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来一个玛莎女。
据传,其身份已清晰,是某银行的一个小领导。
而她在大众面前,轻描淡写地说,叫yuwei过来,激怒了民众。
这个语气确实不一般,因为给他人的感觉是,yumei之身份还要低于她。
很长时间,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一个官本位社会,碰到事,找个对口单位的认识的人,其实很常见。
但大多数情况是,我认识你们单位XXX,还会将职务带上,对领导一般不会直呼其名。
之所以成为热点事件,就是这种轻描淡写的随意,这种认为叫个人来就可以突破规则的想当然。
而这种事情,其实每天,每时,每刻,都发生在这片国土上。
不就是找个关系吗?
我在北京工作过几年,那是十几年前的事了,不过对北京印象非常不好。
主要原因就是,我碰到过太多满口关系的人,这些人嘴里的关系说出来要吓死人,动不动就是某部委,甚至是认识某海的人。
我当然知道,有很多生意场上的人,就是通过结识官员搞到不少好处,但我在后来长期的生意过程中,从来都拒绝与这些口口声声说自己有多少关系的人进行合作,而是在心里默默地下一个结论,这个是骗子。
我不否认他们能赚到钱,因为民众吃这一套。
不管是E租宝,还是泛亚,还是诸多资金盘,都喜欢把老板和领导的照片摆出来,以证明自己有多大的能量。
我是江西人,在南昌呆过多年,我也清楚,在南昌的酒局上,自我吹嘘认识多少权力部门的人,有事请找他这样的人太多了。我还见过,不少权力机关的人和社会上的朋友称兄道弟,说,有事找他,一句话的事。
当然,这些都是场面话,有过社会经历的人,应该都有过类似的经验。
但这背后透出来的官本位文化,实在是令我不爽。
官本位是一种以官为本,以官为贵,以官为尊的价值观,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yuwei不过就是官本位的一个指向,那就是官来了,事情就可以摆平了。
我不排除,江西省的调查结论有可能也是对的,但民众为何不信?因为这样的事实在是太多,太普遍了。
官本位下,长官意志往往能决定很多事情。
不能过的项目可以过,制定的规则可以通融,甚至杀人的人可以不死在外逍遥,比如孙小果。
当长官意志变的越来越重要时,那进行人身依附,就是一个必然的事情。
人人在外面吹嘘或是告诉他人,我上面有人,这其实就是表示,他与这一官员达成了人身依附契约。
如果你认识的官员级别足够高,关系足够好,还可以让官员成为你的人身依附,这样的商人也有不少。
最后,整个社会在官员意志下运转。
如果你经历过几十年前的社会,那你会更加理解这一现象。因为在当时,城市居民的所得,住房、医疗等等一切事务,均由官员负责安排。
你要住房,对不起,没得卖,只能等分配。
分配怎么分呢?排队。有没有人可以插队,当然可以,只要你能搞定官员就行了。
你的工资多少,也是由官员决定。职称,级别都可以加工资,那怎么办呢?
你还得找领导,找负责人去沟通,去说情。
在当时,这叫作走后门,不正之风。可以说,离开官员,你是寸步难行的,因为一切资源被 官员掌握。
应该说,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这样的现象减少了许多。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生活中主要的事不是在与官员打交道,而是在与市场打交道,你的所需所要,大部分可以从市场获得。
但是,官本位文化并未消失,离开市场,走到由权力控制的领域时,关系、官本位依然是你必须面对的问题。
大多数人都会相信这样的神话,只要有关系,在这个领域 ,没有搞不定的事情,更何况,醉驾,在有关系的人眼里,这可能不算个什么大事。
他们深信,长官意志是完全可以解决这种小事的。
我经常听到坊间各种传言,某某领导,某某利益,如何达成等等,虽然大多数无法证伪或证实,但也偶有能被证实的事件,甚至成为热点新闻 ,不得不说,这些传言并非完全的空穴来风。
在现代政府理念中,政府是应该服务于民众,并以保护民众权利为目标的。
官本位,显然不符合现代政府理念,本质上是等级社会的产物。
我也同意,反腐败是一件必然要去做的事,因为腐败在进一步强化官本位文化,人人均以认识官员为荣,并且能真真切切的拿到利益。
但反腐败除了打击腐败官员外,更需要的是减少官员的权力。
让市场来配置资源,而不是让官员来配置资源。
如果官员是配置资源的主力,长官意志是决定法律执行的主体,这意味着他们拥有足够大的权力,权力够大,哪怕不腐败,人们也依然要尊官,依然要以官为荣,依然要膜拜权力。
在权力过大的社会,yuwei永远会在权力金字招牌上闪闪发光,让所有人的都在追逐它。
发送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