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工会与平克顿侦探社的一场血战
原创
漫天雪798
漫天霹雳Plus
漫天霹雳Plus
微信号
gh_5d7427614208
功能介绍
经济学与人生
在“进步时代”以前,工会组织在美国这个崇尚自由和财富的国度,是无政府主义、黑帮团伙和暴乱分子的代名词。
1860年代内战之后,美国驶入了经济迅猛发展的快车道。这就是著名的并且被马克·吐温污名化的“镀金年代”。这一时期随着西进运动的蓬勃发展,生产力的全面解放,加之金本位,美国迎来了一段黄金发展期,取代英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人民生活
大幅度
改善。
但尽管如此,美国社会的思想观念却发生了深刻变革。他们逐渐抛弃带给自己美好生活的自由放任资本主义,转而投向了追求所谓平等的重商主义、社民主义怀抱。
原因在于,虽然那时
企业家众星云集——
当今美国著名的大型企业集团,大多也诞生于那个时期——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是
大企业的迅速扩张和资本家财富的大量积累,与工人阶层的处境形成了
鲜明对比。人们天生的嫉妒心在这种环境中不断滋长。
而同时,
那个时代有一个姓“马”的思想帝王,已经发表了他的作品,把工人阶级的悲惨境遇归结为剥削,因此要发动一场旨在改变整个社会的革命。
这种观念迅速抓住了人数上占优的“无产阶级”的内心,于是
席卷全球。
美国
工会就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他们的目标就是
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建立一
个自己“
当家
做
主
”的新时代
。
1886年,工会运动迎来了高潮。在那一年,整个芝加哥几乎成了暴力之城。每天都会有铁路工人、钢铁工人、食品工厂工人等各行业工人罢工的消息,而且基本上都是“武斗”。工人们直接让铁路瘫痪、工厂关门,使芝加哥人民陷入经济停滞和生活困苦之中。
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是美国联合收割机公司罢工事件。
当时美国最大的工会组织是“劳工骑士团”,它不但在联合收割机公司组织工会,而且吸收其他行业的会员,人数总计可达几十万。他们向联合收割机公司总裁麦考密克提出要求要缩短工时、但是不能降工资,否则就罢工让工厂瘫痪。
麦考密克没有答应他们的要求。他关闭了工厂大门,将工会成员拒之门外,并且重新招募工人入厂生产。
工会组织绝对不会容忍这种情况发生,他们把那些非工会成员、继续工作的工人视为工贼、内奸和叛徒,并在工厂门口派驻纠察队,与顶替他们上班的工人发生了暴力冲突。
这时候,不幸的一幕发生了。
工厂警卫开枪,导致6人死亡,一场暴乱随之发生。
但是这个年代,当地警方坚决站在了工厂一边。他们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维护产权,于是出动警力平息暴乱。夜幕降临后,工会暴力分子将一枚炸弹扔进了警察队伍中,多名警员死亡、几十人受伤。
人们早已受够了暴力、混乱和经济受损,希望恢复法律与秩序。这场暴乱让工会暴力分子成为被社会公众和舆论谴责和唾弃
的对象。
当时主流媒体几乎无一例外,都把工会分子定性为无政府主义者、恐怖分子,称这种方式是暴民政治。
《纽约时报》和《芝加哥论坛报》的标题分别是《立即结束无政府状态》《密尔沃基的暴民统治》。
警方后来逮捕了
8名
工会领导者,
其中7
名被
判处死刑。事件才得以逐渐平息。
这就是“干草市场广场事件”。
但是时代的浪潮已经无可阻挡
,大幅度地向社民主义和平等主义倒退
。
于是在短暂的平息和沉寂中,一场更大的暴乱正在酝酿之中。
1892年,长达数月,著名的霍姆斯特德钢铁厂罢工事件爆发。
霍姆斯特德钢铁厂是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控股的一家大型钢铁企业,是当时最先进的钢铁厂。它的负责人是亨利·弗里克,他是一个有着坚毅品格、一心为投资者谋取利润的优秀CEO。
1892年7月,公司与钢铁工人联合工会的协议即将到期。与联合收割机公司的情况如出一辙,工会组织要求不得因技术进步而解雇会员、要求增加工资、缩短工时等等。
弗里克认为这是无理要求,坚决不退让,并为工会的罢工做准备。他
开始在工厂周围构筑工事,保护车间免受暴力破坏,将不服从管理的工会工人锁在门外,并招募其他工人继续生产。
