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新人为什么觉得短视频难,并不是它真的难,而是期望和现实之间有落差,具体来讲,是低估了必要练习的次数。
理论上练一万次才会有效果,但是他觉得练 100 次就行,结果没有练好,他就会觉得好难。
其实你想想,生活当中有多少技能,是通过大量的必要练习堆上去的。
你练习了多少次才能熟练夹菜?
你摔倒过多少次才学会走路?
你路上开了多久才成为一个老司机?
你潜移默化了多长时间才把汉语学好?
所有的难都取决于落差,如果你认为短视频需要 100 条才会起量,那么你发到第 20 条的时候,突然来流量了,你就会觉得好简单。
但现实中,很多人严重低估了最小练习量,他觉得我发个三五条,就应该有流量,结果发了一条没有,发了一条还没有,他就会觉得唉呀,好难。
以我自己而言,当时发了足足 23 条,才得到正反馈。
这是我当时的数据,发到 16 条的时候,播放还是一个,一个。
我告诉你,这才是正常数据,若不是有极度非凡的天赋,凭什么发几条就应该火?
任何东西不都是吗,学钢琴,1000 个小时才能弹好一首曲子,如果你认为练 10 个小时就行,那你就一定会觉得难,一定会发现怎么都弹不好,这个音怎么都连不上,左右手怎么都不协调,琴谱怎么都记不住,其实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加大练习,把数量堆上去,一切就都解决了。
不提升最核心的练习量,在那想怎么用 10 个小时搞定,这就是聪明过头,聪明反被聪明误。
为什么马云这种顶尖的大脑,一直在强调笨的作用,为什么乔布斯这种天才,都反复提到 stay foolish,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用笨,用 foolish 这些词?
太多人不缺想法,不缺创意,他们其实非常聪明,就是没有狠下心来踏踏实实做一件事。
就像一支军队,他们有一流的指挥官,一流的情报部门,一流的组织能力,唯一的问题是,他们的士兵贪生怕死。
太多人拥有聪明,但是却不拥有智慧,因为智慧本身包含了不聪明,像傻子一样,像疯子一样,像偏执狂一样,像电影里的阿甘一样,疯狂的为一件事情,不惜一切代价。迎着冷眼,迎着嘲笑,哪怕再绝望,哪怕再崩溃,老子也要干到底,这才是智慧。
聪明是不想走弯路,而智慧是明白,不走弯路本身就是弯路。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智若愚。
短视频不要瞎折腾,来我训练营,39听三天,只讲一遍没有回放,下方链接,自己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