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古一古二 ,作者古原
不一样的经济学
大家好,我是老古。
当下的防疫政策,是一条中间路线。
我们看到了放松管制的希望,比如,隔离时间减少,次密接不再集中隔离,不得随意全城静默等等。
在《二十条》中,有大量的政策表明,为未来的放开做好准备工作是当前政策的一个重点。
但是坚决抑制病毒大面积扩散依然是工作的重点目标。
这个政策地方政府执行起来就非常困难。
总目标是防止扩散,但手段上却增加了很多管制放松的手段,手段与目标能达到统一吗?
地方在没有疫情时,不能进行全民核酸检测。这意味着,如果发生疫情,就已经进入社区传播了。
地方政府如何进行防控呢?
而如果社区传播一暴发,往往又需要用上更为严格的手段,比如封楼封区域。
所以,我们看到的现实是,进入大面积封控的城市反而比《二十条》颁布之前增加了。
当下的中国,确实面对着两股舆论。
《二十条》回应了两股舆论,要求减少防疫对经济影响的声音越来越大,但害怕病毒传播引发医疗挤兑的声音依然不小。
在这中间寻找一条中间路线,也许是《二十条》最大的特点。
但是,病毒的传播性是一个客观的现实,它的R0指数或许超过了20,是史上最强的传染病病毒。
对于原始毒株,中国采取严格管控手段的确完成了对病毒扩散的阻止。因为他的R0值只有2-3,而现在的新病毒R0值可能达到原始毒株的10倍。
传染性越强的病毒,防控的成本越高。
原始毒株虽然毒力强大,制造了大量的死亡,但封控期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其实并不是很大,除了湖北地区外,绝大多数地区的人们受影响的时间不到一个月。
但奥秘克戎不一样。
以上海为例,上海采取了最为严格的封控手段,千万人口的城市进行了长达两个月的静默期,但总感染人数依然达到了六十万。
而当下的病毒比上海的病毒传染指数要进一步提升。
也就是说,防住病毒传播的难度越来越大了。
进入11月以来,各地虽然在防控手段上有所减弱,但发现疫情依然是对疫情发生地进行了严格封控,对密接进行了集中隔离。
大城市依然有部分区域,甚至全城进入静默。
可是日感染人数还是与日俱增。
11月20日 ,确诊2365例,无症状感染者24730例。
而在11月1日,确诊465例,无症状感染者为2463例。
二十天之间增长了近十倍。
除了奥密克戎传播指数奇高外,另外有一个因素就是秋冬季节更有利于病毒传播。
两大因素叠加导致感染人数迅速上升。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做到既管控住疫情,又减少对正常生产生活的影响,难度是非常大的。
尽管在《二十条》中,明确提出,城市不能随意搞全城封控静默,但在不断增长的数据下,广州、武汉、重庆这样的大城市都在《二十条》公布后不得不采取更加严格的管控手段。
甚至我们需要考虑一个问题,以当下的人类的手段,想要同时做到这两件事情,这是不是一件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以过往的防疫思路中,“以快制快”是想做到既防住疫情又减少对经济的影响。
第一个快,就是快速流调,快速斩断病毒的传播链,赶在病毒传播开之前迅速果断行动。
这套策略,在德尔塔时期都可以说是有效的。
但在奥密克戎时期,代价就非常大了,因为病毒的传播速度太快了,而流调人员、隔离酒店、方舱这些资源都是有限的。
追不上了怎么办,就不可避免进入全城封控。
而现在出现的新情况是,即使全域静默,病毒依然在传播 ,新疆部分区域静默的时间已经三个月了,日增感染者依然超过了900.
这么严格的手段,都不能斩断传播链条,可见病毒的传播指数有多恐怖!
越来越多的民众对防疫手段有情绪,不仅仅因为手段严格,更重要的是看不到头,封控期越来越长,但却看不到病毒减少的希望。
我们可以假设一种情况,那就是我们战胜不了病毒。那要怎么办?
所谓战胜不了,也就是说,哪怕采取全城静默的方式,他也依然在传播 ,依然无法做到消灭它。
总不可能真的让一个区域的人们呆家里一年来防病毒吧。
更何况,在这么多封控区,病毒依然在传播的具体原因,到现在谁也搞不清楚,气融胶传播是确定了,也就是会通过空气传播,甚至传出只需要与感染者擦肩而过,就可能感染。
战胜不了,我们就需要妥协。
因为病毒发生了变化,过往的经验不能适用于今天。支持清零的朋友需要清醒地认知到这一点。
我们可以先把重症数据、死亡数据、后遗症数据放在一边,我们需要思考的是,这么严格的手段都阻绝不了病毒传播,我们还有什么招术呢?
当手段用尽时,我们就需要思考另一个方向。
这个方向就是减缓病毒传播的速度。在没有任何防控手段的情况下,病毒的R0值到20了,那戴上口罩,是可以减缓传播的速度的,人们自发减少聚集也会减缓速度的。
那么只需要减缓高危人群的感染速度,医疗资源就不会出现挤兑的风险。
当下的中间路线其实让我有更多的担心。
那就是有可能走向这个情况,疫情数据不断增加,而封控区域依然不断扩大。
虽然《二十条》中,中长期的观察指标是完全乐观的,但在短期内,防控手段的加强会在数据的推动下有可能增强。
中国社会对病毒的认知是两极化的,对封控手段的认知也是两极化的。
个人对病毒的认知并无法说服其他的民众,双方各自持有大量的数据和事实。
但病毒的危害是科学,我觉得,完全可以在一两个大城市搞试点,尝试完全放开的模式,以事实依据来制定未来的政策。
在部分城市搞试点,完全不用担心医疗挤兑的事情,因为如果发生,其他城市 马上可以支援,危重病人转运就可以了。
也不用担心外溢的事情,他们离开城市和出国采取一样的待遇就好了。新疆这种地方都封了三个月了,他们还会在意出省5+3隔离吗?
仅需一两个月,就完全可以得到未来放开后的经验数据,也能用真实的情况说服那些不同观点的民众。
科学不是意识形态,很难形成对立的双方。事实是最好的说理工具。
纷纷扰扰的舆论中,总是需要找到一个解的。
我认为,试点,或许就是最好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