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莱当选阿根廷总统后,国内,不,全世界的互联网上出现了一股胡言乱语的狂潮。不论是官媒还是自媒体,给他贴的标签是奥地利学派、无政资、极右。种种胡说八道在我看来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米莱居然要搞无政资?没有政府,我们可怎么活哟?所以他一定是疯了!这些媒体话术,纯粹是在迎合特定偏好,对米莱的政治观点分析没有一个字是对的。他们在主流意识形态的洗脑下,已经不但丧失了求知和思考能力,而且连基本的好奇心都已经失去。面对自己一无所知的奥派、无政资、左与右等等名词和理论,没见一个人在追问:奥派到底在讲什么?无政资到底是何意指?没有,一个也没有。然后就可以洋洋洒洒胡说八道一大坨。当然,流传最广的,更具传播力和辨识度的,是“阿根廷川普”。把米莱视为阿根廷川普,完全是胡说,反映了当今国际舆论界的经济学无知,以及极为幼稚的划线思维方式。贴标签,是一种简单化的思维方式,任何标签和分类,都是在降低人物和事态的个性。这就像说中国人都勤劳善良一样,必定充斥着错误。然而更为错误的是,在分析一个政治人物的时候,不去深入分析他具体的政治经济观点,而是从只言片语中寻找类似性,并打个标签,是很肤浅的。你要想寻找类似性,任何两个人之间都可以找到,它不能说明什么。更为拙劣的是,仅仅从两人都留着一头乱糟糟的金黄头发,说话时大嘴巴,夸张的语言和动作,就说他是阿根廷川普,然后煞有介事地说他俩都是保守派——在这些人眼中,米莱是川普的小跟班——这简直就是荒唐到极点。任何国际事件,都映射的是国内,反映了这些贴标签者的价值偏好。川普非常讨中国一部分人的喜欢,原因在于他的风格,更重要的是他对中国的强硬。那些人为什么支持川普,我们明白其隐秘的理由,他们就是把川普当作救世主一样崇拜的,是一帮为了自己的所谓价值观,要借助川普、牺牲所有人利益的野心家。他们希望再出现一个川普式的人物。这帮人,在任何国际分类中,都是妥妥的左派,到了我们这里,却成了右,只不过是参照系变了,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当然,左与右,也是一个标签和分类。经济政策的底色到底是什么,才最重要。因为当今世界一切问题,其实都是经济问题。川普任内,是搞了一些砍管制、优流程的操作,退出了一些国际上的干预主义官僚组织,但是更多的是许多问题根本推不下去,华盛顿的沼泽,仍然会将美国人民吞噬。他其实也没想排这个沼泽,他整天在赞美伟大的美国消防员、伟大的美国警察、伟大的美国军队,反正都很伟大。前不久他甚至在赞美伟大的美国汽车工人工会。再看看他任内的赤字,以及整天鼓噪着给美国人民发钱,就知道其底色。他减了一些税收,然而减税不减支,就是骗傻子。以上川普的所作所为,跟米莱把阿根廷政府公职人员视为剥削者有任何相似之处吗?没有。跟米莱要将25个部裁撤为8个,减少管制、削减政府开支、实行私有化改革,有任何相似之处吗?没有。更为根本性的区别是:川普是一个妥妥的经济民族主义者。
是他整天吼着“让美国再次伟大”,以及“制造业回归国内”,开启了全世界贸易战的进程。这是极其严重的倒退,并且把世界推向了对抗和战乱的边缘。经济民族主义导致闭关锁国,提高了战争的风险,川普在这方面就是反面典型。
美国制造业怎么可能回归国内呢?一个美元体系,就决定了制造业不可能回到美国。
美国出口的最大宗的东西是什么?是美元,不是产品。那么只有国外的产品不断地输入美国,美国才可以不断地输出美元。因此美国在国际贸易中必定是“入超”的。
其他国家以拙劣的重商主义思维,支持出超反对入超,虽然错误但尚可理解,但是美国人要是不断反对贸易逆差,就是纯不要脸了。放弃美元国际货币地位,好好生产产品出口,然后换货币回来,当然就可以出超了。但是他们肯定不愿意这样干。他们更希望的是,我就出口美元,换你的工业制成品,用一张张纸片就可以维持自己高水平生活。
