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学区房是最大的智商税
学区房昂贵。让孩子上好学校是中国家长的信仰。
在某些社会,学校确实很重要,值得为学校买学区房。但是在现在的中国,学区房是最大的智商税。
中国一个举国体制的国家,对学校的管理深入到每一个细节。学校的差异性基本上不存在。
所有的学校都由教育部领导。课本都一样。教学大纲也一样。
教学有很多非常严格的规范。无论是校长、教师,都必须严格执行。这是高度标准化的时代。
标准化意味着差异的消失。
你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找一家星巴克,都会发现它们的味道毫无区别。因为星巴克是标准化管理的连锁。
偶尔也有些不满意星巴克的顾客。比如在温州,曾经有顾客建议星巴克增加酸菜鱼和炒螺蛳。因为他喜欢星巴克的咖啡,也喜欢酸菜鱼和炒螺蛳。如果星巴克有酸菜鱼和炒螺蛳,或者酸菜鱼和炒螺蛳餐馆也卖现磨拿铁,他就不需要跑几家店。
很遗憾,星巴克拒绝了他的要求。因为星巴克是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管理就意味着所有的星巴克都是差不多的。绝不能在星巴克闻到酸菜鱼、炒螺蛳的味道,甚至也不允许星巴克咖啡的味道变成怡保白咖啡的风格。
你以为自己选了一家最好的星巴克咖啡,但是它和别的星巴克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选学校也是这样。
你为了孩子读书多花几百万买房,得到的学校也是一样的标准化。
但是,也不是完全一样。越贵的学区房边上的学校,一般会更加变态。
你若是近距离去接触那些大城市的著名小学,就会知道这是多么变态的教育。教育的变态首先是父母造成的,只要父母个个都是焦虑的鸡娃狂魔,学校就得迎合这些变态狂魔。
不要怀疑上海小学生噼里啪啦跳楼的那些新闻,真实情况可能比新闻更触目惊心。这些孩子都是有钱买学区房的,都是被爹妈的焦虑逼死的。
我一直认为,如果发生未成年人跳楼或上吊、沉河、割腕之类的自杀案件,应该第一时间把孩子的父母抓捕判刑。
因为真正害死孩子的责任人,通常是他们的亲生爹妈。
现在很多人都在抱怨国内教育的各种问题。这个问题是学区房无法解决的。除非你可以让孩子去另外一种类型的学校,比如让孩子去芬兰和日本读书,或者去泰国读国际学校。
如果有钱,可以直接到别的国家找个真正的国际学校,接受那种小班教学,让孩子有一个更健康的成长环境。
与其花高价在中国的大城市买学区房,不如到别的国家买个学区房。那样才是真正改变学区。
如果你足够有钱,选择目标可以从中国学区改为日本学区,或者欧洲学区。
但是在中国买学区房就是智商税,不仅得不到更好的教育,甚至是更变态的教育。
2
早教班和课外班是很大的浪费
我前年参观了一位朋友办的幼儿园,这个幼儿园的学费是每个月一万元人民币。
很贵。
有必要上这个贵的幼儿园吗?当然没必要。
幼儿园教育不是必须的。它是多余的。甚至是有害的。
人类自然生活的环境是怎样的?是一群孩子在村里一起玩,大孩子小孩子都在一起,不同年龄的孩子在玩中逐渐学会彼此合作。这才是正常的教育。
一群孩子按照年龄分班,关在房间里跟着老师活动,这怎么可能是正常的人类成长环境?
最好的教育方式,是一群孩子在小区里面玩。找个大点的小区,有很多空地,有一些不上幼儿园的孩子,他们可以聚在一起玩,就很好。
孩子长大了,更没必要去那些兴趣课外班。那些所谓才艺,就是琴棋书画诗酒花,这都是以前卖到妓院里的妓女从小训练的东西。这些东西可以让孩子长大后被人夸奖「有才艺」,他自己也会产生自己很高端的幻觉。但是很遗憾,这些东西和真正的能力没关系,它只是包皮雕花的无聊炫耀。
真正重要的技能,是孩子的生存能力。
不久前有个泰国公益短片很流行。一个穷孩子从小跟着母亲摆地摊卖菠萝,有一天她想到把菠萝做成棒冰形状冻起来卖。她母亲就鼓励她自己去做。于是这孩子就卖「菠萝棒冰」,却卖不动。母亲就告诉她,你要去市场看看别人怎么卖东西。于是孩子在市场上仔细观察,如何包装,如何叫卖,如何定价,如何写营销广告。很快就打开销路,不仅创立了「菠萝棒冰」,还成为一个成功的小贩。
这样的孩子长大了,扔在社会上,就会自食其力。无论时代怎么变,她都会想办法,因为她有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又有行动力,还吃苦耐劳。
最底层的劳动阶级养孩子可以很省钱。比如你是摆地摊的,就带着孩子摆摊。如果你是开杂货店的,孩子日常就在杂货店里跟着你。如果你在家开淘宝店,上网接单发货,也让孩子在边上跟着。很多小吃店老板的孩子都是从小在小吃店长大。
这样的孩子是幸运的,因为他从小就接触社会,学习祖传家学,掌握生存技能。
别人家的孩子关在幼儿园学习唱歌跳舞,跟着美女老师念儿歌:「在什么样的花园里挖呀挖,种什么样的种子开什么样的花」,你家的孩子已经在学习如何做生意挣钱。这是真正的少年功夫。
如果你是个普通技工,比如像手工耿那样做电焊工,或者做铝门窗,做木匠,做电工,机器修理工,这些手艺都可以让孩子从小在边上看着。潜移默化,他就有了工程技术的素质。而这些素质在长大后是教不会的,那些从小不熟悉操作技能的人,即便上了北大清华这些大众仰慕的名校,也无法代替他从小接触的动手操作——这就是当今诸多名校生的先天缺陷。
从小学习待人接物,与现实社会中的人相处,接触真正的社会,这就是最好的教育。
这样长大的孩子,不会成为经不起挫折、被老师骂几句就要跳楼的脆弱人,不会在象牙塔里成为傻乎乎的文青,也不会愚蠢到刚毕业就要整顿职场。
他们更不会担心到了三十五岁就失业。
真正优秀的教育,未必需要让你花很多钱。大多数人用钱买智商税,而不是买有效教育。更糟糕的是,他们花大钱买到的那种教育,可能是一种摧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