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古。
拜登突然发表了一通讲话,重新定义了美国政府对于这次冲突的态度。
美国总统拜登在接受电视专访时表示,美国军队没有必要参与这场新的中东冲突。他说,以色列拥有最优秀的战斗部队,而“我保证我们会为他们提供他们需要的一切”。
针对以色列全面围困加沙一事,拜登表示,他相信以色列将根据战争规则采取行动。“我相信加沙的无辜民众将可以获得药品、食物和水。”
拜登还表示,加沙发生的事情是哈马斯(的事情),“哈马斯的极端分子并不代表所有巴勒斯坦人民”。此外,他认为以色列再次占领加沙“将是一个错误”。
拜登认为,“哈马斯必须被彻底消灭,但需要有一个巴勒斯坦当局,需要有一条通向巴勒斯坦国的道路”。
这段讲话中,有几个非常重要的大转变。
第一,美国是在第一时间派出航母前往中东地区的,派航母的目的,就是准备随时参战,而不是去旅游,但是,这一次直接说明了,美国不会参战;
第二、拜登说,相信加沙的无辜民众可以获得药品、食物和水,这是一种对以色列用断水断电不允许外界送物资的一种批评;
第三,拜登明确表明,哈马斯的极端分子不能代表巴勒斯坦人民,并反对以色列占领加沙,而以色列之前的举动,毫无疑问将以占领加沙为目标;
第四、拜登提到了通过巴勒斯坦国这一条路,意思也很明确,就是两国方案还是要落实,要解决。
而仅仅在事件刚发生时,拜登的表态是:
“今早,我与内塔尼亚胡总理就以色列发生可怕而持续的袭击进行了交谈”,“美国毫不含糊地谴责”来自加沙的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的袭击。他还表示,以色列有权捍卫自己的安全。
“我向内塔尼亚胡总理明确表示,我们随时向以色列政府和人民提供一切适当的支持”,“美国警告以色列的敌对各方不要在这种情况下谋取利益,本届政府对以色列安全的支持坚如磐石,毫不动摇”。
而欧盟也开始放话:
“我们一致认为,解决巴以危机的唯一长期解决办法就是致力于推进‘两国方案’。”10月14日,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兼欧盟委员会副主席何塞普·博雷利表示。
谈及以色列要求上百万加沙居民在24小时内南撤,博雷利称,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他表示,以色列的自卫权也应受到国际法的限制,不能在加沙制造人道主义危机。
而在拜登发表讲话的当天,欧洲理事会官网发布声明,称欧盟已就巴以冲突达成“共同立场”。
该声明不仅以“以最强烈的言辞”谴责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及其在以色列发动的袭击,强调以色列有权进行自卫时加上了“符合人道主义法、国际法”的前提,称要“确保在任何时候保护所有平民”。
欧盟还承诺,会继续支持加沙最需要帮助的平民,重申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的重要性。
而仅仅在几天前,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13日对以色列表达的态度是“毫无保留的声援”。
仅仅几天,美国和欧盟,作为最为坚定支持以色列的盟友,就发生了态度上的大转变,这是为何呢?
埃及作为以色列在中东地区唯一的准盟友,也直接开始批评以色列,埃及总统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周日对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表示,以色列在加沙的反应已经演变为“集体惩罚”。
中国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
王毅表示,以色列的行为已超越自卫范围,停止对加沙民众的集体惩罚。中方认为,对巴勒斯坦的历史不公已延续了大半个世纪,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你会突然发现,国际上几个大型政府之间的表态,突然就有了明显的转变,那么原因是什么呢?
