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当转股溢价率为负值时意味着什么?是否意味着市场预期债会违约且无法触发转股条件,但股票无退市风险,因此股价有上涨可能但短期内纯债违约概率较大?
答:不一定。因为“可转债投资者”和“股票投资者”是两个不同的群体,他们对同一件事的思考逻辑是不同的,很多时候,折价就是短时间内的情绪问题。(或者说,我们无法通过折价这个现象,来反推出什么)
曾经中国石化、民生银行的可转债,都出现过折价现象,而且出现过不只一次。市场肯定不会觉得,中国石化存在违约的可能。
问:在正股面临退市(假设因为持续跌破面值1元导致)时,转债也有退市风险,此时上涨期权价值微乎其微,我们等于在投资纯债。那么问题来了,大环境再融资艰难时(比如金融危机),违约较多,此时分散投资一堆纯债,是否会因为集体违约从而达不到风险分散目标?
答:经济环境不好时,债券违约的概率肯定会相对增加。这依然是个胜率和赔率的问题。如果对前景感到悲观,就尽可能多地分散,并要求更低的价格。从概率上来说,如果你分散持有30只A+级以上的债券,它们全违约了,那就不是一个纯粹的经济问题了。
另外,回避那些“货币资金占流动负债比率”太低的公司,可以大幅降低踩到雷的可能性。
问:具体如何分散?如果我们以100元左右买入15只工行这类我们主观认为不会违约的转债,和另外15只价格为40元市场预期正股退市违约风险大的转债。从我的视角看,这并没有分散。因为这实质相当于前15只是买了定期存款,再加上后15只风险较高的纯债。这么理解是否有问题?分散策略如何优化?
答:我认为这算是分散投资。首先,15只类似工行这样的转债,和一只工行转债相比,它们的风险可能差不多大,但收益的分布会更均匀。
另外,高风险、低价格的债券,买15只可能不够,但相比于买一只来说,它确实是分散了风险的。分散风险,也意味着分散收益。
问:若转债价格180元,触发强赎,此时卖转债,谁是买方?上市公司吗?那能否认为这种情况下,价格很快会由180跌成130元?
答:买方不是上市公司,是投资者。买入的理由可能是投机(因为转债一直在涨,并且距离强赎还有X天),也可能是套利(比如转债有折价)。
如果可转债的“转股溢价率”是0或更低,也就是说没有“溢价”,它就不存在必然从180快速跌到130的理由。“0溢价、可转股”的可转债,如果持续下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正股跌了。否则很快会被套利填平。
问:流动性风险,若转债市值占正股市值较大,即便转股,面临抛售压力,卖出股票时价格会很低,从而降低转债的价格,这么理解对吗?
答:对,但历史事实常常不是这样。尤其是当可转债因为“强赎”被转股时,通常是正股持续上涨了一短时间,且涨幅不小,因此当时的氛围会比较乐观。这种情况下,上市公司宣布强赎,会对股价造成压力,但股价未必会暴跌(经常不会)。很多时候是微跌,甚至上涨。
问:什么公司倾向于发行可转债,而不是普通债券或者发行新股?美国有ICVT,是可转债的指数ETF。看过去的回报,比S&P 500差不少。这是为什么?是因为好公司不发行可转债吗?
答:中国内地的可转债,条款比较统一,基本就是我说的那种,顶多略有区别。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可转债,规则各异,比如某些可转债发行时的溢价率并不是0%,或者不允许下调转股价(这就大幅降低了可转债的价值)。但它们都叫可转债。
问:“货币资金占流动负债比率”中的“货币资金”是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报表中, 经营活动现金流+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这三项之和吗?
答:不是,就叫“货币资金”,在“流动资产”项下。
问:我想请刘总最后总结一下你的投资思路,即如何用提高胜率的方式来对抗不确定性,以及你股债平衡的思路
答:提高胜率的方式,是着眼于“非情绪性因此”。股票的非情绪因素是“现金分红”,债券的非情绪因素是“还本付息”。
当我们掌握了更多的“非情绪因素”,就能更好地利用市场情绪。需要注意的是,市场情绪可以被“利用”,但无法被“预测”。
比如说,我们不知道债券的价格会跌多少,但如果我们比别人更清楚地知道它会不会违约(不需要精确知道,只要比别人判断更准一点),那就更容易知道当前价格下该不该买。
比如说,我们不知道股票价格会跌多少,但“现金分红”的金额,不会因为股票下跌而减少,也不会因为股票上涨而增加。那么我们在判断时,就比别人多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锚”。
《投资要义》-增订版
《木叶青玄》长篇武侠,已完结。现实中,投资者不谈刀剑,就无法完整地讨论商业;故事中,创作者不懂商业,武侠便沦为成人的童话。我用3年时间,120万字,给你讲一个“神、钱、刀”的故事。看完前五章,不上瘾算我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