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能与很多人想的不一样,历史最悠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民主党,而不是共产党。社会民主党作为一种政治运动和政党形式,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工人运动,而共产党成为独立的政治概念和组织形式,则是在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从社会民主党运动中分化出来的。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成为了工人运动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19世纪40年代的社会主义团体,可被认为是社会民主党的前身,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参与的共产主义者同盟(Communist League)。1848年他们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尽管名字中包含“共产党”,但此时还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共产党组织。到了19世纪70年代,许多国家开始正式成立以工人阶级和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基础的政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德国社会民主党(SPD)。德国社会民主党成立于1875年,由全德工人联合会和社会民主工党合并而成,是世界上最早的社会民主党。参见:拉萨尔:比马克思更有名的社会主义者 其他国家的社民党随后纷纷建立,包括挪威工党(成立于1887年),奥地利社会民主工党(成立于1889年)、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成立于1889年),英国工党(成立于1900年),法国社会党(成立于1905年)等。1889年,各国社会民主党在巴黎成立了第二国际,其正式名称为社会主义国际(Socialist International),其中德国社会民主党(SPD)在第二国际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他主要成员还包括英国独立工党、法国社会党、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等。第二国际作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协调机构,旨在团结全球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政党。第二国际的主要意识形态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强调国际工人阶级的团结和革命斗争。它为各国社会民主党提供了国际合作的平台,以求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达成共识,比如反对帝国主义战争、争取工人权利等。马克思本人对社会民主党的态度则比较复杂,这主要取决于特定的社会民主党、其所处的历史时期,以及其政策和理论立场是否符合马克思的基本原则。马克思认可社会民主党作为工人阶级政治组织的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特别是在早期社会主义运动中,社会民主党是推动工人阶级解放的重要工具。马克思认为,工人阶级必须形成独立的政治组织,以对抗资产阶级。社会民主党在19世纪的欧洲工人运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马克思支持这一趋势。例如,德国社会民主工党(SDAP)在1869年成立时,马克思及其合作者恩格斯表示了支持,并认为这是德国工人运动的重要一步。尽管马克思更强调革命性,但他也认识到,参与议会斗争和民主选举可以成为工人阶级积累力量的一种手段,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议会斗争。但对于1875年全德工人联合会(拉萨尔派)和社会民主工党(马克思主义派)合并成立德国社会民主党时起草的《哥达纲领》,马克思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著名的《哥达纲领批评》就是为此而写作的。马克思认为该纲领过于妥协于拉萨尔派的思想,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原则。他特别批评纲领中对“自由国家”的表述,强调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无产阶级专政是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必要形式,而不是一个“自由的人民国家”。他还批评纲领中对分配制度的表述,认为“按劳分配”只适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高级阶段应实行“按需分配”。马克思反对拉萨尔对国家的过度依赖。拉萨尔主张通过国家援助来推动工人合作社的发展,而马克思认为,这种策略忽视了阶级斗争的核心地位,是一种妥协和退让。