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古。
财富不平等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
市场经济的基础是生产的物质资料的私人所有和私人企业家精神。
指挥企业家生产的是消费者,由消费者通过购买或拒绝购买,最终决定应该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品质如何。
而对于那些能够最好地满足他们的愿望的商人,他们给予的回报是使之有利可图。
而那些错误生产或成本过高的商人,则无利可图。
这些人被称作为市场经济的失败者,他们想为消费者服务,但他们失败了,消费者抛弃了他们。
企业创造的利润能够让资源进行转移,生产要素就会转移到那些成功的商人手里,因为他们能更为充分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于是,成功的企业越做越大。
相反,亏损则让那些失败的商人失去了对生产要素的控制权,他们在亏损的压力下,被迫解散工人,出售土地和机器。
在一个更为纯粹的市场经济体中,财产的真正所有者是消费者。
企业家不过是受托人。
在市场中,每时每刻,消费者都在用手里的钞票进行投票,他们在决定谁应该拥有多少土地,拥有多少机器。
是消费者在决定商人们的命运,他们决定谁富有,谁失败。
这就是消费者主权。
消费者主权是贫富的来源,是收入不平等的来源,只要消费者有权决定商人的贫富,那收入不平等就会自然出现。
财富与收入的不平等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
消费者主权赋予消费者至高无上的地位,使他们有权迫使所有从事生产活动的人对他们俯首听命。
市场经济之伟大在于,消费者迫使所有从事生产活动的人竭尽全力服务于消费者。
是消费者在推动商人之间的竞争,而那些能最好地服务于消费者的人则成为了巨富。
有人说,在漫长的君主时代,也是市场经济。
完全不对,当时的土地的私人占有是进行征服的君主和贵族们暴力掠夺或接受贡纳的结果。
有些人占得多,有些人占得少,有些人一无所有,而这都是由君主和贵族们一手决定的。
他不是消费者用投票选择的结果。
这种贫富差距,是暴力抢劫的结果,而不是消费者主权的结果。
而在抢劫的过程中,被抢的一方,是利益和权利的损失者,他们被迫流离失所,成为贫民。
但在市场经济中,情况完全不同。
一个企业做大,并不会损害别人的利益,相反,越来越多的大企业出现,会改进其他人的生活环境。
亿万富翁之所以致富,是因为他们为整个社会提供了以前人们想象不到的商品和服务。
正如同比尔盖茨,用他的软件服务帮助这个世界上无数的企业提高了效率。
如果法律阻止盖茨致富,那么,我们就无法使用高效的办公软件来完成工作。
美国人之所以在二十世纪初能享有有史以来最高的生活水准,一个普通工人可以通过工作养活一大家子人,就是因为美国的几代人从来没有采取过“均财富”、“再分配”的政策。
财富和收入的不平等是群众幸福安宁的原因,而不是任何人穷困不幸的起因。
在那些“不平等程度较低”的地方,普通人的生活水平肯定也比较低,比如朝鲜。
然而分配的呼声永远存在。
在那些欧美政治煽动家看来,他们所说的财富与收入“分配”中的不平等,本身就是所有罪恶中最不能容忍的罪恶。
于是美国开始了征收累进税,开始了遗产税。
这些所谓的正义必然要求某种平等的分配。
因此,没收富人的剩余或至少其中的一大部分并将其分配给那些所得较少的人,就是“公平的、有利的”。
这些均贫富的思维中隐含的一个前提是:
这样一种政策并不会损害总体生产数量。
然而,发达国家的实践说明了一个事实,即使分富人的钱,普通人的收入也没有增加多少。
一百年欧美国家都在分配财产,高额所得税和遗产税成为标配,然而,这种分配后,普通人的购买力增加的数量也要远远小于流行的幻想夸大地想象的数量。
即使你把马云的财富全部分掉,中国每一个人的财富也只增加了一两百块人民币罢了。
实际上,富人的奢侈消费只占到国家整个消费中很小比例。
富人的绝大多数收入,并不是用于消费,而是用于储蓄,进行投资。
如果一个富人赚到了钱,马上开始进行各种奢迷的消费,他可能累积进巨额财富吗?
这完全是普通人错误的想象。
真正的事实是,富人之所以会积聚起巨额财富,因为他们的收入绝大部分用于再投资。
如果成功的商人本来准备重新投入生产性活动的资金,被国家用于当期支出,或者分配给那些消费它们的人,那么,资本的进一步积累就会放缓,或者完全停滞。
这时,抢劫富人的收入就代表着资本的消耗。
被分到钱的人,必然就是增加消费。欧美普通穷人一分钱都不会储蓄,会全部消费掉,甚至还负债务。
这就意味着,本来是生产力的来源——资本,却变成了消费。
那么,经济、技术还能进步吗?
