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不得殴打学生,饭店不准打骂顾客
原创
漫天雪798
漫天霹雳Plus
漫天霹雳Plus
微信号
gh_5d7427614208
功能介绍
经济学与人生
在公有制时代,国营饭店和供销社有一条标语,对营业员提出了职业要求:本店承诺不打骂顾客。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他实际上是公务员,工作是国家分配的,收入是国家给发的,东西卖与不卖,对他个人并没有什么影响,所以他完全可以无视消费者到底需求什么。甚至你拿着粮票,却不见得卖给你,你还要凭关系。
凭关系的意思就是,有森严的社会等级,谁与权力靠近,谁就能得到更多的分配。
那些说那个时代公平的人,真是瞎了眼睛、坏了良心。
计划经济的本质就是消灭私有产权,一切都是公有的,并交由一个超人般的机构统一主导,所以它是权力主导型经济,生产什么、如何生产、生产的物资如何分配,消费者说了不算,而是计划机构说了算。
现在女教师殴打学生,其根本原因在哪里呢?
因为在教育领域,至今实行的还是计划统制模式,即公立教育。
公立教育
,
教师就是公务员。所以女教师跟国营商店的营业员一样,不论怎么搞,反正对他的工资待遇不受影响;你不到它那里上,没有更好的选择,换一家照样是公立的。因此
可以
无视消费者的
需求。
所以提出的办法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不得殴打学生”,其实就跟国营饭店“不准打骂顾客”是一个口号。
但是只要不改变这种机制本身,加强多少道德建设、喊多少口号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市场化。
市场化的意思就是产权明晰,有自由竞争的机制,有利润机制的约束。
现在的饭店,没有“不准打骂顾客”的标语了,但是都不打骂顾客了,反倒是一口一个亲地叫个不停,竞相推出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争取消费者的青睐,这是为什么?
难道是短短四十年间,中国人发生了基因突变吗?难道
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让中国人突然变得
道德高尚吗?
难道是因为
经商的人加强了自身的“
商
”
德教育吗?
并不是。
这一切的原因,就在于市场经济。
产权的明晰化
,在竞争和利润机制的激励下,生产者不是服从于计划机构的统一指令了,而是
服从于消费者主权了,
消费者在市场经济中
至高无上,一切生产者
都必须
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目标
。
所以,是市场的
利润机制,
迫使
生产者服从于消费者的指令。
因为他们一旦不这样做,消费者就不给他金钱投票,
他就得
倒闭
。
把一切
诉诸于道德,是解释不通的,也是
靠不住的,
靠得住的,恰恰是那些道德卫士们充满鄙夷的
利益动机。明明是经济问题,许多人却非要说是道德问题,目的不过是为了掩盖事情的真相。
如果一项事业是不准盈利的,
那才是最可怕的。因为那就意味着
它完全可以不顾消费者的主权,而是只用
服从上级命令。
它看似没有赚你的钱,不过是因为必然有人支付了高昂的代价,它远远超过了部分人的受益。因为既然不用追求利润,而且花的是别人的钱,我就既不用想方设法地提高服务质量,也不用殚精竭虑地控制成本。质次价高就是必然的结果。
所以出现这样的结局,正是社会大众不进行自我教育,不断呼吁公立教育、教育公平和公益性质造成的。只要
社会大众不改变观念,整天享受着市场经济的成果却不相信市场,
没有产权明晰化的私立教育的
蓬勃发展,
那么
教育的折磨
还将持续,
孩子
可能不会被殴打了,但是
摧残将以另一种形式出现。
边际上改善的办法,就是在公立教育中引入一定的市场化因素,例如允许公立学校自主招生、自主管理、允许他们赚钱,像私营企业那样运营一所学校。或者,实行“双轨制”,允许民间资本投资办教育,与公立教育形成竞争机制,让家长自主选择。
多一种选择,总比别无选择要好太多。
但是一提到教育的市场化,说允许学校赚钱,那些道德卫士就会跳出来,不是用逻辑和事实去反驳,而是马上先扣上一顶没良心的大帽子,民众也不支持市场化的改革,所以这个问题就几乎是无解的。
那些整天
对公立教育
颇有意见的
公知学者们,同样是不得要领的。
他们一方面对
千篇一律的
教育方
式持反对意见,另一方面,要求国家投资更多的公立教育。
他们意识不到这中间的自相矛盾。当产权公有的时候,公有财产的管理人就必定在其上设定规则,这个规则无论怎样设定,都必然是一刀切的、统一模式的。任何国家投资的垄断教育,其结果必然是教育领域的强制和整齐划一。它投资的,当然要服从和服务于它的目标。
而国家投资从哪里来呢?从税金中来。这意味着转移支付,意味着所有人的负担更重,意味着资本消耗和劳动生产率的降低,即贫穷。但这些呼吁的人,一分钱都不用花,也不用为自己的呼吁造成的后果承担任何责任。
道德卫士们还会满怀同情心地说,搞教育市场化,穷人孩子上不起学怎么办?
