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
每个人的世界,就是一个梦。哪怕你睁着眼睛,也在做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一万个人,有一万个梦。你无法进入他人的梦,哪怕你和他睡在一起。你无法看清自己的梦,因为你一直在沉睡。
觉察是一扇门,打开它,你会体验到一个全新的世界。
不装饰你的梦
我是不二飞船的大副杏花,有幸跟随绿荷老师一起服务新同学,学到了很多。我来自广西梧州,2023年4月加入第三期天空训练营,5月份毕业。很巧,最近时常会复盘练习觉察过程中的一些案例,想起那些在当时看起来难过的关,以为闯不过来,居然也走过来了,心里对必经之路充满感恩。趁此机会,向大家分享一下这段日子练习觉察的一些心得体会。
总的来说,我的觉察通关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第一个阶段:觉察认识我,我不认识它。
尽管第三期天空训练营的学习内容与现在的天空训练营学习内容有所不同,当时也还没有蓝狮子的新版《觉察之道》,但我还是尝到了觉察的甜头。
记得在4月份学习的时候,我和我先生之间关系还有点水深火热的。我比较忙,有时候回复他信息不及时。有一次他从外地回老家路上发信息给我,我没来得及回复,等我回复他以后,他给我发了一句:“你忙到现在哦。”我一听这句话,情绪立马就起来了,要冲上脑门的那种郁闷。按照往常,肯定要跟他吵一架,怪他不体谅我。那次是我第一次运用觉察,看见情绪,不跟随,只是看着这个情绪,渐渐地,情绪就消失了。我平静下来,很放松地跟先生说:“是啊,你怎么样啊?今晚几点到?我多晚都出去接你哦。”我们相安无事。难忘的第一次用觉察来对治情绪,居然还成功了,为后来的觉察练习开了个好头。
后来在练习看见的过程中,忽然有了一点体悟:情绪只是一小块的乌云,而天空是那么广阔无垠,所以小小的情绪怎么可能就是我的全部呢?我是天空啊,如果还被这小小的一块乌云控制了,那不是太可笑了。那时就初尝到了豁然开朗的感觉,所以就继续很认真地在生活中践行觉察练习。
有一次吃晚餐时,孩子的筷子不小心掉到地上了。我觉得捡起来就好了,队友却很生气,开始说孩子做事不认真,不知道把东西放好。孩子不服气,就反驳说:“我也不知道筷子会掉啊。”
看着父子俩吵起来,我觉察到反感的情绪。反感队友:一点小事值得这么小题大做吗?反感孩子:一点小事就不知道怎么处理吗?对父子俩都有不满。执着点是,不喜欢队友太自我,不喜欢孩子太娇气。
盯着这个不满的情绪,我走开到了一边,没有像以前那样在当中做和事佬(以前经常越做越糟)。
队友说了孩子几句,气消了,态度又变好了,开始陪孩子吃东西。孩子也没什么情绪,吃完晚餐,父子俩就结伴出去逛街了。
这个案例做得好的地方,是情绪起来的一瞬间,能及时看见,这很重要。情绪要冒头的时候,越早看见越好。万一等到情绪起来,没有盯住,就被情绪控制了。我以往就是这样,一着急,就跑过去维护孩子,结果就是队友也发脾气,孩子也不领我的情,大家都不开心。
于是我把这个案例发到学习群里。没过多久,看到蓝狮子发的信息,我点开一看,竟然是老师点评我的作业。他写道:
这次没有当和事佬,有进步呢。
不过,杏花同学,要给你提更高的要求:
假设一下,如果明天类似事情又发生了一次,你会不会参与进去?
你学习了觉察,会看见身边人的很多模式,例如被情绪控制、自我推卸责任、动不动就会抱怨……
此时,一定要警惕啊!修行,不是让你看别人的毛病越来越多,而是要求自己的。
你看见老公的模式,给他的评判是太自我;看见孩子的应对,给他的评判是太娇气……这么下去,可不是好事。
而且,你看不到自己的问题!这是最大的问题。
看完这则点评,我整个被敲了一记闷棍。原来这就是同学们说的“剥洋葱”啊。尤其是老师的最后一句话,让我的心痛了一痛,真的是说到我的心里了。
的确是这样,自从学习了觉察,虽然我能看见情绪,也能不跟随情绪,念头少了,遇到问题不太会多想,但是也滋生了一个问题,就是傲慢,会看见别人没有觉察的时候出现的问题,会认为是别人没做好。而且我也没意识到,觉察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点,就是“看见自己”。在情绪念头起来的时候,要看见的是自己的情绪、自己的念头以及自己的模式,而不是转过头去看见别人具体怎么做,他有没有做好,他有没有发生改变,更不是看见别人的过错。
在这个案例中,我确实只关注于队友做得好不好,包括他一开始指责孩子,我就评判他小题大做,评判他自我,后来又是看他跟孩子和好了,才觉得心里舒服一点。整个过程,都是把眼光投向外面,没有真正运用觉察看见自己。
所以这个阶段,就是觉察认识我,我不认识觉察。觉察一直在,否则,我怎么能看见自己的情绪?但很快,我就又迷失了。当我的眼光所及之处,都是别人的问题,那肯定就是我的问题。
如果运用觉察看见自己,会是怎么样呢?