原因就是,全球民众在这一事件中的大站队。
中国的网友,能明显地观察到中国舆论出现了明显的站队,在欧洲和美国,也一样出现了大站队。
不同立场的民众,不仅仅在社交媒体上各自站队,并且开始走上街头,发动政治抗议。
美国纽约出现了两类支持者在街头对立的事件。
欧洲各地都出现了挺以和挺巴的游行事件,并且极有可能发生冲突。
欧盟中的法国和德国政府,已经明确下令,禁止支持巴勒斯坦的游行在这个时间举行。
美国还出现了学生组织与犹太商人的对立。
多家美国媒体11日报道,哈佛大学34个学生团体发表联署声明表示以色列应该为哈马斯发动的突袭“负全责”后,美国亿万富翁、对冲基金行业知名人士比尔·阿克曼宣称,哈佛大学应该公布参与这份联署的学生名单,以确保他的公司不会雇用这些学生。
哈佛学生发表的这份声明认为,哈马斯发动的袭击并非无缘无故,数百万生活在加沙的巴勒斯坦人“被迫生活在露天监狱中”,“以色列政权应该为正在发生的所有暴力事件负全责”。
美国《纽约邮报》11日说,至少有十几名CEO支持阿克曼的做法。美国餐饮连锁店Sweetgreen的CEO乔纳森•纽曼在X平台上写道,他想要知道学生名单,“这样我就知道永远不要雇用这些人”。租赁住房创业公司Belong的CEO埃尔·雷斯尼克也称,“请公布名单,我们将远离他们”。
甚至有一名学生,拿到工作邀请后,因为其反以色列的言论,被撤回。
美国还出现了一名老师,因为在事件中言论被犹太学生举报而被停职的事件。
斯坦福大学一名讲师,本周上课时,在一堂必修课以“殖民主义”为题,要求犹太裔学生举手表明身份,并拿走其中一名男学生的物品,要求该学生与其他人保持距离,同时告诉大家“这就是以色列人对巴勒斯坦人做的事”。
学生举报,于是停职下课。
不仅如此,美国多所名校全部爆发了对立双方的集会。
美国犹太公共事务委员会领导人、塔夫茨大学希勒尔学生团体主席艾米·斯皮塔尼克(Amy Spitalnick)表示,几十年来,中东冲突一直在校园里引起争议,但这次感觉更加不稳定和两极分化。
她表示,就像美国政治一样,以色列与哈马斯的战争如今已经成为一个分裂的“我们与他们”的问题。
美国甚至发生了刑事案件。
据英国路透社、美国Axios新闻网15日消息,当地官员和穆斯林权利活动人士称,美国伊利诺伊州一男子因刺死一名6岁巴勒斯坦裔男孩并刺伤男孩母亲,被指控犯有仇恨罪。关于袭击原因,当地警方称,事件与受害者宗教信仰和当前巴以冲突有关系。
大站队的情况,在各国上演。
在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亮白蓝灯支持以色列引发民众抗议,有人焚烧六芒星旗帜以色列国旗、向警察投掷照明弹。
在欧洲多国,抗议者和警方之间发生了激烈对抗。
而在中东,则呈现一边倒的局面。
据西班牙《国家报》网站10月13日报道,10月13日,从埃及到也门,从约旦到伊拉克,中东各地成千上万的人走上街头,或通过社交媒体声援巴勒斯坦,抗议地区各国政府的冷漠态度。他们还谴责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实施全面封锁并发动攻势。
其中埃及是不允许游行示威的,但当地民众不顾禁令走上了街头。
报道又称,在土耳其和巴林等新近与以色列重新建立外交关系或实现外交关系正常化的国家,也出现了抗议冲突升级、抗议加沙地带遭到封锁的动员活动。
全球民众大站队,成为这次冲突中,最为明显的特征。世界民众,已经形成了舆论当中的两极,极度分裂,并且有可能暴发强烈的冲突。甚至欧盟都要求TK和推特管控关于这次冲突的言论,因为有可能导致社会混乱。
