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备份号防失联 → 右上角 → 设为星标 ★
![]()
文丨洪谦
中文互联网顶流爱国网红连岳,最近被读者发现“在日本爱国”,被网友骂上了热搜。晓马写了一篇文章叫《向连岳学习》,我觉得写得很好,大部分认同。遭到群嘲之后,连岳写了文章为自己辩护,叫《人生与爱国》,为了公平起见我也引用了连岳的链接。其实网上流传连岳断言移民日本会怎么死移民美国会怎么死的截图有点误会,连岳本意是相信世界会变好,恶性事件是小概率事件,原文的虚拟语境在截图中丢失了上文。几年前我曾经是连岳的粉丝,读过他很多文章,给他打赏,买他的货,还推荐给朋友,这次我属于少数亲自考证过原文的人,但是看在他后来几年那么虚伪肉麻的份上,我也不介意他被多骂几句。连岳的文字生意做得很大,能力过人,勤奋自律过人,对信他的粉丝来说是一种精神激励,真实地影响过很多人,可惜他不愿意把一部分要求更高的粉丝引向更严肃的思考。假如他能坦诚地开一扇窗指一条路,主动送走一部分粉丝,其实也不会耽误他源源不断赚新粉丝的钱。虽然我同意《向连岳学习》一文中的大部分观点,但是有一处断言值得探讨:“有些幼稚的知识分子,总以为靠正确的观念可以改变整个世界。但是,现实恐怕没有那么理想。很多人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不掉泪。”其实观念一直在改变世界,可以往好的方向改也可以往坏的方向改。用钱投票是消费者观念的最真实体现,一个厂商把以前人家不知道或者不感兴趣的产品成功卖出去,就说明有一些消费者的观念被改变了。每一种新产品的普及进程,每一次竞品之间的份额争夺,背后都是观念的改变和竞争。支付宝和电商的普及,背后是消费者对信任的态度变化和对信用担保平台的品牌认同;苹果手机好还是安卓手机好,背后是观念的复杂组合和微妙较量;时尚奢侈艺术收藏市场,只是观念的潮流套一个华丽的外壳;哪怕在农业这样接地气又被忽视的行业中,粮食产量的提升背后也离不开对农药和化肥的接纳认可;“幼稚的知识分子”并不是错在误以为观念可以改变世界,而是营销水平不够。营销天赋高的人,大部分已经被更赚钱的行业和岗位先抢走了,这是市场经济的双向选择。极端一点说,没有人能够不改变消费者观念就获得市场成功,凡是获得市场成功的人,大多在某个阶段曾经改变过消费者的某些观念,也就是所谓的教育市场。观念改变世界不仅可行,而且连成本都可以估算出来,估算的方法是使用对标的思维(benchmark against competitors)。消费者每天的时间有限,注意力有限,心智容量有限,为此无数产品互相争夺用户稀缺的注意力,有的制造焦虑,有的取悦用户,有的培养习惯,有的花钱补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竞争的结果是,同一行业不同厂商的平均获客成本(Customer Acquisition Costs)会趋同。根据市场调研资料 [3],2019年美国不同行业平均获客成本大多在7美元到300多美元这个区间,中国近几年获客成本也在大涨,我估计大致是美国市场对应行业的一半。在这种对用户心智的激烈争夺下,无论传播一个好观念还是传播一个坏观念,都需要很大的能耐。有些观念有很高的思维门槛,比如有些专业知识需要多年教育和工作经验才能领会,估算获客成本需要考虑这些因素,还要考虑成功转化率。不过如果仅要求用户不求甚解地接受一个结论,那么平均300美金收买一个用户的可能性还是极高的。要把一个好观念传给一万个人,只要有三百万美金预算,哪怕用最笨的办法,找三万个用户每人补贴100美金,买断时间,请他们静下来耐心听讲,只求三分之一的转化率,最后也能获得足够多人支持。当用户规模扩展到十亿人的时候,边际成本还可以大大降低,只是一般人烧不起这么多钱去补贴。最近几年,滴滴、拼多多、抖音等巨头都做过号称百亿补贴的营销活动,是目前市场上补贴活动的已知上限。如果没有那么多预算,却还想用观念改变世界,那就需要特殊先天优势和方法上的优化。有一种人是天才,比如米塞斯和凯恩斯,不管他们俩谁对谁错,他们的观念都深刻地影响了几代人,他们都是塑造和传播观念的天才。更亲近的例子是杜蕾斯的神文案,无数粉丝和路人竞相转发,用较低的成本实现了观念的病毒式传播。但是这种低成本只是暂时的,因为营销天才是稀缺资源,商家和商家会竞抢这类人才,最后天才的文案迟早会变成天价的文案。假如不是营销天才,唯一可行的做法就是用时间换增长,用盈利养增长。连岳花了十几年才达到千万量级的订阅数,腾讯花了二十几年才达到十亿用户规模。腾讯的市值是几千亿美金,换句话说,改变十亿人观念的难度就跟创办一家千亿美金市值企业的难度一样大。改变一个人的观念需要很高的成本,要改变千千万万人的观念,最可持续的方案就是从早期用户身上赚钱用来支持新一轮的投入吸引下一批用户。连岳是一个成功的商业案例,据说几年前一条两万阅读量的文案收费是5万人民币左右,据我采样观察平均每天有一条广告达到这个阅读量,平均每年大概两百条这样的广告。