首先,当孩子把筷子弄掉在地上时,我就已经有一些情绪了,这时候就该看见了,那时就开始担心,队友开口指责孩子,我的情绪转变成反感,那也是基于对孩子担心的基础上的。
其次,我也会看见,我担心孩子受伤害,我更担心的是“我的”孩子受伤害,那是我的。孩子表现得好不好,能不能令人满意,能不能得到队友或者别人的喜爱,那是我的教育结果,是我的面子。真正自我的人不是队友,而是我自己。
最后,我听到父子俩发生冲突,内心情绪一晃就过去了,内心对他们没有评判,因为我只看好自己的这颗心,盯自己的情绪,挖自己的执著点,改变自己的行为。外面发不发生改变,不是觉察的目的。也不是因为通过觉察,我没有发脾气,而他们和好如初,就代表我这一次做得很好。真正的看见,都不会包含这些,仅仅只是看见此刻的正在发生。
事实证明也是如此。后来过了很久了,有一次孩子鼻子堵,队友说他:“你就不能拿纸擦鼻涕吗?”我之前听到他这么说孩子,会烦他。那天烦恼也冒头了,觉察在线,一观念头,就只听到声音——只是一个念头,烦恼当下就消失了。此时又听到队友对孩子说:“盖好被子。”内心升起的感触就变成了:看,多好的爸爸!
二、第二个阶段:“看见”与“深陷”的两大对决。
到了这个阶段的时候,已经能够通过觉察来面对、化解很多生活问题,一般的对境已经不太会被情绪带走了。但更大的难题出现了,那些长久以来控制我的、比较深的执著和模式开始启动。
我有一个模式,就是很渴求外界的认同,受到忽略时会让我冒出很强烈的情绪,不仅是情绪,还是一种影响整个人状态的感受,这就很考验“看见”的功夫。
有一次,就是因为在工作上的安排还没有下来,情绪一冒头,就一发不可收拾了,没盯住,念头此起彼落。那天晚上先生提出等会儿到车里看看视频,听听歌,因为当时我还在磨砺班预备营,马上就是预备营的分享会,我一口就回绝了,说今天不行。先生说:“你就总是这么忙。”因为那些天一直都能体会到很想忙起来、不愿意闲下来的那种空虚感,所以听到他这句话,心里就更难受。我回他:“你不要说这句话。”这时候情绪已经起来了,又生气又委屈。
我及时盯住,情绪慢慢地消失。当我没有了情绪,就跟先生说:“要么等会儿出去兜兜风?”先生说:“要我开车就不想去,只想车里坐坐。”情绪起来,我没看见这个委屈,就说:“想让你陪的时候总是不行。”到这里觉察就失败了,因为想着自己也有事情不开心,想让你陪一下都不行。在听预备营分享的时候,一种低落的感觉笼罩在心头,是严重被带跑的状态。这种状态也是我的一个固有的模式,向外抓取认同,证明自我的存在感。一旦落空了,就会深陷其中,认同自己的认定,认定外面发生的就是自己以为的不好的那样。
其实,人生如戏,我这是入戏太深而不自知,深陷其中。谁能来救?唯有“看见”。
在当时,证明了紧跟团队的重要性。我一边聆听大家的分享,听到学长们分享觉察的经验,觉察终于又在线了。我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自怨自艾的模式,这种阴郁的感觉只是一个念头,不去认同这个念头,不跟随这个念头,我是可以从中抽离出来的。
我开始盯着这种感觉,体会到整个人都会因此闷闷不乐,从头到脚都是无力。但是过去影响我很久的这种阴郁感,用觉察一看,一盯,居然很快没有了。
那是太想证明自我的存在感了,我很想抓取外面的一些东西让自我有立足点,有时候让自己忙起来就是怕没有价值感。所以先生一说那句“你总是这么忙”,就按到了我的情绪开关,因为我恰恰就是害怕自己没得“忙”。
后来很快从这种状态里走了出来,精神爽利地跟儿子说说笑笑,帮他涂润肤露。先生跟我说话,我也很愉快地回应他,彼此的不开心一扫而空。
我就想起那首经典的粤语老歌《不装饰你的梦》,里面的歌词是:
