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谁都不服,就服她
原创
漫天雪798
漫天霹雳
漫天霹雳
微信号
gh_1224cc219242
功能介绍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发表于
收录于合集
#杂感随谈
30
个
#环保
7
个
#疫情
19
个
我最佩服的人是我家姑娘的太姥姥(曾外祖母),也就是我老婆的奶奶。她生于1933年,性格豁达开朗,说话高喉咙大嗓子,
从不忌讳谈论死;
身体硬朗刚健,89岁高龄耳聪目明,最近这两年甚至头发在变黑!
她一辈子就住在农村,哪儿都不爱去。岳父曾多次要把她接到城里,她坚决不去,说
“我能吃能喝能跑能走,就在家里舒坦,你们有事就忙你们的,没事了回来转转就行了。”
好在那个村子挺方便的,就在国道沿线,我们也能时常去看她。
对子女、孙辈和重孙辈的爱,自然不用说。不会说什么煽情的语言,但是行动就在那儿摆着。我们每次回去,青菜、黄豆、核桃总是一小袋一小袋分好的,一人一份;她提前摊的煎饼、烙的锅盔馍,必须给你拿上。劲大得要命,你拗不过她的。我姑娘坐到车上,把100元现金交给她妈妈,妈妈说:“你太姥姥哪儿有钱呀,以后别要啊。”姑娘说:“哎,我不要,太姥姥把我手都抓红了,你看啊!”
一次都没有少过。
对我们如此,对街坊四邻也极其慷慨,没有一点悭吝之感。堂屋和院子用地板砖做的桌子上,总有瓜子花生或者柿饼核桃,村子里的老太太们爱到她那里遛弯串门,一坐就是一上午。她说有这些东西
“嘴不闲”
。我们回家做米饭炒一大桌菜,没吃之前,她会“主持大局”,用大瓷碗分上好几份,上面压满回锅肉,嘱咐我们给房前屋后的三爷四奶奶五叔六婶婶端去。
最大的爱好就是钱。办法是极其节俭,热爱储蓄,勤劳生产。
自己几乎不花钱,吃菜是自家地里种的,现在年纪大了,岳父会回去帮她种,最多就是灌点醋买点盐割二斤豆腐。头痛脑热,一般是扛,最多到村里诊所开点感冒药,十块以上就不买了。这些年我印象中只住过一次院,晕倒了,住了几天,嫌贵,马上办出院,拦不住。
主要收入来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岳父的孝敬;二是现在有农村养老和高龄补贴——她说这就是“有一得一,人家不给咱照样活”;三是劳动所得。
村里土地少,原来爷爷在世的时候,就出名的勤劳,除了种自己分的地,还到处“拾”地。河道转弯的地方,巴掌大的土坡,整理施肥,用柳树棍扎起来、或者用几块石头围起来,就是自己的了。爷爷离世后,她干不了这些活了,但是房前屋后,国道路沿边上,就都是她的地盘,一簇青菜、一撮韭菜、一排葱、几棵辣椒苗,就够她吃了。
但这毕竟太逼仄。好在原来的三间土房子拆了,在院子里重新盖了楼房,地基腾出来了。我曾对岳父说,把这块地方平了,打上水泥。岳父说,“不能平,你婆婆爱种地,这刚好”。所以现在你回去看,这块地方一年四季从来没闲着。小葱、辣椒、茄子、菠菜、青菜、香菜、油麦菜、生菜,应有尽有,多得根本吃不完。夏天的时候,甚至有两排玉米,玉米上还套种豆角,回家了她就掰两穗煮了给我们吃,香。
奶奶对土地的热爱是深入骨髓的,她这下找到了用武之地。菜吃不完,看相不好的留着自己吃,其他的赶集去卖。集市离家500米,在已经被撤掉的乡政府门口。每次赶集,至少卖20块,这已经足够她消费了。
养了几只鸡,鸡蛋也吃不完。但是鸡蛋她不卖,大部分都装袋子送给岳母和姑姑们。我们回家了,从鸡窝摸几只出来,还是热的,非要
“给你们烧水喝啊”
,其实就是打荷包蛋。
村里经常有河南来的商贩收核桃仁,她就和几个老太太一起去给人家打核桃仁,打一下午,赚十块八块,按完成工作量计价。够她吃好几次豆腐了,她不爱吃肉。当然更大的可能是一直舍不得吃,不吃不吃也就惯了;年纪大了,软糯的东西好消化,也是一个原因。
节俭下来的钱,干嘛了呢?
