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只给少数人看 ,作者邓新华
帮你读财经。逻辑先于立场。
文丨邓新华
前几天看到一个视频,有人问来自台湾地区的两个老人,1990年月收入多少。其中一位老人在银行工作,说当时月收入8万台币,相当于2万人民币。另一位老人开游览车的,月收入十五六万台币,当然工作就比较辛苦了。
评论区一片惊叹。有人说,自己1980年代月工资170元,也就是说,那位老人一个月的收入,相当于这个人100多个月的收入。
1980年代确实是这样。那时候随便哪个台湾人回大陆,都被当成超级有钱人。我有个老乡,他的伯父在台湾,他读中学时,吃穿用度跟别人不一样,因此而获得了一个响亮的外号:“台胞”。
但是大陆改革开放几十年下来,经济飞速发展,而台湾人的收入增长居然停滞了,于是现在两岸基本已经没有收入差距。
那么台湾人的收入增长为什么停滞了呢?是因为台湾地区对经济的干预越来越多。
十几年前,我曾遇到一位台湾媒体人。我说,台湾地区管制也挺多的啊。比如,政客对农村土地严格管制,农地不得用于其他用途,这严重影响了台湾经济发展。没想到这位媒体人听了后极为愤怒。她列举了很多理由,来说明土地管制多么必要。她谴责我盲目相信市场。
我接触过的台湾人以媒体人为多,从他们的观念来看,他们基本都可以归属于干预主义者。
这就是我要说的,市场经济最为诡异的一幕。
台湾地区走向繁荣,是因为1960、1970年代搞了市场经济。刚开始搞搞市场经济,经济快速改善,人们发现市场经济真不错,好,那就再多点市场经济吧。搞着搞着,变富裕了。但是台湾富裕以后,按理说应该继续坚持市场经济,以变得更富裕吧?可是,1980年代,台湾民众却转向了干预主义。于是,他们的收入增长停滞了。
而大陆接力进行市场化改革,同样实现了收入快速增长,按理说,这再次证明了,要想富,就必须得搞市场经济吧?台湾民众看到大陆经济追上来,应该醒醒,回头去搞搞市场经济吧?
可台湾民众依然还是相信干预主义。
大陆也上演过完全相同的一幕。1980年代,人们从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中尝到甜头,于是人们说:“再多来点市场经济。”1990年代、2000年代,市场因素越来越多,经济越来越繁荣。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主流的观念突然变得越来越倾向干预。
这诡异的一幕是全球现象。
目前为止,没有看到任何国家、地区走出这诡异的一幕。
区别仅仅在于坚持市场经济时间的长短。
阿根廷,100多年前搞市场经济,变得很富裕,那时候欧洲人爱说:“你富得像个阿根廷人。”但阿根廷富了以后,转向干预主义,然后越来越穷,可阿根廷人这100多年来也没有反思过干预主义。现在看米莱能不能改变阿根廷吧。
日本,明治维新搞市场经济,变强大了,然后转向干预主义,并进一步滑向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害人害己。二战结束后,日本搞市场经济,从一片废墟上再次变得富裕。按理说,市场经济再一次证明了自己是繁荣之源,日本人这次应该坚持市场经济了吧?可他们不。他们转向产业规划、福利主义、凯恩斯主义等等,然后陷入停滞。同样地,眼看着邻国中国借由市场化改革崛起了,日本人也依然不反思干预主义。
美国,搞市场经济市场最长,大概坚持了100多年,这使得美国从十三个州变成国力最强的国家。按理说,美国是从市场经济中受益最大的国家,应该始终坚持市场经济吧?可美国也在不断增加干预,1980年代后更是变成以干预主义为主流。
……
这世界有一些国家、地区,从来没有搞过市场经济(当然,它们多少也会存在市场的成分,但市场因素不占主流),民众不知道市场经济的好,还勉强说得过去。
但更多的是,无数的人们,曾经切切实实地从市场经济中受益,却又无一例外地放弃繁荣的源泉,转向干预主义。
你要是问他们,为什么你们会放弃繁荣之源呢?他们会告诉你一大堆“道理”,诸如“市场是不完美的,要修补市场的缺陷,追求更高质量的发展”、“除了经济我们还要讲幸福、正义等等”、“市场是有前提的,在某些问题上不适合用市场来解决”……
他们就是忘了这个简单的事实:一市场,就繁荣;一“修补”市场,就停滞。全球无一例外。
这真是全人类的“鬼打墙”。
这里面肯定隐藏着群体心理的某种秘密。可惜的是,到目前为止,人类对群体心理的规律所知甚少。
期望未来人工智能可以揭示人类群体心理的秘密,使人类能够走出这诡异的一幕。
直播预告:周五跟老贾直播,开始解读米塞斯巨著《人的行动》,欢迎预约,一起精读,一起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