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古。
先说一个悲伤的消息,漫天霾的帐号永别了。
关注他的帐号,可以看到更纯粹、更精确、更专业的基于经济学逻辑的分析。
希望大家也支持漫天霾继续写下去。
万科现在的市净率是0.57,也就是他的股价只有净资产的一半。
不仅如此,万科为了阻击市场上对他的负面消息,他还把他的股东深圳国资委抬出来了。
在万科的业绩说明会说,深圳国资委的领导力挺万科。
深圳市国资委主任王勇健,党委委员、二级巡视员叶新明,深圳地铁董事长辛杰等共同出席了此次会议。会上,深圳市国资委表示充分认可和信任万科团队的专业性,万科长期坚持稳健的经营策略和财务政策,具备足够的安全性,并未出现传言所说的财务风险、管理风险。如有需要或遭遇极端情况,深圳市国资委有充分信心、足够的资金资源和工具,通过项目合作、优化股权投资结构、债券认购、协调金融机构融资等一切可能的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帮助万科积极应对。
那么,好了,你作为一个投资者,你是怎么看万科当下的价值呢?
你看啊,现在万科的股价只有净资产的一半,这怎么可能亏?背后还有国资委大佬力挺,也就是使用了政府信用来背书。
是不是抄底机会来了呢?
要分析这个问题,需要用到一个经济学理论,那就是“行动展示偏好”。
行动展示偏好这个经济学原理很好理解:
人的行动总是使用手段来达到主观偏好的目标,行动即意味着在众多的目标中进行选择。那么从一个人选择的行动中,可以揭示或表明一个人的偏好。也就是说,他的真实偏好和价值排序,可以从他所选择的行动中推断出来。
在一个人行动发生之前,你根本不可能知道他的真实偏好,人的行动领域没有常数,没有物理学实验那样的规律性,也没有连续性,因此试图用数学建模、或者经验数据“实证”的方式来预测人类行动,是荒谬的,那就是把人当机器来研究,最终只能研究出一地鸡毛。
比如,一个人可以在舆论上表达自己对穷人的关心,但这个行动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道德感,当你让他捐钱时,他对陌生人的关心程度有多高,才会被显现出来。
又比如:好战分子们,总是喜欢发表强硬的民族主义情绪的言论,但要他将家里的独子送上战场时,他这时的行动才能真实展现他的偏好。
根据以上理论,我们可以分析并得出结论:
深圳国资委在万科业绩会上的表达,不过是一种舆论上的力挺,他并不是真实的行动,因此,这种言论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不应该进入投资者的考察范围。
我当然并非在预计万科的股价,万科能否在这一轮房产危机下存活下来,我不知道,他的未来股价,我也不预测。
但是言论不是行动,这是确定无疑的。
如果万科和深圳国资委对万科这么有信心,那他们的真实行动应该是什么呢?回购万科的股票,都跌到净资产的一半了,为什么不买回来呢?回购不是可以大赚一笔的吗?
近期,万科两支美元债的收益率一路狂飙,分别达到了恐怖的47%和53%。这么高的收益率,意味着你只要现在购买万科的短期美元债,持有几个月之后到期,就能赚50%左右的收益。
这是多么好的投资机会,为什么万科和深圳国资委不回购自己的债券呢,几个月就能赚这么多,难道他们是不想赚钱吗?
当然不是。
行动才能展示偏好,他们的行动说明了,万科和深圳国资委一样对万科的前途感到迷茫,这才是真相,否则他们将用行动向你证明他的信心。
同样,用这一理论,我们来评估市场上哪一类的公司更有投资价值,是分红分得多的企业吗?当然不是。
就是那些敢于在股价低迷期大量回购自己企业股票的企业,如果能注销那就说明他们对股价未来的信心就更为强大。
现在谁在这么干呢?腾讯。
那些分红高的企业,则不一定是有长期价值的股票。如果是一个有强大品牌产品的企业,他们可能是可以躺赚的,年年高分红,意味着他不需要持续投入来维系企业的业绩,这是好企业,比如茅台。
但是不是这种类型的企业高分红,可能就是大股东为了多分钱去消费了,这代表着企业家的时间偏好已经很高了,他并不在乎未来,比如恒大。
如果你看好成长性的企业,那么,他需不需要钱持续投入,反而是一个观察的重要指标。比如亚马逊、字节,这一类型的企业,如果不需要钱了,才是大麻烦,这意味着他的扩张到头了,业绩进入天花板了。
行动才会展示人的偏好,我们经常说,不要看一个人说什么,而要看他在做什么,就是这一理论的简易解释。
因此,我们不能被各种舆论放话、或是评论区里强硬语言所欺骗,那只是放话,他并不代表着一个人的真实偏好,甚至政客人物也经常被这些舆论所欺骗,他们会误以为那是真实的偏好。
政治中有一句名言,叫民意如流水。这句话是在说民意经常变化吗?其实是因为舆论观点是很容易改变的,但行动偏好,与舆论并不真实关联。
当政治人物按舆论在施政时,会突然发现,怎么支持声音消失了?之前支持的人突然开始反对了?这也是政治人物对这一理论不了解所致。
同理,很多人骂电商,甚至说淘宝不倒中国不会好,但是他们却从未停止在电商上购买更便宜的产品。
如果有一天,电商真被禁掉了、直播真被禁掉了,他们原来只要花10块钱买的东西,马上变成20块了,还不能退货,他们马上就开始变成反对者了。
高达几十万亿的电商的销售量,才是真实的行动偏好,那些骂电商的舆论其实是完全虚假的舆论。
俄罗斯和乌克兰打了这么久了,两个国家中都出现大量的有钱家的子女花钱逃避兵役的事件,甚至引发了大规模的腐败案。
他们有可能在战前叫得比谁都凶,但是,宁愿花巨额资金去贿赂官员,也不愿意上战场 ,这种行动才展示了他们反对战争的偏好。
之所以大部分战争前,往往充满强硬的民间舆论,是因为,大部分人认为自己不会成为代价承担者,既然说两句强硬的话自己没有代价,还可以在朋友圈装逼,为什么不强硬呢?
我甚至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有一天中国发生战争,那些家里才一个男孩的城市家庭,会哭天喊地地反对自家孩子上战场,民族主义沙文情绪,会马上会让位于失去孩子的恐慌。可能这些人,现在天天在说中美必有一战,要核平日本 ,要干翻一切。
司马南天天骂资本,但是自己开打赏,接广告、做公司、赚流量利润,在美国投资房产,他的行动表明,他喜欢市场经济,因为他通过市场经济赚了大钱了,他天天歌颂四十年前的生活,这不过是拿到骗粉丝的工具罢了。
一个人天天嘴上看衰一个地方,却在这个地方投资做生意发展,这不叫看衰,行动上说明了他在看好未来,否则为什么不撤、为什么不换赛道?同理,当下的投资不足,不就是因为信心不够吗?信心还需要修复吗?
每一个人都会放话,都会在舆论中表达观点,但是,你可不要轻易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