发给娃们了。
过年的时候都去给她拜年,光重孙辈的就十来个,每人200压岁钱,必须是岳父给换的崭新的票子。岳父有一次说:“妈你又不赚钱,这些娃压岁钱我都给了,其实你不给都行,要给的话,就给一张绿色的就行了(意思是给50)”。奶奶怼了一句:
“你别管,我要钱干啥?!”
岳父哈哈大笑:“好好好,您高兴就好!”
我要说的重点,其实是下面两件事。
第一件事,我的最铁的老读者应该还能记得,我在很早的文章《只有姐姐才明白》中写过。
姐姐嫁到了奶奶这个村子,原来开砖厂,生意兴隆。后来要环保达标,需要投资500万左右才可以,她投资不起,砖厂被取缔铲平了,而且说土地是违规用地(其实几乎所有砖厂都是违规用地),也没有补偿。
当时,我和奶奶谈到了这件事,她是这样说的:
啥环保不环保的?活命要紧!再说这环境好着呢。那厂子离咱村远着呢,都跑到铁道边上了。关了有啥好处?村里过去几十个娃儿都在厂里打工,搬砖的、卸货的、拉煤的、运砖的、开拖拉机蹦蹦车的,娃儿们都有事干,一个月你姐给几千块。现在倒好,这些碎鬼没事干了,不是偷鸡摸狗、打架生事,就是吃大烟,倒图的啥么?!
第二件事,发生在最近。
疫情爆发后,先是我们在城里被封,后来她所在的村子也被封。两个多月未见,解封后我们回去看望她,给她带了些东西,当然,还有几包烂大街的口罩。
我说,奶奶,这有口罩,给你放柜上,您出门的时候戴上。
我不戴,戴那把人憋得不行。
我问:这段时间,您买东西串门啥的都不方便了吧,没饿着吧?
我不缺吃的啊,你爸(指我岳父)给我买的有米面油,我就买了一次盐,你安诚叔的代销店(她至今仍把小卖部叫代销店)关了,我去叫他就给我了。我就没管那事,你城里管得严,厉害加怕怕的,我这没事,跟你淑琴婆没事了就转转,我们几个还打花花牌呢。
那人家不管你们啊?
咋不管!整天高音喇叭,聒死人。前两天我们几个在门口坐,他们嫌我们在门口坐了,还没戴口罩,让我们回去。我说我都要死了,还能活几天啊,一直坐家里干啥?我看这病没事,死了又不让你管,到做饭的时候我就回去了。
然后呢?
啥然后?后来他们就走了啊。哎呀那些人就爱管闲事。
我一直觉得,奶奶小学没毕业,但比我有文化多了。他解释什么叫自由、什么是财产权的边界、什么是资本、什么是家庭价值,比我通透和到位多了。她比城里人文明多了,她不拿别人的,别人要拿她的也休想;城里却容易产生民主的恶棍,抢别人的时候振振有词,被锤的时候懦弱如鼠。她比散发着恶臭的知识分子,更是强十万倍不止,那些观念是如此愚蠢,她才不信,只有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才相信。当然,“教育”的目的本来就是把他们变蠢变坏。
我才不鸟那些衣着光鲜满口正义的人。他们跟我奶奶一比,就是野蛮人。我看他们一本正经装腔作势的“文明”的衰样子,就想起冬天里奶奶房后的大尿缸,下雪的时候洁白无瑕,雪化了一堆污秽。
我谁都不服,我就佩服我奶奶。
我向大家推荐一门经济学课程,作者是对经济学有深厚造诣的齐亮老师。他谦虚了,说是写给孩子的,其实谁都需要看。经济学关乎人类生死存亡,学起来,带你看懂这世界的真相,最近购买有优惠。
认知决定命运,行动创造幸福。
《财富与美德:给孩子的10堂幸福课》
主要探讨创造力
、好奇心
、想
象力、专注力、
同理心、乐观、坚毅力、企业家精神等10种优势和美德与财富、幸福之间的关系,以及培养这些优势与美德的具体方法。
课程融合了经济学、心理学、伦理学、人类学、哲学等不同学科对这10种优势与美德的研究,每节课都布置了学以致用的实践性小作业,优秀作业可以获得亮叔赠送的礼物。这
是一门通识性、实践性的课程,适合三年级以上孩子学习,亦适合成年人学习。欢迎订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知道了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取消
允许
取消
允许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