愿意心痛苦
不装饰你的梦
别再将我心反复的戏弄
宁愿我携着忧郁归去
像刚消失那阵风
的确如此啊,刚才所发生的一切,就像是被情绪和念头控制着的一场梦。我在梦里颠倒迷离,只是被戏弄而已。那么就让忧郁如刚刚消失的那阵风那样,在看与盯之下,消失无踪吧。
其实,觉察也可以用来对治那种挥之不散的情绪,比如说焦虑和紧张。像我因为很多年以来都是做文字工作,写作在不知不觉中,就成了一种谋生工具,所以一旦涉及到工作上的写作任务,就会焦虑紧张。
有一次,合作方给我安排采访写作任务时,焦虑的情绪念头就升起来了。看见这个情绪,焦虑来了,知道;焦虑走了,知道。就是这样,一次一次看见情绪,不因为焦虑而一时冲动拒绝任务,也不因为焦虑而坐立难安,更不因为焦虑而强迫自己赶快把事情做好,只是看见,看见这个焦虑来了,只是知道,然后不评判,不跟随,不拒绝,只是知道。
只是看见此刻的发生,焦虑的程度会一次比一次减弱,慢慢地,不再能影响我。我继续该联系采访对象就联系采访对象,该准备提纲就准备提纲,该访谈就访谈,该写稿子就写稿子。这过程当中,如果有焦虑和压力感出现,看见,看着情绪来了又走。慢慢地,我不再受控。到了后来,我带着一种轻松喜悦的心情,把稿子写好了。
所以只要你不断练习,随着你的觉察越来越在线,哪怕还会被强烈情绪带走,还是会启动习气模式,但你走出来也会很快的,你陷在迷梦里的时间会比以前短。这个很关键。因为我们都是初学者,不管练习多久,都还是初学者,所以被带走,深陷其中是很正常的。但觉察在啊,你渐渐开始清楚一件事情,不管你有没有被带跑,不管你有没有看见,其实觉察一直在。觉察不会因为你迷失了,痛苦了,就消失了。不是的。这种感觉大家还需要细细去体会。
我还是会痛苦,但从痛苦中走出来很快,因为在这场“看见”与“深陷”的对决当中,“看见”还是占了上风,幸好有觉察之剑。我突然意识到,难受的感觉不来自于外界,只在自己的内在。情绪的按钮,不在外面,而是在你的心里,你是可以控制自己的心的,你才是心的主人。
当我体会到这一点,就没那么惧怕外面的风雨了。外面的风雨没有停,但是我在玻璃窗里,看那风雨飘摇。我可以感叹风雨的浪漫,可以忧愁被雨淋的人们,可以欢喜被浇灌的田野,可以悲伤夜晚的孤单。我更可以马上看见这些情绪,它们何时停止,按钮在我手里。
三、第三个阶段:能看见,才自由。
这时候觉察又进了一步,我的心少了一些浮躁。正确来讲,能看见自己的浮躁,真正沉下心来在生活当中保持觉察。
有一天晚上我在洗澡的时候,听到有敲门声,以为是隔壁哪家传来的,没留心。关水后听听,发现不是敲门声,是撞门声,还有人在呼叫的声音。想想不对劲,好像是谁被反锁了。赶紧跑到楼下看看,果然,是婆婆被反锁在楼下洗手间里了。
她一听到我来,哑着声音说:“我喊你这么久,你都不来,我声音都哑了!”那一瞬间,我站在门外,一手放在门把手上,头往左一偏,婆婆的声音传进耳中,看见情绪动了一动,一闪而过,很快消失了。没有了那个容易受委屈的自我,没有了那个骄傲的只想听好话的自我。婆婆的着急和抱怨,好像她也只是一个被情绪控制的人,她也只是一个念头。我只是看见一个需要帮助的婆婆,很快就回到了当下,该干嘛就该干嘛,没有生闷气。
我赶紧安抚婆婆,找公公上来开锁。后来总算相安无事,婆婆情绪好转了,我们一起聊聊天,我还帮她拷音乐到U盘。
还有一次体验也很深。当时我用平板看书,正入神,儿子一下冲了过来,扑到我怀里,手没拿稳,平板应声掉到了地上。我“呀”地一声,低头去捡平板。抬头挺身那一刻,我看到了很精彩的一幕。就像电视里的慢镜头一样,慢慢地抬头挺身,那火冒三丈的怒气在逐渐升温,也跟有慢镜头特效一样,看着它一点一点往上冲。我当时一手把平板放在旁边,还有零点几秒,就要转头冲孩子怒骂了。一眼看见了,瞬间怒火就在我回头看孩子的时候消失了。心里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我还跟孩子很庆幸地拍着胸脯说:“哎呀,还好还好,差点我要生气了,还好没生气哦。”他笑着走开了。过后呢,我体会了一下,真的一点情绪都没有了,就那么一瞬间的事情。