他担心一旦发生冲突,警察无法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于是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雇佣了大名鼎鼎的“平克顿侦探社”负责安保工作,他们之间的协议是:保护工厂财产不受暴力损害。
这时候的平克顿侦探社,已经从创始人、曾经负责林肯安保并创建犯罪侦查数据库的艾伦·平克顿手里,交给了他的儿子罗伯特·平克顿手中。
小平克顿继承他父亲的传统,把保护客户的生命和财产放在企业生存的首要战略位置,他率领300名训练有素的私家侦探乘船前往工厂附近的码头。
对于信奉工团主义的工会组织来说,霍姆斯特德钢铁厂已经是他们的地盘,平克顿侦探社的到来,就是一次入侵。于是——感谢布·斯里尼瓦桑(《美国四百年》的作者)还原的真实场景——工会成员向船只上的私家侦探开枪射击,侦探们则在船上还击,交火持续了好几个小时,造成7名工会会员和3名私家侦探丧生(一说2名侦探)。
很显然,训练有素的私家侦探枪法更好。但是由于寡不敌众,根本无法登岸,平克顿侦探社投降。
这下子工会组织更加有恃无恐,他们拆除工事,直接封锁了工厂,工厂管理层人员处于极度危险之中。危机之下,州政府派出8000警力,恢复了秩序。工厂所有者和管理层重新控制了工厂,有些工会会员选择了继续合作,其余的岗位被新工人(即“叛徒工贼内奸”)取而代之。
但是事件并没有完。
就像现在发生的所有事件一样,当事者工会会员已经选择妥协,但是那些旁观者——“进步人士”却并不满意。他们认为警方偏袒资本家,工会会员太软弱,导致他们伟大的革命事业无法推进。两位进步人士领袖亚历山大·伯格曼和艾玛·戈德曼,认为必须再添一把火,把革命事业再掀起一个高潮。
他们乔装成非工会工人中介,潜入了钢铁厂的内部,闯进CEO弗里克的办公室,向他开了两枪。幸运的是,弗里克没有死,他处理好伤口后继续办公,以示自己的顽强不屈和绝不向暴力分子低头的勇气。
随着观念浪潮的不断侵袭,工会势力人多势众的优势不断显现,随之而来的是他们与政客形成了利益同盟关系,政客用税金和权力贿赂他们,他们则向政客投出选票。《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案》在这一时期出台,并非巧合。到了罗斯福执政时期,《瓦格纳法案》出台,工会成为合法组织,最低工资、最长工时以及各类干预主义立法层出不穷。
美国由此放弃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一步步滑入了社民主义的深渊。
考察这一时期思想观念的变化,对于我们理解美国经济史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也对当下的世界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
在美国的工业革命和镀金年代,人们物质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善,但是随之而来的是贫富差距的扩大,社会上弥漫着对平等的诉求。看到卡内基只要投下资本,就可以挥金如土地在苏格兰度假,工人们却必须在流水线恶劣的环境中工作并拿着微薄的薪水,许多人都心生不满。
人们似乎认为,必须有一个无产阶级的代言人出现,去推倒资产阶级的统治,消弭收入上的差距,就能迎来自己的美好生活。
可是
人们想不到的是,正是所谓“资产阶级”通过投资,创办了大型工厂,将大量的劳工吸引进工厂做工,由此才创造出了“无产阶级”
;如果不是他们的投资,所有人将平等地都在温饱水平线上挣扎。没有企业推动的技术进步和物质生产力的全面提高,根本不可能有1800年代以后大规模的人口增长而且生活水平不降反升,资本主义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人均寿命的延长,这是连马克思都无法否认的事实。
贫富差距是市场经济的根本特征。自由市场上的富裕,唯一的原因在于他正确地配置了稀缺资源,满足了消费者的迫切需求,他只不过是消费者委托的财产的临时代管人,当他不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消费者只需要撤回金钱投票,他就立即由富变穷。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消费者对资本家的驯服,他们必须按照大众的意愿组织生产。
