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法的双门槛
一、认知就代表看见
有些人学习心法和技能,是这么想的,就是把别人的资料和视频拿过来看一看,就认为自己学会了。
看了,就是懂了,懂了,就是会了,会了就是会实战了。
甚至有些人,喜欢收集资料,收集了一堆资料也不看,就认为自己懂了。
这有点像武侠小说中,有个高人指点一下,或者捡一个秘笈,就学会独孤九剑了。
实际中,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有一个游戏叫《文明》,其中《文明4》中设计的比较合理。
在这个游戏中,你可以单独获得某种科技,但是其实是没有什么用的。
比如初期很重要的就是治铜术,冶铁术科技,一旦你获得这些科技,你就有了制造相对高级兵种的资格,比如斧头兵,剑士等等。
相比拿着棍子的原始部落,你的斧头兵和剑士那是降维打击般的存在,如同砍瓜切菜,锐刀切黄油。
既然这么好,你就开始勒紧裤腰带,攒钱研发治铜术,冶铁术这种科技吧。
等你好不容易研发出来,然后在你的领地上一看:
没有铜矿,也没有铁矿。
这个往往是一局游戏开局最震撼的时刻。
如果你不研发出这两个科技,你连你的领地有没有铜矿和铁矿都是不知道的,地图上不显示。
只有你研发出了这两个科技,游戏地图中才会让你看到有没有资源。
有些东西,叫做你不知道你不知道。
如果是这种地图,中等选手就会退了。
如果是神级模式,有些地图,连高手都会退。
没有铜矿、铁矿,还玩啥啊?
马上被电脑AI虐死。
什么是大神?
大神,就是神级模式,地图上什么都没有,也能赢。
但是毕竟不是人人都是大神。
这个机制设计的很有意思,和现实是相符的。
比如说石油,中国很早就发现了,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
但是当时人们只是用来作为生火的燃料。
沈括认为可以用来做写毛笔字的墨。
你没有化学,石油科技这些,其实就算见到了石油,也不知道石油的真正用途。
为什么说认知很重要呢?
认知就代表看见。
就是说你没有认知,有些东西,你看见了都不知道是多么有用。
张颂文老师以前是一个导游,当时有游客问他,为什么你们这个城市的出租车有的是黄的有的是绿的,好几种颜色,有什么区别?
这个一下子就问倒他了。
他在这个城市生活这么多年,根本就没注意。
就像蓝牌的是油车,绿牌的是新能源车,你有这个认知,在街上一看就明白了。
你没有这个认知,在街上看到任何车,你都是熟视无睹的。
世界上到底有多少有用的东西,对你有帮助的东西,就是因为你没有认知,而完全没有看见,而擦身而过呢?
很多机会就是这样错过的,等到明白过来,追悔莫及。
爱情也是如此。
这是第一层。
二、科技+资源
第二层,就是《文明4》中,你必须同时拥有科技和相应的资源,才能起作用,比如冶铁术+铁矿。
你单独拥有一样是完全也没用的。
这个和现实也是相符的,而且总结的非常好。
钱学森回国的时候,领导问他,是先发展航天(火箭)还是航空(飞机)?
钱学森的意见是,先发展航天,就是火箭科技,上太空。
这个就奇怪了,看起来,航天的技术难度明明比航空更高,一个是在大气层内,一个是飞出大气层。
钱学森当然是掌握了航天和航空的科技的。
但是如果发展飞机,并不具备资源条件。
因为飞机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且需要多次重复使用,当时中国的制造业并不具备制造可重复使用器件的能力。
而火箭虽然科技难度虽然高,但是是一次性使用,飞完就完了。
这个对于制造业的要求并不是太高。
事实证明,钱学森的判断是完全正确。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心法,就算你完全看懂了原理,也是没用的。
真正要学会,还需要相关的资源条件。
这些资源条件,才是一个门槛。
有门槛,就意味着很多人搞不了,后面就有一个滋润的生态位。
就拿马化腾来说,其实他的家庭条件是不错的,但是他那个家庭条件完全不能支撑他做出现在这么大的事业。
所以,他本人还是厉害的。
他那个家庭条件,其实是最开始给了助力:电脑。
比如马化腾高中的时候就有了电脑,就能学到很多关于计算机的知识。
那个时候,电脑是非常贵,但是他父亲也咬牙给他买了。
别人天天玩,天天学,你连个电脑都没有,最后学的能一样吗?