马克思还批评拉萨尔派对关税保护政策的支持,认为这是对工人阶级国际主义的背叛。总之,马克思不满社会民主党过关注议会斗争和渐进改革,在实践中削弱了阶级斗争的重要性,这可能导致其丧失革命性。米塞斯对此有着深刻的洞见,他总结道:“(马克思)始终认为,通过政府或其他拥有同样强制力的社会机构干预资本主义体系是徒劳的,因为不会带来倡导者所期望的结果,反而会降低经济的生产力。马克思希望组织工人进行斗争以实现社会主义,而不是仍然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中为获得某些特权而斗争。他想要成立一个社会主义工人党,而不是他所说的那种“小资产阶级”政党,进行零敲碎打的个别改革。”《共产党宣言》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共产党”的概念,但此时“共产党”更多是指一种思想和运动,而非现代意义上的独立政党。直到19世纪末,“共产党”仍然是社会民主党运动的一部分。一战期间,社会民主党内部因战争政策出现严重分裂。许多社会民主党支持各自国家的参战政策,而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者则强烈反对战争,将其视为资本主义国家间的掠夺性冲突。这一分裂导致了更激进的社会主义者(尤其是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派)与社会民主党温和派之间的对立日益加剧。俄国的布尔什维克党是最早明确采用“共产党”作为组织名称的党派之一。191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改名为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以此表明他们与社会民主党温和派的分裂,同时也体现出他们坚持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社会主义的立场。1919年,在列宁的倡导下,第三国际(共产国际)成立,主张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共产国际的成员党被正式称为“共产党”,以区别于第二国际中通过议会斗争推动改革的社会民主党。20世纪初,特别是俄国革命成功后,许多国家的激进社会主义者从社会民主党分裂出来,建立了独立的共产党。例如:德国共产党(KPD)在1919年由德国社会民主党内部的左翼激进派(如罗莎·卢森堡)成立;法国共产党(PCF)于1920年从法国社会党分裂出来。英国共产党(CPGB)于1920年成立。第二国际在一战后因内部分裂而解体,其遗产被多个组织继承,包括社会主义国际工人联合会(维也纳国际)和伯尔尼国际。1951年,这些组织的成员党联合成立了社会党国际。社会党国际是第二国际的延续与发展,总部位于英国伦敦。社会党国际目前包括来自全球的100多个成员党,覆盖了几乎所有地区的社会民主党和民主社会主义政党。除了欧洲的社会民主党外,日本社会民主党、印度国民大会党、智利社会党、阿根廷正义党、南非国民大会等也是其重要成员。值得注意的是,德国社民党曾是社会党国际的重要创始成员之一,并且长期以来是其最重要的成员党之一。但2013年,德国社民党决定退出社会党国际,并积极推动成立了进步联盟(Progressive Alliance),旨在替代社会党国际。相比社会党国际,进步联盟更注重实际政策合作,而非社会党国际那种传统的象征性活动,同时更强调全球化、气候变化、性别平等等现代议题。最早成功执政的社会民主党之一是德国社会民主党。1918年,德国爆发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帝制,社会民主党的领导人弗里德里希·艾伯特(Friedrich Ebert)成为了德国第一任总统,领导了新成立的魏玛共和国。同一时期奥匈帝国的瓦解,建立了奥地利第一共和国。奥地利社会民主工党(SDAP)迅速成为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1918年,奥地利成立了由社会民主党和基督教社会党组成的联合政府。卡尔·伦纳(Karl Renner),社会民主党的重要领导人,成为第一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随后也担任过总统。他主导了临时政府的过渡工作。然而,这些社会民主党领导人在帝国崩溃后突然掌握了国家权力,却没有充分的学识或管理能力,尤其是在处理复杂的国家经济、外交和内政问题时表现无能。一战后的德国和奥地利都经历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动荡。因其治理失败,人们逐渐丧失了对民主的信心。这为后来极右翼势力,如德国的纳粹党和奥地利的法西斯势力提供了机会,他们利用公众对社会民主党政府的失望情绪,声称只有他们才能恢复秩序和稳定。如米塞斯所说:“实际上,代表民主国家的政治家很快让民主在各地都变得荒谬可笑。旧政权的那些人至少在表面行为上保持了某种贵族的尊严。而取代他们的新人,其行为却让人可鄙。在德国和奥地利,没什么比帝国崩溃后上台的社民党领袖们表现出的空洞傲慢和无礼虚荣更损害民主的了。”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SAP)在一战后也迅速崛起。1917年SAP首次进入联合政府,与自由党合作执政。1920年,SAP的希尔马·布兰廷(Hjalmar Branting)成为瑞典首位社会民主党籍首相。自1932年起,SAP几乎连续执政了四十余年。通过其执政,瑞典建立了欧洲最具代表性的福利国家,实行了广泛的社会改革,包括全民医疗保健、全民教育、住房政策以及收入再分配措施。