可是教育就是一项服务,它就是家长付费向教育机构和老师购买服务,
它没有什么特殊的,
跟市场上的任何服务没什么两样,必定符合市场规律。
教师就是一个提供教育服务的职业,
教师职业共同体和社会舆论把教师比作所谓灵魂工程师和园丁,但是社会经验和一次次的事件已经揭示了,他们就是很普通很平常很俗的职业,
既不比其他职业高尚也不比其他职业卑贱。谁也没有塑造他人灵魂的能耐,学生的灵魂当然不是靠殴打塑造出来的。
如果认为教育很重要,必须公立,那么吃饭实际上更重要,要不要回归国营饭店呢?认为教育市场化了,穷人就上不起学了,那么饭店和服装店私有化了,难道所有人就吃不起饭穿不起衣了?
逻辑与
事实当然都不是这样
。否则我们何必搞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呢?
越是实行市场化的政策,人们就越是吃得饱并且吃得
好。而且在竞争机制的作用下,会有多种多样的私立学校供人们选择,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家庭的个性化需求。
越是追求利润,价格反而会越低。因为市场经济就是面向多数群体实行大规模生产的制度,要想赢得更多的客户,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降价,让穷人阶层也支付得起。市场上的大企业,都是面对人数中必定居于绝对多数的相对贫困阶层生产的企业。
市场经济能够把
自行车价格杀到多低,就能够把教育的价格杀到多低。市场经济是最有利于贫困阶层——而不是特权阶层——的制度。
当然更不会出现殴打学生这种事情发生。
假如一种职业,
消
费者要求其有较高的道德水准和自律精神,那么有需求就有供给,
市场就会迎合消费者需求,满足这样的要求。其办法
不是贴标语和道德
说教,
而是用利润机制去奖惩。
那些有较高道德素养、满足了消费者需求的人,将会脱颖而出,
赢得更多的利润。而那些
不符合消费者
要求的人,
市场对其惩罚将
非常猛烈,绝不像现在这样轻描淡写,
打人的老师会失去工作机会,因为
学
校若是不这样处理,
它就会失去生源而倒闭。
市场就是通过这种优胜劣汰的方式服务消费者的。
况且,那些打着关心穷人教育的人,并非那么单纯。能够发出这种道德的声音的人,恰恰是城市里的有钱人和知识分子。
现行公立教育获得实惠最多的并不是穷人,而是富人,
城市富人的孩子
拿到的教育
资源和税金显然要远远高于
穷人阶层。
开放市场准入,在教育领域也搞一次产权制度明晰化的改革,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教师不得殴打学生,饭店不准打骂顾客
原创
漫天雪798
漫天霹雳Plus
轻触阅读原文
漫天霹雳Plus
赞
分享
在看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知道了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取消
允许
取消
允许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分享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