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没有修养的人只想控制别人。有修养的人不想控制别人,只想控制自己。
2、人生痛苦,因为关注圈大于影响圈。人生幸福,就是关注圈小于等于影响圈。
3、海草是随波飘摇,浪花里舞蹈。但是海浪拍打礁石,礁石却不为所动。
前两天我接到一个咨询。来咨询的人是一个大城市的中年女性。她在家庭生活中遇到很多问题。首先是她和女儿的矛盾。她的女儿上四年级。她给女儿的学习压力很大,所以她们的关系很紧张。然后是她和老公之间,因为在女儿的学习问题上存在严重的对立,所以冲突也很频繁。她和女儿之间目前的状态是她说什么她女儿都要反抗。夫妻之间的状态是争吵不断,谁也不甘心处于下风。她说她因此活得很累很痛苦,来找我解决问题。
在我的咨询中遇到的这种案例非常多,所以我写出来给大家参考一下。
在讲家庭关系之前,我们先讲一个普遍的道理。
每个夏天,全国各地都会出现很多溺水的事件。俗话说,淹死的都是会水的。溺水的人里面,普遍是爱游泳的人比较多。像我这种根本不会游泳的人,免费请我去,我都不会下水的。这说明了什么道理?说明一个人爱游泳,会游泳,固然是件好事。但是一个人拥有游泳的能力,却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去危险的地方逞能,那么这个能力带给他的并不是好处,反而是悲剧。
商朝最后一个国王叫纣王。他觉得以前用的筷子不好,换了一双象牙的筷子。他的叔叔看见了,就知道商朝要灭亡了。别人问他为什么,叔叔解释说:一个帝王用了象牙筷子,他就不会甘心用普通的餐具和食物。一个用高档餐具吃着珍馐美味的帝王,肯定不甘心穿普通的衣服,住普通的宫殿。因此,他会越来越奢侈荒淫,所以一定会灭亡的。
这又说明了什么道理呢?拥有一双高档的筷子不是坏事。但是当一个人因为拥有了一件奢侈品而无法抑制自己贪婪的欲望,去追求更多的奢侈品,这时候他的拥有的东西就会毁灭他。
总而言之,无论是能力和财富,美貌和地位,你拥有的东西很可能会伤害你。在什么情况下伤害你呢?在你无法控制自己内心的情况下。
家庭也是这样。夫妻之间拥有感情,父母和子女之间拥有亲情。这些都很好。但是如果你不去控制自己的行为,不去控制自己的内心,反而想利用这些感情去控制别人的行为和内心,这种情况下就会给你的关系和家庭造成伤害。
那些几乎把全部精力都用于内耗的家庭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每个人都想控制别人,每个人都想让别人听自己的。但实际上每个人都在被别人控制,每个人都因为身不由己而痛苦不堪。这个情况听起来很奇怪,但事实上确实是这样。我来解释一下为什么。
一个想控制别人的人,实际上正在被别人控制。举个例子吧,这位女性给孩子很大的学习压力,经常带着情绪给孩子辅导作业。她认为自己是在控制孩子,实际上她因为孩子的反抗而愤怒,因为孩子不会做某道题而暴跳如雷。因为想控制别人,所以她无法控制自己的想法、情绪和行为。因此她实际上是在被孩子控制。
她希望控制她老公的语言和想法。她老公说了什么她都要去纠正。她老公想的什么她都要去批判。到最后导致什么呢?导致了她就像一个乒乓球运动员一样,对面过来一个球,必须要打回去,不打回去你就输了。可是,对面那个运动员也是这么想的。这就导致了两个人无休止的拉锯战,谁也不能说服谁。
想控制,又不能成功。想放弃,又不甘心。他们为什么陷入这个死循环呢?因为他们的共同点是只想控制别人,不想控制自己。这个世界就是一面镜子。你爱这个世界,世界就会爱你。你仇恨世界,世界就会仇恨你。你想控制周围的世界,周围的世界就会控制你。一切都是回声,一切都是反作用力。
孔子说:“小人总想要求别人,而君子只想要求自己。”为什么小人总想要求别人?因为小人只想走捷径。在小人看来,控制自己是漫长而痛苦的,而控制别人则是快捷舒适的。因此没有修养的人把一切努力都放在控制别人上面,并且把自己的失败全部归咎于别人不受自己控制 。
有修养的人不想控制别人,他想控制的人是他自己。在他看来,控制自己虽然是漫长而痛苦的,但它却是唯一靠谱的路径。当你把努力放在控制自己上面,你的内心会变得平和,你的行为会对他人有益,因此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帮助你来做你想做的事情。
那些想控制别人的人,别人总是想离开他。那些控制自己,造福他人的人,别人会仰慕他,会来与他合作。
就像谈恋爱一样。你要求别人和你恋爱,别人就会这样做吗?难道不是因为你的外在和内在吸引了别人,别人才会想和你恋爱吗?