富人在高所得税和遗产税的压力下,也会倾向于更多的消费,而不是投资。
如果没有投资,那生产力怎么出现?
任何一个穷国都无比希望投资的来临,因为本国财富积累不够、资本不够,只有资本和投资的来临,才能让生产力提升,才能提高总体生活水平了。
如果当今美国涉及公司利润税、个人所得税和遗产税的法律,在二十世纪前就开始实施,那么,那些曾经提高了“普通人”生活水平的新产品,要么根本就不会被生产出来,要么,数量很少,只够极少数享用的。
如果亨利·福特的利润刚一产生就被税务官征走,就不会有福特公司。
我们现在看到的仍将是 1895 年的商业结构。
新资本的积累将完全停止或是积累速度大大放慢。生产活动的扩张速度将大大低于人口增长速度。这种状态的后果,可想而知。
所有试图通过分配消费不平等的人们,他们都忽略了问题的关键所在,那就是消费者至高无上。
盈亏状况告诉企业家消费者最迫切地需要什么。只有企业家装进兜里的利润能使他调整自己的活动以适应消费者的需求。
如果利润被没收了,那么,他就无法满足消费者发给他的指令。那时,市场经济就失去了其方向盘。整个经济将陷入彻底的混乱中。.
只有东西生产出来,人们才能消费。
我们时代的大问题恰恰在此:由谁来决定该生产什么、消费什么,是民众,还是国家?是消费者自己,还是家长制的政府?
如果我们觉得应该由消费者决定,那就等于选择了市场经济;
如果我们说由政府来决定,那就选择了社会主义。
没有什么第三种解决方案。各种各样的生产要素的每一单位应该用到什么地方,这样的决定是不可能分开作出的。
消费者的至高无上地位体现在它能把生产的物质要素、因而也就能把生产活动的管理,交付给那么能以最高效率向他们提供服务的人手里。
这必然意味着财富和收入的不平等。
如果我们想彻底取消这种财富与收入的不平等,就必须抛弃资本主义。
这些人把不平等看作是一种罪恶。
他们宣称,不平等本身就是坏的,而他们认为,较低程度的不平等比较高程度的不平等要少一点恶,就好象一个人体内的毒素少一点,相比于毒素水平较高,对人总要好一点一样。
于是,不平等成为了永恒的现象,成为了永远都无法消灭的结果。
因为不管一个社会多么富有,总有收入差距。消灭不平等的政策只要开启,就不会有终局。
德国政府现在将德国境内最低收入的20%的人定义为穷人,这种定义模式意味着永远会存在穷人,直至全国人民的收入保持完全的一致。
而这时,德国将成为一个均贫的国家。
从未有人想过,在1913年美国开征个人所得税时,普通税率为1%。第一次经济危机期间,个人所得税最低边际税率达到历史最低值,只有0.375%。
从1932年开始,税率水平逐年增高,至1944年最高边际税率达94%。
目前,美国个人所得税采用六级超额累进税率结构,税率分别为10%、15%、25%、28%、33%和35%。
一百年期间,美国均贫富的税率根本停不下来,因为美国不仅实施了个人所得税,还实施了长达近一个世界的遗产税,税率最高时也达到了50%以上,还实施了资本利得税。
2022年,美国政府的开支达到了10万亿美元,这些支出全部源自于税收,政府开支达到了美国GDP总额的近一半。
号称自由之地的美国,早已在全世界均贫富的浪潮中,走得很远很远。
大量的资本从企业家手里转移到到政府手里,资本被消灭了,直接变成了消费,因此今天的美国也面临着投资不足的问题,因为资本的力量被严重削弱。
可以肯定地说,但凡实施“均贫富”的模式,必然会导致资本的匮乏,最后导致当地生产力的减少,消费者的地位被削弱。
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是帝王,是指挥资本流向的真正号令之人,但可悲的是,人们并不能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在放弃自己的能力,将指挥的能力转移给其他人,从而让自己丧失消费者主权。
各国政府对资本进行税收上的剥夺,使得全球投资越来越少,越来越稀缺,各地政府不得不去争夺少数的外来投资,以给本国人民增加就业机会。
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各国政府的开支越来越庞大,他们甚至无法控制自己的支出规模,量入为出的财政原则已被彻底抛弃,税收不够就发钞,以应对越来越庞大的财政支出。
少有政府在进行财政支出上的改革,这就是世界的悲哀。
在庞大的财政支出中,可见的就是资本被消灭掉了,本来他们可以形成庞大的生产力,为消费者服务,为就业者提供岗位,世界远可以更加繁荣。
人们看不到看不见的,默许这一切发生,甚至积极制造社会舆论鼓励政府分更多的钱,亲手将繁荣埋葬,让自己变得更加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