像连岳这样的人,既把钱赚了,又把观念传播了,身上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至于是否认可他的观念,他是虚伪还是真诚,是另外的话题。观念可以改变世界一点都没错,“幼稚的知识分子”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生意头脑,不会做经济计算,诉求和实力不匹配。只要用市场化的思维评估一下观念传播事业的成本和难度,就会更加谦虚,更乐意向赚到钱的人学习。在市场实践的过程中,“幼稚的知识分子”自身的观念也会得到考验和反思。跟市场上厮杀出来的营销高手相比,体制内的铁饭碗也有一些高手在观念传播上有广泛影响,只不过很多人传播的是坏观念。哪怕一个人有50%的概率成为米塞斯,50%的概率成为凯恩斯,那ta仍然有50%的概率一生都在传播坏观念。在中国近几十年的舆论传播历史中,有一位名人影响很大,很多人引用过他的话,有的人传播着他的观念却不知道这些语言起源于他,这个人就是秦晖,著名的“低人权优势”概念就是秦晖提出来的。秦晖也是个观念营销的天才,非常可惜没有创业,不然可以赚很多钱,哪怕今天转行当网红带货,应该也有很大市场。尽管他的言论得到很多人传播,但也有一些人提出质疑,质疑得最认真的人是杨震,他写了一本书叫《被误解的改革》,我读了三分之二还没读完,但已经有信心推荐这本书。《被误解的改革》对秦晖的学说言论做了详细的考证、针锋相对的反驳、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耐心推导,对历史资料做了周全的引用。且不论杨震观点对错,至少丰富的引用可以让有心深究的读者有的放矢。杨震的观点并不是独家,但他的篇幅最完整。题图:Pierre Roy
米塞斯《人的行动》精·读·训·练·营(已达到涨价条件,即将涨价)米塞斯的《人的行动》是奥地利学派的集大成之作,值得反复咀嚼吸收,也是最早在「一课经济学」解读的书本之一。这次重新来作为精读训练营的解读,并不是简单的把原来的内容搬出来重新售卖,而是配合书稿的修改,我也再次重新进行了更细致深入的学习。这期间也就有了更多的收获,所以我决定还是跟以前一样,找一帮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继续深入学习。原先的精读课,形成与几年前,内容虽然没有过时,但以今天我修改书稿的标准看还不够细致,而且很多人可能也没有坚持下来。所以希望这次以我文字讲义和视频直播领读的方式,我们争取能坚持把这本书吃透。书稿还在修订,我们一起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有好的问题,也许会吸收进我的书稿中。1)文字讲义:每周更新两讲,共100讲,50周。讲义以出版的标准要求,已经基本完成。(5月1日开始第一次讲义更新)2)音频录音:已经完成更新,即原来的《人的行动》精读课。购买此训练营免费赠送原来的音频课,但讲义内容是重新修订的。3)视频直播:直播以答疑讨论为主,初步计划每周五晚上8:00-9:00。(5月6日开始第一次视频直播领读答疑)4)文字交流:所有讨论在讲义后面的评论区交流,形成内容沉淀。如果有好的提问,我计划在书稿出版的时候,每一讲后面都放几个问答,争取能把你的问题写进去。但是这个还要看出版社和编辑的意见,不能保证。
5)微信群交流:会建群,但绝大多数时间保持静默,尽量在讲义下方评论区有针对性交流。4、主要收获:彻底读懂《人的行动》,完成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入门和根基。5、适合人群:热爱经济学,喜欢深度思考的人,希望能够建立自己知识体系的人。6、超值附赠:1)《人的行动》精读课音频(原价199);2)《第一本经济学》精读课音频(原价199);3)《经济学入门50讲》音频(朗读版,原价99);4)英文语音文字版《人的行动》。7、老学员优惠:1)所有付费学员都可以享受50元优惠券;2)超级会员可以同时享受八折优惠。扫码识别或,点击阅读原文都可以支付加入,现价:199,每多100人涨价一次。★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 → 右上角 → 设为星标 ★
【一课经济学 | 智慧集结号】一年精读四本经典。知识点一点点的过,一点点的学。从哲学基础、方法论到基本公理、定理和规律,从个体行动再到宏观层面的经济周期,奥派经济学的体系是庞大而又不失精致的。从第 1 季到第 4 季,在智识之旅上风雨兼程、跋涉探险,你我继续前行!长按以下二维码识别加入。![]()
![]()
学习一课经济学❶1-4 季课程单课、❷思维导图、❸名师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