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是公知?
原创
古原
古九古十
古九古十
微信号
gh_0ffa780ff3e6
功能介绍
用逻辑解构世界,用文字透析真相
发表于
收录于合集
大家好,我是老古。
前两天,有读者留言,他说:
“古老师,我认为,你应该也是公知,你为什么老把公知当个负面词用呢?”
我写篇文章回应这个问题。
什么是公知?
公共知识分子。
当如果有人自认为自己是一名公共知识分子时
我就认为,这个人,与我完全不是一类人。
因为,“公”和“共”是两回事,公有事务是指政府控制之下的事务。
但共有事务,是私有事务的集合,本质上也是私有事务。
公共二字,就是公私不分的一个名词。
用胡鑫宇案来说,我来比较一下,我与公知们的区别。
我认为这件事是私有事务,是一个家庭丢失孩子的事。
甚至我质疑,一个孩子失踪,动用上万人,请全国的刑侦专家,用上最好的鉴定设备,有这个必要吗?
因为,这么干,动用的税款应该是以千万计。
如若以后,所有的孩子失踪,都用上这种手段,那只会征更多的税,即每一个人都将为所有类似事件买单。
我看到的,不是官方不努力,而是公有调查机构的低效以及国有仓库的管理混乱。
但官方越努力,代表着政府参与私有事务的程度越深。
但公知们不是这么看的。
他们要么指向阴谋论,要么指向地方政府还是不够努力找,花的钱太少。
公知的存在感,建立在一个基础上,那就是,尽可能将更多的事情纳入“公共事务”。
比如杨改兰事件。
这是一个贫困地区妇女自杀的事件。
他们不管三七二十一,根本也不管这个人为什么自杀,他们就认为,这个人的贫困,是因为政府没有花钱去帮助她,所以他自杀了。
他们不仅武断地将一个人的自杀行动归因于贫困,并且还将贫困的因指向政府慈善不足。
这就是一个典型地将偶发个体事件,异化为公共事件的情况。
他最终呼吁的是,政府应该向西方国家学习。
你看,他们对穷人有多好,不用工作都可以天天在家吃政府福利。
一个人的贫穷与否,要彻底地纳入公有事务。
甚至他们的呼吁是有成果的。动用税款,征更多的税来搞政府慈善就是当下的现象。
这种思维模式,是由公知们的生存模式决定的。
相当多的公知,他们只有将一切事务视为“公有"事务,他们才能在舆论在不断地增加影响力。
而他们利用的是道德感。
下岗女工,应该同情,杨改兰,应该同情,丢了孩子的胡鑫宇父母,应该同情,这些同情,都要转变成为政府的事务。
他们批评政府的姿势是:
你们做得太少了,你们做得还远远不够!
这是绝大多数公知对公共事务的态度。
而我,则是“NO!"先生。
我批评最多的是,这些事务,你们管得太多了。
垄断是政府许可,而不是企业很大,针对市场中没有特许牌照的企业搞反垄断,是不必要的。
价格管制,是不必要的,哪怕在疫情期间,因为这会让供给减少。
福利支出,是不必要的,因为市场化就是对消费者最好的福利。
环保问题,是产权侵犯问题,是私有事务,应该由当事双方协商或法律解决。
也就是说,我是追求公有事务的减少的。
一个追求公有事务减少的人,怎么会定义自己是公共知识分子呢?
因为越少,我就越没有东西可以说了。
正如,我经常和我的会员朋友说,一个社会不怎么讨论政治,就是好社会。
因为说明,政治对个人生活影响不大,大家都忙着赚钱。
而一个社会天天讨论政治,这说明,政治对个人的影响越来越大了。
而公知们总是不断地鼓动人们参与政治讨论
他们说,你不关心政治,总有一天政治就会关心你。
因为越多人关心政治,他们的粉丝就会越多。
我的会员群里,甚至谈政治经常会被批评,因为大家认为,最好多谈赚钱,我的会员群的活动刚在深圳举办完,会议的主题,是一个创业项目。
而不是坐在一起抱怨和吐槽。
公知们喜欢推动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比如官员财产公开制。
而我对此毫无兴趣,我一点也不关心官员有多少收入。
我关心的是税率能不能低一点,企业管制能不能少一点。
税收上去了,反正不是自己的了,我管不了他花在哪。没有意义。
喜欢官员财产公开制的公知,其实是在说,我希望参与政治,成为权力的一部分,我要参与监督官员。
而我坚信,只要权力在,想要杜绝用权力谋取个人私利是不可能的。
公知们并不反对权力够大,反而他们羡慕大政府,最好政府将吃穿用住教育医疗全部管起来。
他们批评的背后,其实是自己内心想成为权力的一分子的思维的体现。
因为所有的言论,他们都表达了这种意图,他们要参与权力监督,甚至希望成为官员(议员)。
民主当然是自由的反面,因为他鼓动全体人参与权力,结果必然是权力越来越大。
而我,总是在说'NO‘。
我并不会向政府喊话,呼吁他们减少权力,减少管制。因为我清楚地知道,权力很难主动减少。
这是政治的逻辑决定的,哪怕是我身处其中,也一样这么干。
一个负责管理市场的官员,你让他管的东西越多,他越开心,因为这样能搞到更多的利益。
我只会向民众喊话,是你们什么都要求管一管的思维,让权力越来越大。
普遍的观念才是管得越来越多的来源。
无数民众抱怨食品安全,要求政府管一管,才有了史上最严苛的食品安全法,才有了对超市几棵葱就天价罚款的事件。
讲到这里,你会发现,我是站在公知的对立面的。
当然也与我的身份有关,我从来就没想过把自己当成一个为国为民呐喊的知识分子,我就是个商人,经商很多年了。
我只是对传播经济学常识,传播科学有兴趣。
我怎么可能会承认自己是一名公知呢?
两年自媒体写作,传播经济学,200多万字文稿,大都消失不见(炸了四个号了),想看的朋友打赏68元,即可获得全部文稿,扫码联系助理即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知道了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取消
允许
取消
允许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