国外的廉价产品不断进入美国国内,必定会冲击美国的制造业,所以国内制造业就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很难生存;加上美国国内各种劳动管制、环保管制法规、工会暴力以及严苛的美国国税局,外国生产更有比较成本优势,因此就把制造基地搬到国外了。但川普不这么看,他反倒天天要求美国的企业家必须留在国内,要热爱伟大的合众国,要创造就业机会,指责他国抢走了美国人的工作机会。这种言论纯粹就是既要又要的耍无赖。紧接着,既要出口美元,又要保护美国国内的制造业压力集团,防止国外产品进入美国抢他们的生意,于是,就开始加征关税、设置贸易壁垒、搞所谓负面清单、长臂管辖,一整套经济民族主义的措施由此出台。所以他的贸易战,目的就是为了维护美国制造业产业集团的垄断利益,阻断国际自由贸易,结果就是消灭国际劳动分工和比较优势、迈向自给自足的方向。这就是经济学揭示的真理:国内政策和外交政策是一个整体,一国对外实施自由贸易的前提,就是在国内也必须实行自由市场经济的政策。一国对内实施经济干预,必定要对外实施贸易保护,因为不这样做,国内干预政策就行不通,必定被国外的竞争所瓦解。而贸易保护政策就必定点燃对抗和战争的情绪,因为商品进不去、军队就会开进去。所以仅贸易战这一条,就可以否定川普。他不是自由市场经济的信奉者和实践者。不论它在国内做了多少减管制的政策,都是无济于事的。他迎合国内压力集团的诉求,伤害消费者和国外生产者利益,降低全世界人的福祉,并把世界推向对抗,这是根本性的、方向性的错误。有些人,居然把川普视为主张市场经济,完全不理解市场经济到底是什么。但米莱不是这样。米莱是受过正规、严格和系统的经济学训练的,他主张自由贸易,单方面“三零”。仅此一点,就将两人区分得清清楚楚。有人会搬出他所讲的不与某国打交道。这是一种选举策略,并且更重要的是:这是断章取义。他说得很清楚,是不发展政治上的关系,他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了这样一段话:我认为贸易应该自由,政客不应该如此傲慢,比如说,如果告诉我你必须从谁那里买东西,或者不准从谁那里买东西,你会怎么想?你不会觉得这是变态吗?你不认为你应该推进你的自由和财产权吗?我认为政治家不能那样做,他们应该促进自由贸易。
他这段话,就是经济学关于产权问题和交换问题的正确表述。交换贸易是个人产权,是人与人之间的事情,跟国家之间的政治问题没有关系。所以,米莱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的信奉者,自由贸易的支持者。川普还按照新保守派的那一套,希望规范个人的道德、管控妇女的子宫、反对LGBT等等,这些在米莱那里,都是没有的。他们之间的区别是本质上的,那就是:到底要个人自由,还是一个“父权式”的国家?即便是二人之间共同的观点,例如持枪权等,看似主张一致,但其观念内核也是不同的。在政党的恶斗和选票大战中,需要一个标签。一个政客,到底是为了与对方党派区分,争取特定选民,还是有着一以贯之的稳定价值观和因其是真理加以接受,是有本质区别的。拜登在参议员初期还是反堕胎的呢——他出生和成长在一个天主教家庭;当了总统以后就马上支持堕胎合法化并且支持LGBT群体了,你说他有多少对真理的渴求和对信念的坚守的成分?一个人到底是出于权宜之计和政治利益在鼓吹某项政策,与一个人被理论和逻辑说服,坚定地支持某项政策,当然是绝对不同的。于前者,身段会像拜登一样灵活,“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未达目的不择手段;于后者,那就是一个必须坚定坚守的原则,剩下的只有这个原则如何落地实施的问题。当然,还是那句话,一个人一旦变成政客,会各种妥协,保住自己的地位就是其最高优先级,其主张就会打折扣。米莱到底能做成什么样子,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