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是之
大概在七年前,我母亲看中了一座宅院。
院子原来的产权人去了城里不再回来,所以就把多年的老宅卖掉。
院子倒是挺大,至少有三百平米,还有几间老房子,不过因为地处农村,也不邻马路,从投资角度讲,可以说完全没有投资价值,但我还是把它买了下来。
没其他原因,单纯是为了让她老人家开心。
不过这次买卖倒是有额外收获,那就是实实在在地参与了一次农村的宅基地流转。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买卖宅基地和房子这么大个事,完全没有经过国家机关来完成,甚至连正式合同都没签。
整个过程需要的只是,两个「中人」和一个「代字」。
「中人」负责给买卖双方讨价还价,撮合价格;「代字」负责起草文书,也就是字据。
而如果不是我的坚持,按照传统和惯例,连手印都是不用按的,甚至以前连字都不用签,因为以前大部分人都不会写自己名字。
这场交易的「中介费」就是一桌酒席,酒桌上我把钱交给「中人」,「中人」清点过数后交由卖方,然后我从「代字」那里拿到文书,就算完成了交易。
当时这一小块土地并没有在村上或者任何一个国家行政部门登记造册,但就这样,一桩土地买卖就完成了流转。
当时我特地询问作为中人之一的村支书,「咱们不需要签个合同吗?」他回答说不用,咱们农村向来就是这样行事的。
然后他给我简单讲了一下其中道理:「我买了你的地,在上面盖了房子,如果你后来不承认卖给了我,那为什么当初允许我在你的地上盖房子?」
这个说法似浅实深,因为背后是农村人传统而又深刻的产权保护意识,所以我印象深刻。
众所周知,农村跟城市不一样,农村是一个典型的熟人社会,也是一个典型的自治组织。
像买卖房子这样的大事都不用经过国家机关处理,很多事情都是以内部自治的形式在运转。
这么做的好处是,有些时候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
而弊端也很明显,有些时候也会大大降低潜在的违法成本。
就在2023年1月1日,湖北潜江一位农村投资者就遭遇了「老年偷菜团」,几百亩白菜被破坏得所剩无几,损失惨重。
这种「老年偷菜团」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2022年8月份,湖北武汉,一位女孩子发视频控诉,在当地投资数百万承包了一千亩地种南瓜,结果遭到附近村里老人偷窃,同样损失惨重。
2021年12月,有人在河北廊坊租用900亩地种植花生,其中有30亩地在采收之时遭到盗摘。
面对这种偷盗行为,被偷的人几乎毫无办法,一是每个人偷的金额都比较小,二是偷盗之人都是老人,倚老卖老完全不顾颜面。
就是报警处理,警察往往也拿他们没办法,一般也就是简单的批评教育,没有更进一步的惩戒措施。
老人们别看上了点年纪,但其实一点也不糊涂,农村那么多种菜的,谁家能偷谁家不能偷,他们心里门清儿。
同村的一般不能偷,家族势力比较庞大,家里男丁比较多的,也不能偷。另外「上面」有人、家里有人在体制内任职的一般也不能偷。
一方面他们对对方资源有所顾忌,另外一方面说不定什么时候还会有求于人,请人家帮忙。
所以他们算来算去,欺负外地人,特别是来农村投资的外地人最保险。
而这种事情屡次发生,就是因为违法成本太低,老人们吃准了「法不责众」这一点才会肆无忌惮。
违法成本不仅仅是金钱上的成本,还有舆论道德上的成本。光天化日之下组团偷窃,可以说法律和道德都已经对他们失去了约束力。
这种约束力一旦彻底松绑,人性中那些幽暗的恶就一定会被放大。
放大的结果,可能是偷菜这种「小恶」,也有可能是贩卖人口或毒品这种「大恶」。
2000年《检察日报》曾经发文揭露江苏某个村子,包括村长在内都在参与拐卖妇女。
他们从不认为这是在作恶,相反他们认为替人买媳妇是成人之美,村民也会帮着一起看守被拐来的妇女防止逃跑。
电影《盲山》也是对这种集体作恶的一个真实反映。更有甚者,整个村子集体参与制毒、贩毒。
要知道,农村可不仅仅是照片里的田园风光和写在脸上淳朴善良,它本身也是整个社会生态中的一部分。
真实的农村,「强权政治、恃强凌弱、欺软怕硬」,应该说是一种客观存在。
农村有些邻里纠纷,可能就是一点点宅基地或是农田的划界问题,还有土地灌溉、水产养殖等引发的矛盾。
而正如像我亲身经历的这次土地交易一样,因为很多交易没有登记造册,缺乏历史资料可查,都是以见证人的「见证」为判断依据,所以有些矛盾演变成为永远「剪不断、理不清」的历史遗留问题。
有些梁子一结就是几代人的世仇,甚至还会引发投毒、杀人等刑事案件。
事实上,早些年的农村,如果一个家里没有儿子,被瞧不起不仅仅是因为「绝后」,还因为在很多直接的利益问题上没有话语权。
家里没有男人能出头,拳头不够硬,的确会很受气。
而以前家里如果有几个儿子的,那真可以说是「鼻孔朝天,仰着头走路,横行乡里」。
当时农村的现实情况是,在农村养儿子那就不是用来防老的,而是给自己撑腰的。
直至今日,农村这种「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不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有很大转变。
很多农村人不再局限于盯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而是寻找其他更多赚钱出路,比如有的地方发展成为淘宝村、快递村、汉服村等等。
组团偷菜这种事,对当地农村建设绝对是负面影响。
别人辛辛苦苦去农村创业,本来是能给当地带来收入和就业机会的,结果被偷得干干净净,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肯定没人会继续去投资开发。
保护私有产权是人类文明的一个分水岭,私有产权保护越好的地方,经济则愈发繁荣,人们生活水平也越好。
而越是不重视保护私有产权的地方,经济就越是不行,人们生活水平也就越差。
无论农村还是城市,无论是熟人社会还是陌生人社会,无论农业文明还是工业文明,保护产权、尊重产权人都应该成为一项基本共识。
而这种共识的达成,一方面是自下而上的自发演化,经过历史的沉淀而形成;另一方也需要自上而下的教化,而惩罚和宣传则是必要的手段。
农村「强权政治」客观存在,怎么引导这种生态走向保护产权、拥抱市场、创造财富,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如果用法不责众来搪塞,那就是法律的无能。
2023年01月15日,本文首发《南方周末》,略有改动。
作为《南方周末》特约撰稿人,我还是推荐大家订阅南周的,虽然少了些那几年的锋芒,但整体上质量上乘。特别是“自由谈”栏目,是国内几家有影响力的大报里边为数不多坚守市场阵营的了。南周一直是付费订阅模式,所以有一定筛选作用,读者群体素质整体可以,留言讨论也比较友好,大家可以扫码或通过链接围观参与。
https://www.infzm.com/contents/24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