各国政府高官的表态,在这个舆论氛围中出现了转变,就在所难免,因为他们首先要面对国内分裂的舆论,要试图平衡双方的态度,以避免出现更大规模的民众对抗,并最终影响到自己的政治地位。
以色列和哈马斯甚至出现了约定停火的情况,目的是方便加沙的平民撤出和运送人道主义物资进入加沙。
而在此之前,以色列轰炸拉法口岸,严禁任何人出入这一口岸。据英国天空新闻台阿拉伯语频道16日报道,埃及和加沙之间的拉法口岸当天重新开放,允许人道主义援助进入加沙地带。目前,第一批援助物资已进入加沙。这是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首次允许向加沙转移援助物资。这一举动,明显是美国施压的结果,也只有美国政府才有可能约束以色列政府。
不少同一宗教的人士,对于巴勒斯坦有着特别的同情,哪怕他们从未去过巴勒斯坦,但是基于宗教观,他们就进行了站队。而各国信仰MSL的教众数量都不是个小数目。全球MSL教众高达20亿。
就以我们的邻国马来西亚为例,在冲突发生后,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表态称该国“与巴勒斯坦团结一致”。印尼总统佐科10月10日也呼吁以色列用联合国认可的“两国方案”来推进冲突解决,印尼外交部早前声明也将以色列的占领视为冲突根源。在21世纪的前10年里,欧洲的穆斯林增长率是17%。欧盟共计19个国家中的穆斯林总数达到2300多万,在同一组数据里,法国穆斯林人口比例已经超过人口总数的7%,除此外还有几百万寄存在欧洲但是并未获得国籍的穆斯林。而在欧洲各国中,德国、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国家的穆斯林数量增长最为显著,当然也有一些欧洲国家现在已经成为伊斯兰国家,比如科索沃、阿尔巴尼亚即是如此。以色列政府的强硬表态和这几日对加沙的狂轰乱炸,激怒了这些基于同一宗教立场的人们。以色列总统艾萨克-赫尔佐格周五在接受部分媒体采访的时候说,加沙没有无辜的平民,他们都可能会成为哈马斯,需要对哈马斯杀死以色列人负有责任。所有加沙公民都应对哈马斯上周末在以色列发动的袭击负责,“整个国家都有责任” ,“关于平民不知情、不参与的说法并不属实。这绝对不是真的。他们本可以站起来。他们本可以与通过政变占领加沙的邪恶政权作斗争”。一国总统作出如此明确的表态,不得不让大量民众担心出现大屠杀。
巴以历史的冲突,带来了无数的政治正确问题,全世界各国民众,都依据不同的政治正确进行站队。比如,以色列政府是否殖民了巴勒斯坦民众?他占领的领土,是否是破坏了一国主权不得侵犯的原则?中东历史问题之复杂带来的认知混乱,对于绝大部分民众来说,几乎找不到一个标准,可以来衡量对错。甚至在犹太教民众内部,都有一种原教旨哈瑞恩主张犹太人建国是完全错误的。还有不少犹太人中的知识分子,对犹太复国主义深恶痛绝。
有一个犹太人作家就写了一本《与犹太复国主义的冲突:犹太异见者的声音》,对犹太复国主义进行了强烈的批评。甚至犹太人还组织了结束占领组织、人权医生、以色列反对房屋拆除委员会等组织,反对以色列政府的各种行动。很多人认为是非非常简单,哈马斯杀了平民,是恐怖主义,因此以色列反击当然是没问题的。这一个是非判断是非常容易的。我也坚决支持以色列肃清恐怖主义分子,但是,一旦进入以色列的具体报复行动,分歧就出现了。如果我们反对恐怖主义杀平民,又怎么可能支持杀加沙的平民呢?如果站在历史的角度,就更复杂了,从巴以双方的整个历史,和加沙人被封锁十几年的现实来看,每一次双方的行动,都必然带来不同的结论。因为一个果,连着另一个因,不断地推演下去,是没完没了,所有人都被长达八十年的恩怨搞懵圈了。