只有在一个中央计划机构控制一切的情况下,一切依靠它的分配,才会有财富上的所谓“平等”。但那种平等是苟延残喘的平等,是卑躬屈膝的平等,是一块儿挨饿的平等。然而总有一部分动物,比另一部分更“平等”。
人们不应当去追求结果上的均等,而要追求权利上的平等。
人
们更不应该在嫉妒心的驱使下
要求缩小收入差距,而应该看其收入是否是服务消费者的结果;不应该以让别人变差的方式实现均等化,而是要看自己是不是已经比过去变得更好。
任何对结果平等的追求,结果
都是
躺平比烂人人受穷。任何对资本的仇视,结果都是收入水平的降低,因为资本投资造福最多的,并不是资本家自己,而是生产要素的持有者,即土地所有人和劳动者。道理很简单,资本如果不竞买这些基本的要素,就无法生产。而竞买的过程,就是提升他们收入和生活水平的过程。
社会公众对那时恶劣的工厂环境大肆攻击,但是唯独看不到的是,为什么环境如此恶劣,人们却排队要进工厂,难道他们傻?为什么“镀金”的美国如此“乌烟瘴气”,
每年却有成千上百万的人
冒着生命危险来到美国,
难道他们要去送死?
事情并不是这样的。那些工厂
环境和今天相比,的确非常恶劣,但是那已经是当时最好的选择。人们之所以去工厂做工,而不是留在土地上刨食,就是因为二者相比,去工厂是处境的一种改善,留在土地上就是饿死。人们之所以漂洋过海去美国,道理同样,因为那里自由放任,充满机会,而留在自己的母国,才是找死。
正是这些工厂,为他们提供了工资和相对稳定的生活,改善了他们的处境;正是工厂面向大众生产的廉价商品,让大量贫困人口得以存续和繁衍。
而工会组织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破坏产权、减少资本积累、
降低生产力,
排斥竞争,他们是在向贫困阶层宣战。因为他们不受解雇的特权和较高的工资率,以非工会成员的失业和较低工资率为代价;破坏生产的结果,就是企业供给减少,人们的生活成本变得更高。
我们并不是说,美国当时的企业家们都是白莲花,仅仅是受害者。他们也并不无辜,其思想观念也在社民主义的浪潮下
发生了深刻的转变。
激烈的竞争使他们时刻不敢懈怠,谁都想躺在功劳簿上坐享其成。工会运动的发展又使得他们
成本增加、利润减少、产权受到威胁。
他
们开始组成
卡特尔,企图一致对外享有永续的收益。
但是卡特尔内部的不稳定性以及面对外部的竞争,
必定会分崩离析
。
因此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就是
,寻求美国政府的庇护
,
由政府出面
设定行业准入标准
、
排斥竞争、增加管制,
由此形成一个名副其实的重商主义垄断集团。
由此,工人阶层依赖政府的保护生存,垄断企业集团也依靠政府的扶持壮大,
一个互害的社会由此形成。受损的是所有人,因为每个人都必然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
只有一个
集团
永远受益,那就是美国政府,它的权力无限扩张了,
所
有人都必须仰仗它
的
鼻息才能存活。
这就是美国所谓的“进步时代”。一个由小政府、自由放任资本主义向超级扩张的重商主义、干预主义倒退的时代。它紧接着的,就是经济危机和罗斯福的当政,这也绝非偶然,而是观念倒退的必然结果。
平克顿侦探社,也是这个时代的缩影。霍姆斯特德钢铁厂罢工事件后,美国国会出台《反平克顿法案》,这家公司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没有了过去的锋芒和侦查职能,而是变成了一家普通的保安公司。然而人们并没有变得更安全,它的安保职能,被超级垄断暴力的机构取而代之了而已。
毕竟,任何一种力量,若要和美国政府争夺暴力的控制权——它得以存续的终极基础——都是绝对不可容忍的。之所以容许工会动辄越界合法地使用暴力,原因不过是,它尚在可控的范围内,并且能够换取选票。越过这个界限,照样杀无赦,或者被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轻触阅读原文
漫天霹雳Plus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知道了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取消
允许
取消
允许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分享
留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