瑞典的“社会民主主义模式”成为全球社民党的“样板工程”。此外,芬兰、捷克斯洛伐克、丹麦、挪威的社民党也在一战后单独或联合执掌了政府。二战刚刚结束,1945年,在资本主义的发源地英国,工党在大选中以压倒性优势大获全胜,获得了议会中的393个席位,而温斯顿·丘吉尔领导的保守党意外惨败,仅获得197个席位。工党领袖克莱门特·艾德礼(Clement Attlee)出任首相。工党上台后,推行全面福利国家政策,包括建立国民健康服务体系(NHS),并实施大规模的国有化,包括国有化英格兰银行、煤矿、铁路和电力行业等。英国工党的崛起,取代了原来的自由党,成为英国两党制中的一党。此后曾多次击败保守党执政。在2024年7月4日的议会下院选举中,工党赢得了过半数席位,时隔14年重新成为执政党。工党领袖基尔·斯塔默(Keir Starmer)随后被任命为首相,组建了新一届政府。德国社会民主党1945年二战结束后重新合法化,成为西德的主要政党之一。1969年,维利·勃兰特(Willy Brandt)成为首位社会民主党籍总理。他任上大力实施福利政策,扩大社会保障体系,并推动“东方政策”,缓解冷战中的东西德紧张局势。后来德国社民党也曾多次执政。在2021年9月的联邦议院选举中,德国社民党以25.74%的得票率成为第一大党。随后,德国社民党与绿党和自由民主党(FDP)组成了“红绿灯”联盟政府。2021年12月8日,SPD的奥拉夫·朔尔茨(Olaf Scholz)正式就任德国总理,接替了基督教民主联盟(CDU)的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在法国,1981年,弗朗索瓦·密特朗(François Mitterrand)当选总统,这是法国社会党首次全面执政。同样,法国社会党也实施财富再分配政策。初期推行部分国有化,但后来因经济压力转向市场化改革。法国社会党最近一次执政是在2012年至2017年,由弗朗索瓦·奥朗德领导。奥朗德政府2013年通过《婚姻法案》,实现同性婚姻合法化,这是社会党的重要社会改革之一。另外一项引人注目的改革是对富人增税,包括提议75%的超高收入税率(后因宪法问题被修改为公司税形式)。而2015年巴黎气候协定(Paris Agreement)在法国主导下达成,被视为是奥朗德政府的重要国际成就。虽然近年来,欧洲的各传统社民党遭遇了一些挑战,但目前英法德三大主要国家中,社民党掌握了三分之二,说其“长盛不衰”并非夸张。此外,除了前面提到的北欧国家和奥地利外,在澳大利亚,工党也是重要的政治力量。1945-1949年,工党在战后推动经济恢复和社会改革。1972-1975年,工党政府由高夫·惠特拉姆(Gough Whitlam)领导,实施教育和医疗改革。2007-2013年,凯文·拉德(Kevin Rudd)和朱莉娅·吉拉德(Julia Gillard)领导工党执政,重点关注气候变化和社会公平。2022年工党再次赢得大选。永远不要忘记的一点是,社会民主党虽然主要是通过议会选举等民主手段进行斗争,但它们本质上是社会主义政党,或者说,本质上是反资本主义的政党。这体现在方方面面。1. 实行国有化,消除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欧洲各国在二战后都经历了程度不同的国有化浪潮,有些虽然不是在社民党执政时完成的,但都是在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进行的。时至今日,西欧国家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仍保持一定程度的国有化,尤其在能源和交通等方面,而如瑞典和挪威等国,国有化主要体现在社会服务领域。2. 实行福利制度,瓜分资本,破坏资本积累。所谓福利,就是强制性的财富再分配,就是把资本家积累的资本强制性地分掉用掉。资本主义是以大规模的资本积累和投资为其特征的,这一招可谓是釜底抽薪,甚至不需要经过公有化阶段(也不用暴力革命)就直接在很大范围很大程度上消灭了资本。3. 支持工会,对抗资本家。社会民主党最早都从工人运动中发展起来的,甚至可以说是工会联盟,当然要支持工会与资本家作斗争。注意,我这里说的是工会,而不是工人,因为“在所谓的亲劳工立法领域以及工会斗争中,无产阶级的利益绝不完全一致。”而罢工、强制提高工资等“斗争方式”,固然不利于资本家,但获利的也只是享有特权的部分工人。4. 以LGBTQ等运动来反对资本主义的传统规范和道德;以绿色新政等来反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生活模式。限于篇幅,就不展开了。最后说一下美国的民主党。传统上,美国的民主党并不属于社会民主党,而更倾向于被描述为一个中左翼的自由主义政党。与欧洲的社会民主党相比,民主党并不明确认同或源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也不主张全面的社会主义政策。但是,近几十年来,特别是奥巴马“Change”运动以来,民主党在意识形态方面大跃进,不但强化了对富人增税实行社会福利等左翼政党的“常规”动作,积极推进绿色新政,LGBTQ等进步纲领,更主打DEI等身份政治,大搞阶级斗争,乃至于发展出“零元购”、“不捕不诉不判”、“开放边境”等共产主义式“财富分配”新方法,让人眼花缭乱,目瞪口呆,一举超过社会主义欧洲,连根正苗红的社民党都感觉跟不上形势了。相关文章:
知识贴: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拉萨尔:比马克思更有名的社会主义者
福利国家推动的转型:从君主制到社会君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