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惊现7万亿级公司,涉及到一个重大争议
原创
古原
古老板
古老板
微信号
gh_0ffa780ff3e6
功能介绍
用逻辑解构世界,用文字透析真相
发表于
收录于合集
大家好,我是老古。
最近,三亚惊现4家“巨无霸”企业,注册资本均高达9500亿欧元(约7万亿元人民币),远超海南省2022年GDP(6818.22亿元)。
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这4家公司为:全新概念(三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全新概念)、万昇兆业(三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万昇兆业)、联欧弘汉(海南)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联欧弘汉)、闽鸿(三亚)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下称闽鸿科技)。
它们注册成立于2023年9月25日至2023年10月8日期间,且注册地址位于同一栋楼的同一层。
这4家公司还有其它相似性,如股东均为境外企业,但注册资本较小。股权穿透后,两家公司的控股股东相同,是一位居住在中国的也门人,甚至这几家公司还有相同名字的高管。
不用看细节了,可以肯定 ,这就是同一批人注册的四家公司,之所以注册资金这么高,原因就是当下的中国采取的是注册资金认缴模式。
也就是说,他根本不需要缴这么多资金,随便填个数字就可以了。
这个事情,其实在9月,有一个法律意见征求意见,那就是中国要搞认缴制,还是实缴制。
其实这个事,是一个很没有意义的讨论。
有读者让我写,我没写,今天,我谈一谈这个问题。
中国曾经搞过实缴制,甚至对办公司还有很高的实缴要求,后来又改成了认缴制,现在又想改回实缴制,这实在是一件很无聊的事。
给公司设立实缴的门槛当然是不利于创业的。
刚开始搞认缴制时,营业执照上是注明了认缴金额和实缴金额的,但后来却不知道为什么,取消了实缴金额的标注。
现在则要改成实缴制,又引发了无数的担心,那以前认缴制注册的公司,要不要完成实缴呢,这又会引发无数的混乱。
应该说,注册资金是一个有必要的制度,即使没有政府管理,一个企业为证明自己的实力和履约能力,到银行开具一张公司资金证明,也是一种实明实力方式,这本来就是商业中的必须有的一种信用证明手段。
实缴的注册资金,还是有限责任公司的责任边界。
在一个不成熟的商业社会中,人为地夸大注册资金,往往是为了获取别人不应该有的信任。
上述这几家公司,虽然我一无所知,但我大概率会认定他有欺诈的意图,他这种把注册资金做到完全不可信的程度,并且一次注册四家,太不正常了。
一些傻傻的民众或许只要看他的营业执照就吓到了,七万亿人民币的注册资金,这种公司怎么可能没实力。
如果你要说,我对这一次修改法律的意见,我可以说,没有意见。
最好是不改,是恢复以往的注册制加上认缴制。
增加一个规定,认缴金额不得低于注册资金的比例,比如10%。
然后再在所有公示信息,营业执照中公示就好了。比如这四家公司,他们就要拿出四个七千亿出来实缴到公司帐户,即28000亿。
但是,不管你大改,还是小改,必须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法不溯及过往之原则,原有的模式下的企业,不能改变,最多增加显示其实缴资金。
新增加的企业,不管你用实缴制还是认缴制,都没问题。
这个模式本身不存在好坏之分。
但是,不能增加认缴的金额,给企业注册增加门槛,五千一万都可以注册,那就是最好的。
注册资金,既然是用于企业一定的信用证明,当然是可以的,但是,市场上也需要普及一个观念,这个东西,作为信用证明的价值并不太大。
中国企业的信用证明,最好从市场中发育出来,而不是从官办的管理机构中来发育。
企业债券的信用能力,在国际上就是由民营的机构来赋予其信用的,通过打分评分的方式,让市场评估其信用。
各类电商平台上,也有足够发达的信用评分机制。
在各种交易都电商化、第三方支付化的今天,平台经济拥有强大的认定企业信用的能力,甚至他们将这种能力用来发展金融产品。
迟早,所有的企业都会纳入他们的信用评估体系。
注册制还是认缴制,不是那么地重要。
但是,减少这种一注册就七万亿的企业,还是可以恢复原来的实缴注明,或要求实缴与认缴的比例还是有点必要的。
起码你公示的信息,要是一种对了解人有用的信息吧。
还有一种更彻底的手段,那就是政府不管注册资金的事,交由市场发育自己的信用机制,由银行和平台来搞,不用官方介入,官方何必要去认证这个东西呢?
尽搞出一些麻烦出来,使得民众们把企业的信用寄托在政府的一纸认定上,这样只会培养巨婴,没有任何好处。
这四家七万亿的公司,要是在中国卷走几百亿跑了,不会有人找政府麻烦吗?你怎么随便让他写数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知道了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取消
允许
取消
允许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