比尔盖茨当年,电脑都是大型机、中型机,更贵。
比尔盖茨创业,是蹭的大学的大型机搞的。
这就是门槛。
这个技能在当时有很强的稀缺性,因为大部分没有电脑。
不排除当年有和马化腾水平一样的,因为没有电脑,而错失了互联网的机会。
现在计算机基本已经普及了,你再学,技能就没有那么稀缺了。
很多富二代,其实并不是想一些人想的那样差。
你不能接触到的东西,别人从小就习以为常了,比如生意上的事情,房产的事情,银行的规则。
给孩子投资,给自己投资,其实就是应该投资在这些方面。
学一些有门槛的东西,而不是人人都可以学到的东西。
普通人,不包括老板,天花板就是玩房子了。
你得有一定的资金、房票、圈子才能玩得起来,不是看几本资料就能学会了。
三、破局之道
破局之道,就是先完成80%。
什么意思呢?
说个有意思的事情。
现在的网上的人都很年轻,对于互联网上以前的事情不知道。
我可是都记得的,强大的记忆力是谎言的天敌。
以前网上有一种观点,说中国的高铁是搞起来了,但是汽车呢?
当时汽车是采用一种叫做“市场换技术”的策略。
就是把市场交给外国,然后再换取技术。
这种观点说是用市场换技术,其实市场交给外国了,但是没有换来技术,是完全失败的。
这种观点一度非常流行。
但是你看现在,比亚迪、理想、蔚来,甚至小米也开始造车了。
电动汽车在出租车和网约车等运营车辆方面完全吊打油车。
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其实,确实没有换到什么发动机等核心技术。
中国的燃油发动机至今并不是世界领先的。
但是只要国外的汽车品牌进来,那么相应的产业链生态就会进来。
发动机做不了,那做个玻璃,车身、地毯、各种零配件、搞个汽配厂、加油站总是可以的吧?
等到你这些生态链建立起来了,就相当于掌握了80%的技术,并且有资源了,培养了人才。
当时还没有新能源这种说法,所以受到了网上的各种批评。
但是新能源一出来,直接把发动机换成电池和电机,不就可以了么?
这样,另外的20%也解决,预计中国的汽车产业必然弯道超车。
如果没有前面80%生态链的积累,即使新能源出来,中国依然是没有机会的。
你管他呢?
先掌握80%,也许技术含量不高,但是总比没有好。
再说手机产业,以前都说中国的手机是组装货,都是供应商提供的。
但是没有这个组装的过程,现在被封锁,是不可能搞出Mate 60 pro的。
其实这个策略,个人也可以借鉴。
有些人说拍短视频,搞直播太累了,太废时间了。
可是你知道以前拍一个电视剧、电影需要投资多少钱,多少资源吗?
服装、化妆、道具、剧本,说实话,你连个摄像机都搞不起。
《疯狂的石头》,当年因为成本问题,用的高清摄像机拍的,都用不起胶片。
那根本就不是普通人能承受的。
现在其实是成本已经降下来了,你才能学到这些技能。
你先掌握80%再说,说不定将来就某种机会呢?
搞房子也是一样的,你真正想学,没有资金,你可以先帮别人跑盘,做贷款,慢慢不就学会了?
做中介怎么了?
也是靠自己劳动吃饭。
就像你牛哥,不是从零开始,把一家科技公司办起来了?
搞了一整层写字楼,装修都花了不少钱。
四、结语
学会一门心法,其实是有科技+资源两个门槛。
先学会科技,有了认知,你才能看见。
然后通过浸泡在市场中,与别人合作,逐步掌握所有的技术和资源。
通知一下:
昨天夜里,风雷动变化瞬息间,南京全域放开限购,这是第一个,业界议论纷纷。
业界有些人就说了,牛哥对于城市的判断还真是神准。
在各位粉丝强烈要求之下,我们准备在本月,就是9月23号再办一场线下会。
本次线下见面会将进行重大的改进,与大家近距离交流为主。
如果是星球会员,必然是有神秘优惠的。
星球我们好久没有推了,就是等风口,当前需要早做准备,欢迎大家加入我的知识星球。
星球原价1300,这次打9折,只要1170元,持续10天,到9月17号。
你吃几顿饭,买几件衣服,也就这个钱,但是往往自己都忘了。
但是我们这个是服务一整年的。
如果对你有启发,请点个关注或者“在看”吧。
老读者建议“星标”,没有任何互动,系统可能不会在第一时间推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