就像你开店做生意一样。你要求客人进你的商店买东西,客人就会来吗?你会把人吓跑的。而如果你的质量好,服务好,客人会主动选择你。
这就是儒家讲的“内圣外王”之道。表面上要求别人是一条捷径,但实际上这是走不通的。如果你想让别人做你想做的事情,最好的办法不是控制别人,而是控制自己。
一个人如何才能控制自己呢?控制自己真的那么神奇吗?要讲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要用到“两个圈理论”。它来自斯蒂芬·科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
第一个圈叫做关注圈circle of concern。什么是关注圈?就是所有你关注,你操心,你想管的事情。第二个圈叫做影响圈circle of influence。就是所有你能力所及,你管得了,说了算的事情。
大多数的人生痛苦,在于他的关注圈大于影响圈。一个人关注的,操心的,想管的事情,他无能为力,管不了,说了不算。既然你无能为力,管不了,说了不算,你还关注,还操心,还想管,这人能不痛苦吗?长此以往,他的内心不扭曲吗?
有的人为什么活得很颓废,看破红尘,自暴自弃了呢?因为他长期只关注自己无能为力的事情。这种事情关注得久了,他就认为自己做什么事情都是无能为力的。实际上,任何人都是有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只不过他选择性忽略这些事情,所以他会认为自己做什么都无能为力。
那么幸福的人生是什么样子呢?幸福的人生就是他的关注圈小于等于影响圈。
当你关注的永远只是你能力范围内的事情,你的内心会越来越平静。你不去关注那些能力范围外的事情,你的烦恼就会越来越少。不仅如此,因为你注意力放在你的影响圈之内,那么你影响圈之内的事情就会做得越来越好,你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那么在未来你的影响圈和关注圈都可以因此而同步扩大。
这就是如何控制自己。其实一点都不难。
举个例子吧。例如你辅导你的女儿做作业。你影响圈之内的事情是什么呢?是把这道题讲清楚。影响圈之外的事情是什么呢?你把题讲清楚了,她就会做了,从此以后就没有问题了。君子求诸己。你要做的就是把题讲清楚。小人求诸人。你不要去追求她学的有多快。这不是你能力所及的事情。
例如你和老公又爆发了冲突。你影响圈之内的事情,是把你为什么这样做讲清楚。影响圈之外的事情是你讲清楚了,对方就理解了,就服软了。你永远要关注你影响圈之内的事情。至于别人的行为,别人的思想,这都是你能力之外的事情,也就应该在你的关注点之外。
如果你的维度再高一层,你会发现逼女儿学习和说服老公听你的意见,实际上都是你影响圈之外的,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你长期持续关注这些东西,很多你该做的事情就会被你忽略了。例如你的健康你是不是很关心呢?你经常去锻炼吗?经常检查身体吗?你的财务状况呢?怎么才能多赚点钱呢?要在哪里省一点钱呢?这些都是你能做到的事情,所以这些才是你更应该关注的。
按照“两个圈”的思路去生活,去思考,不仅可以从内耗的痛苦中跳出来,你的生活,健康和金钱,尤其是你的家庭关系,都会变得更好。
而且这“两个圈”不是西方人独创的。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只关注影响圈之内的事情,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并且扩大自己的能力。这才叫自强。如果一个人成天要求这个人做到什么,那个人做到什么,这就不叫自强,这叫他强,也就是“小人求诸人”了。
所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是对于自己影响圈之外的事情,做到接受而不忧虑。这才叫承载。如果这个人说了一句什么,我就不淡定了。那个人说了一句什么,我就炸毛了。这就不叫厚德载物,这叫豌豆公主。
所以,“两个圈”就是“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的孔子哲学的现代表述。不仅是“两个圈”,《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面有很多儒家学说的内容。这个以后慢慢说。
那么做到了两个圈的要求,一个人就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我经常举的例子,就是海草和礁石。
海草是什么样子呢?海草是随波飘摇,浪花里舞蹈。换句话说,海浪从左边来,你就往右边倒。海浪从右边来,你就往左边倒。你的内心永远跟着外界而波动。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你的关注圈大于你的影响圈,所以你关注的东西是你不能控制的,是别人控制的,是环境控制的。因此你的心情也是别人控制的,随环境而波动的。
当海浪拍打礁石的那一瞬间,海浪很激动,很有能量,但是礁石丝毫不为所动。不管经历多大的风浪,海浪退去之后,礁石仍然是礁石,仍然屹立在那里。当你开始修行儒家的君子之道,你会慢慢变成这样的人。你的内心极为坚定,那些能够让别人痛不欲生或者醉生梦死的东西,对你都毫无意义。因为你只关注你影响圈之内的事,只想做好分内的事。
还有一种人,不仅是礁石,他是礁石上的灯塔。他的存在是为了告诉人们:这个世界不仅有黑暗无边的大海和望不见底的深渊。这个世界还有光明的美德和人性的善良。他要替古代的圣贤保存人类文明的种子。这就是我为什么要传播孔子的人生哲学。
希望你能够仔细体会我上面说的话,早日成为一座礁石。
最近有越来越多的朋友来向我咨询香港身份的问题。正好我有一个很靠谱的长期合作伙伴在做这个业务。感兴趣的朋友请加下面的小助理微信