之所以,各国表态在趋于一致,就是因为他们也解决不了这些政治正确问题,因此,巴勒斯坦国,又成为了解决问题唯一的答案。
但恰恰是建国,才是整个灾难的起点,不管是建以色列国,还是建巴勒斯坦国,因为建国,仅仅是符合少数政客们的利益,只有国,才能提供给政客的表演舞台。
国家,及附着在上面的民族、主权、领土、政治、才是所有灾难的起源。全球民众大站队,只能说明,这些集体主义观念在世界影响之深。
只要通往两国方案,就必然要以领土,主权,民族进行主题,再一次展开辩论,而辩论无果的结果,依然是战争。民众摆脱不了这些观念,不管是以色列还是巴勒斯坦民众,会始终生活在互害模式中,因为他们争的,根本不是谁对谁错,他们争的是一些集体主义语境下的错误利益。
我是早几天的文章中就说过,以色列反击越强烈,越危险。
如果真的爆发大规模人道危机,绝大部分国家的政府态度,还会发生改变。从现在支持其打击哈马斯会转变为主要批评以色列为主。如果全部看完我关于巴以情势的文章,你可以发现,现在的情势早已被预判。因为,以色列不区分平民的打击方式,将引发全球的抗议声浪。现在仅仅是大规模的轰炸,就已经让全球两派民众势不两立了,要是灾难更严重一点,那以色列政府面临的国际环境将更不利于它。
10月13日,之前支持以色列的克罗地亚总统在新闻发布会上毫不留情地抨击了以色列的报复性反击,他愤怒地说道,“15分钟内,以色列失去了我全部的同情。”以色列最新的报复行动,让他感到厌恶和憎恨“。
一次正义的反击行动,就有可能在手段选择错误的情况下,成为了众矢之的。
沙特王储本·萨勒曼在与布林肯的会谈中,一开始就“强调”以色列需要停止“夺走无辜百姓生命”的军事行动,并解除“对加沙的封锁”,恢复水电和燃料供应,沙特王储还呼吁停止“当前的冲突升级”。沙特不仅中止了与以色列的关系正常化谈判,并且变得越来越强硬。
埃及、沙特,伊朗这三个中东大国,以色列本来已经搞定了埃及,并马上要搞定沙特,但是,如果以色列执意而为,这三个大国的态度可能会趋向一致。以色列毕竟是要在中东地区持续存在下去的,再一次与中东所有国家闹翻,就意味着过去几十年来,与中东国家和解的努力可能成为泡影。
我之所以在《哈马斯已经赢了!》中说,这些国家的民众和政府都被哈马斯高层及其幕后推手所操纵,就是因为,当下这个格局,恐怕早就被哈马斯高层计算在内。
他们的目的就是刺激以色列,希望以色列这个右翼强硬政府在他们的行动下暴怒,最好多杀加沙平民,从而破坏以色列与中东各国的和解进程 ,哈马斯这一组织才能长期生存下去。全世界能够对以色列政府产生压力和直接约束的国家,就是美国了。拜登的讲话,毫无疑问,给以色列划出了底线。
根据《耶路撒冷邮报》的报道,美国已经要求以色列推迟对加沙地带的地面进攻,开放人道主义走廊应该放在首位。以色列接下来的军事行动,将在这一底线下进行,而哈马斯则将平民作为肉盾,碰在平民后面,来对抗以色列的军事行动。
放开手打击,将误伤大量平民,引发国际舆论的不断反转。不放手,又不能占领加沙,那哈马斯你怎么清剿得干净呢?其实最好的行动,不是大规模的军事攻击,而是通过军事行动彻底占领加沙,解除加沙与外界的封锁,保障平民的正常交易生活,并采取警察行动,通过精准打击,进行长期清剿,只有这样才能在减少平民误伤的情况下,彻底消灭哈马斯。以色列政府选择错了手段,就被动了,接下来,以色列政府将陷入两难。要么大量杀伤平民,引发人道危机,导致全球舆论及各国政府态度彻底反转,要么根本清剿不干净,只能坐视哈马斯的继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