多例子。这些人不但在实践自己的价值观,而且在一些很小的事情上、根本没人关注的事情上实践价值观。
你看这些故事是不是让你对「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有更深的理解呢?这不一定是行善的问题,可以是任何价值观。这是一个人已经与价值观融为一体,他变成了这种价值观的化身。
瓦德瓦说这比“做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情”更有成就感。你是在用你的激情和才能去为你的目的服务。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那个目的,你会发现生命中每一分一秒都无比珍贵。
最后咱们看看乔布斯的人生目的是如何从扰动、定义到融合的。
1.尚无中文版的英文好书连载解读;
2.人文社科领域新思想解读;
3.结构化知识专题的系统化学习;
4.改变三观的硬知识、通识性软技能和理工科思维方法;
5.读书和学习方法的专题分享。
↓点击下图加入课程↓
👉🏻 《精英日课第五季》
点个赞或者点个“在看”,让更多朋友拥有精英的见识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