所以,为什么说及时看见情绪很重要?当你能及时看见情绪,在情绪持续升温的时刻就能看见,在情绪正在心相续的状态下就能看见,你才有机会选择,不跟随这个情绪,不被这个情绪带跑,从而改变心相续。让抱怨、指责的行为和语言不再成为下一个的念头,而是看见情绪来了,又看见情绪消失。当情绪消失了,你会发现,人还是那个人,事情还是那些事情,但因为你不再以妄想来装饰自己的梦,你开始能够看见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最后再分享一个挺有意思的小案例。有一次我接孩子放学,只看见他的书包,没看到他拿早餐饭盒。我就问他:“饭盒呢?”他看着我,一开始没说话,后来说忘在教室了。我就有些恼火,想说他几句,看见,恼火消散了,就不再唠叨,直接回家。其实这个事情虽然小,但我也看见了自己的模式,比较执著孩子有没有安置好自己的物品,我只接受有条理的孩子。看见了就放下了,大概率反正下次再遇到,我是不会恼火了。结果,到晚上我都忘记这个事情了,孩子从书包里拿出饭盒,笑嘻嘻说:“其实我拿回来了。”噢,天啊,这小臭屁,我又白生了一次气。前面那个恼火真的跟小丑一样,对吗?原来小丑竟是自己!
蓝狮子说,我们原来当成问题的那些问题,最后会发现,根本就不是问题。在这个案例当中,完美的体现了这个道理。哪里有什么没带回来的饭盒呢?哪里有我生气的对象呢?如果我一开始真的以为孩子没带饭盒回来,骂了他,那该有多可笑呢?我认为孩子没拿饭盒回来,这只是一个念头,真的只是一个念头,让我生气的,不是真实的存在,还就是我的念头。即便孩子真的没把饭盒带回来,我为这个事情生气,性质也一样的。本来,带与不带,根本就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有分别的,只是我的念头。
能看见,才自由。能看见,内心才不再受到念头的束缚。我们的喜怒哀乐,均系缚在念头之上,如果都没有了这些认定,烦恼还何存呢?原来恐惧的,恐惧不再能困住我;原来焦虑的,焦虑不再能困住我;原来悲伤的,悲伤不再能困住我。原来执著的不再执著,也许,这就是自由的滋味吧。
以上是我练习觉察的一些体验分享。在保持初心中修行,铭记:我只是修行路上的一个初学者。祝愿新老同学们都能在觉察中重获自由,新同学在21天里打好练习觉察的基础,减少烦恼,智慧增长!
【结语】
自古以来,那些圣人和诸佛的教导,都只有一个目的:醒来。
修行,如果说修行有目的,那也只有一个目的:醒来。
觉察,也是为了让你醒来。你懂了觉察,练习觉察,至少你能看见自己的梦。
是的,这是个你从来没有体验过的世界。
当然,能不能醒来,不在方法,不在老师,而在你自己。
【天空训练营】
“什么是天空训练营?”
一个为必经之路同学提供的,在生活中修行的交流学习场所,一个为期 21 天的觉察学习锻炼课程。
必经之路倡导人们在生活中修行,而觉察,正是在生活中修行的基础。
学习内容:以《觉察之道》为教材,让大家明白如何觉察,并在生活中练习运用,锻炼大家“看见”的能力,帮助减少执著,让本自具足的智慧更多显现。
如果你想了解学习《觉察之道》,可在公众号发送关键字“觉察之道” 自取,还有好听的AI配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